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自然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自然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者:刘木莲
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12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稳步迈进,大规模的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和相对滞后的景区开发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使得进一步完善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中的自然环境保护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在对海南热带雨林景区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和原因。
提出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必须转变开发观念和开发方式,走生态旅游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景区规划,从开发源头控制生态影响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的景区建设。
【关键词】热带雨林景区景区开发自然环境
一、引言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着力培育十大旅游产品,推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塑造与海南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相匹配的旅游品牌形象,逐步形成海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以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作为重点内容,热带森林等特色旅游公园在十大旅游产品之列,热带原始雨林生态游也作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热带雨林景区开发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自然环境,必然会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处理好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加上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生性、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其保护更为迫切。
二、海南热带雨林景区概况调查
1、海南热带雨林景区的特点
热带雨林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美学价值。
Schimper将热带雨林定义为:“常绿喜湿,高逾30m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及草本的附生植物。
”胡玉佳进一步指出“雨林不仅适用于雨量分布均匀、没有季节性的热带气候的森林,也适用于热带地区有某种程度干旱的季节性的和一定海拔高度的常绿林”。
并将海南热带雨林限定为海南岛热带滨海红树林、半红树林、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山地常绿
林和山顶艾琳等原生性植被。
而不包括热带草地森林、热带草地、热带滨海灌丛、灌草丛、次生林和人工林等次生性植被。
与国内其他热带雨林相比,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如下特点:是典型的海岛型热带雨林,是中国最完美和种类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是海南岛生态系统的核心,绝大多数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
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山高坡陡,雨林密布,建设用地极为匮乏,雨水充沛,沟壑众多,是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海南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主要水源涵养地,是海南省的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属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海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主要贫困人口集中地区。
2、海南热带雨林景区的分布
作为热带雨林旅游开发和活动的主要载体,热带雨林景区是指以其特有的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特色和价值吸引旅游者前来,通过提供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满足其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康体、科学探险、教育和特殊旅游需求,有专门的旅游经营管理的旅游管理地域综合体,在海南岛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性、典型性和脆弱性。
它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软硬件和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
热带雨林旅游活动的开展主要在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热带雨林景区。
海南不同类型的热带雨林景区在地域上存在着部分重合或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地域上就包含吊罗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分布见图1。
3、海南热带雨林景区类型
(1)自然保护区。
截至2008年底,海南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68个,合计总面积为281.3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28%。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合计面积10.2万公顷,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6%;省级自然保护区24个,合计面积261.8万公顷,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93.1%;市县级自然保护区35个,面积9.3万公顷,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3%。
68个自然保护区中有19个是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下的自然保护区,占保护区数量的27.94%。
其中16个是以热带雨林作为主要保护对象,国家级的有5个,占海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的55.6%。
详见表1。
(2)森林公园。
目前为止海南共有11个森林公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拥有热带雨林景观。
这11个森林公园中有7个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占森林公园总数的63.64%,其余4个为省级森林公园。
最大的为昌江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面积为49330hm2,最小的保亭甘什岭省级森林公园,面积为1667hm2,详见表2。
(3)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热带雨林景区。
除上述拥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外,风景名胜区和其他各类景区中也有部分拥有热带雨林景观,或以热带雨林作为重要
的旅游吸引物,如表3所示,这些景区既有热带雨林与海洋文化结合的又不乏有热带雨林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景区。
三、景区开发中的自然环境问题与原因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完善海南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
然而,事实却与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2011年11月22日,绿色和平通过分析卫星影像和实地调查发现,海南岛中部山区雨林在过去十年消失了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7%;高端酒店、别墅、度假区,甚至国家严格限制发展的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占用林地,造成了海南热带雨林破碎、质量下降和断带。
热带雨林的大肆破坏,进一步加速了海南生态资源的破坏;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五指山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景区内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2007年,拥有10项国家级荣誉的尖峰岭,两座度假村在無任何报建手续的情况下,正在毁林建设中。
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低水平开发、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和配套设施跟不上。
1、低水平开发
缺乏科学规划,包括对海南整个热带雨林景区开发的规划和各个景区开发的规划。
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规划,热带雨林特色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各景区对已有景观资源的开发单一,各大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观光化、同质化严重。
热带雨林旅游路线开发层次浅,景区开发交叉,造成特色资源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众多的景区没有形成有机网络。
热带雨林作为海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无论是从总体规划,还是各个景区项目,都必须从规划开始就要严格把关,着眼于海南整体森林旅游市场,从全省角度对海南的森林旅游开发做一个总体的战略规划控制。
坚定不移地走保护和开发并举的路子,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配套设施跟不上
热带雨林景区可进入性差,区域性交通设施水平低。
公共设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区发展的一大瓶颈。
另一方面,旅游接待设施也不完善,各市县的旅游宾馆酒店服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中部热带雨林地区的旅游发展。
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而应从总体规划时起就对资源状况承载力进行科学估算,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设施,购置配套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尽量维护景区的景观原貌,将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
3、建设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
(1)基础调查。
部分热带雨林景区往往仓促进行旅游开发,缺乏对景区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必须在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对景区各类资源进行认真调查,作为景区开发的基础数据,以便针对景区开发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做好充分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
(2)设施建设。
规划和建设作为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的关键环节,做好期间的自然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海南现有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大多没有编制旅游自然环境保护规划;在各级各类规划中没有旅游自然环境保护的篇章,即使有旅游自然环境保护规划,也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建设活动中,由于道路、宾馆酒店、景观景点的建设,改变了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干扰动物生境,影响其生存栖息。
而森林中度假酒店的建设,会破坏土地、自然景观、珍贵植物,造成水土流失,使动物的栖息地出现破碎或缩小的局面。
四、结语
海南拥有宝贵的热带雨林资源,在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开发观念和开发方式,走生态旅游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景区规划,从开发源头控制生态影响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的景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Schimper A.F.W.Plant-geography upon a physiological basis,Oxford,1903.
[2] 胡玉佳:海南岛热带雨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8)[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