众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
1、众数的意义
2、众数的特点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众数,了解众数的作用。
2、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3、能针对不同问题,正确选择平均数或众数来表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判断选择平均数或众数来表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一猜
(出示多媒体)
师:例1、山上有8个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0岁,猜他们是什么人。
A、一群小学生
B、一群战士
C、一群大学生
师: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多媒体出示动画)
10岁11岁12岁12岁12岁12岁45岁46岁
师:知道刚才为什么猜错吗?(因为看到平均年龄是20岁,以为是成年人)看来有时用平均数不能表示整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师:他们在山上干什么?
(老师适当介绍下3月12日植树节)
二:新授课
1、教授众数的意义
师:这是上周六,我们学校五(1)班的绿色小分队的6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山上种树苗,经过一天的劳动,他们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我们来看
看吧。
这组数据有2、6、3、6、6、7
我们为了看得更清楚些,请大家将以上数据整理下填到下面的表格里(让学生拿出事先发下的统计表)
生完成后汇报(提醒:最后还要检验一下人数是否正确)。
师:在这一小队中,种几颗树苗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生根据统计表来回答。
师揭题: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数我们称之为“众数”。
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这组数据中(6棵)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出示:2、6、3、6、6、7
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表示什么?(平均数5——表示平均种的棵数)
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表示什么?(众数6——表示种6棵的人数最多)这组数据中用哪个数来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众数)
2、众数的特点
再次出示例1、10岁11岁12岁12岁12岁12岁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问:
(1)、在这个小分队中,用什么数来表示他们的整体年龄比较合适呢?(众数)
(2)、这星期又有3名同学加入了这个小分队,他们的年龄都是11岁,现
在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岁呢?(11岁12岁)
(3)、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三、巩固练习
1、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皮鞋的情况如下表:
讨论:在这组数据中,哪种尺码是众数?(25.5cm)
为什么?(因为它的数量最多有48双)
这个众数对商家进货有帮助吗?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体会众数的作用)
2、课本P125 第4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后,,独立完成。
师讲评:五(1)班的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找的?(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方法)
五(2)班的众数呢?你发现了什么?(巩固众数的特点)
3、课本P124 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甲的平均数9.5,众数9.5;乙的平均数9.5,众数10)
师: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乙更合适,因为甲、乙的平均成绩相同,但乙的众数是10,最高成绩比较甲的多,乙参加比赛获胜的机会更大。
能说出其它理由的也予以肯定。
)
4、判断
下列几种情况,你准备选用平均数还是众数?
1、班级同学准备在下月1号、2号、3号中的某一天外出活动,老师提议举手表决。
2、要表示某职业篮球队队员的身高情况。
3、要比较两所学校四年级学生考试的情况。
4、5人的年龄是12岁、10岁、10岁、10岁、8岁,要反映他们的年龄情况。
要求学生说出理由。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以及众数的特点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
五、拓展练习
思考:六(1)班要选数学课代表,要在两名候选人中选一名。
请全班同学每人投一票,并规定得数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当选。
想一想为什么要超过半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