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发展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475年)
•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 富的药物知识。早期的药物学知识基本依赖于口 头相传,直到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对药物采 集、产地、性状及功用等方面的认识用文字记录 下来。在先秦文献《周礼》、《诗经》和《山海 经》中都有不少有关药物的资料。《周礼·天官》 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这里所 言“五药”,并不是指五种具体药物,而是对药 物进行的初步归纳。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公元265—公元960年)
• 在炼丹术和药物炮制加工方面。东晋炼丹 家葛洪,编著《抱朴子》,包括内篇20卷, 外篇50卷。刘宋时雷敩xiao撰著《雷公炮炙 论》,是我国第一部制药专书,为后代的 中药加工炮制确立了操作规范。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公元265—公元960年)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金太宗时,张元素所著《珍珠囊》是金代的医药 名著。该书虽然只讨论了100种药物,但内容却 很丰富,对发展中药药理学说颇有贡献。《汤液 本草》,书为3卷,元王好古撰。此书内容除用药 法象外,还有药类法象等。
• 宋金元在炮炙方法上的大踏步前进,使得过去为 了减少副作用而进行的“炮炙”,一变而成制成 药品的“炮制”,炮制的目的已开始从减少副作 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的崭新阶段。
• 宋代自太宗开始就很注意药方的收集和研究,于 公元992年编成《太平圣惠方》百卷,1670门, 16834个验方,内容极为丰富。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公元1046年,又经何希彭选其精要者,编成了 《圣惠选方》。此书成为当时的教科书,并在以 后的数百年影响着我国的医药学。《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成书10卷,载方297首。对药物的炮制 方法和药剂的配置也都有详细地说明。《圣济总 录》是在《太平圣惠方》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当时 民间验方,并结合内府所藏秘方,由政府召集全 国名医加以整理而成。全书共200卷,按病分门, 据经立论,随论附方。共分71门,收载药方近 20000个。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公元1368年一公元1840年)
• 清代前中期,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是补充修 正《本草纲目》的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药学专著, 代表了清代本草学的最高成就。本书共分10卷, 共收载药品921种。赵学敏的另一部名著《串 雅》,收集、挖掘、整理了民间医药学术资料和 文献,记载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走方医经验。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475年)
•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药物 的书籍,仅植物药就有杞(枸杞)、艾(艾叶)、 桑椹等50多种。《山海经》是专门记载先 秦各地名山大川及其物产的专著,是先秦 文献中,收载药物最多的著作,共载药126 种,且收录了更多的动物药,对后代药物 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公元265—公元960年)
• 本草学方面,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 撰著《神农本草经集注》,共7卷,载药730种, 为本草学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 659年唐朝政府主持修订颁布了《新修本草》。 全书共54卷.载药850种,为我国和世界第一部 由国家编撰颁布的药典。另外陈藏器著《本草拾 遗》,书中收载了前人所不记载的药品,为丰富 我国药物学有一定贡献。孟诜著有《食疗本草》, 是我国第一部专收食品药性的专书。李珣著《海 药本草》,主要记述一些香药和海外进口药品, 对于我国吸收外国药物学知识颇有贡献。
• 公元1247年,宋慈写成《洗冤录》。本书不仅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专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 学著作。
• 元宋金时代与营养学有关的饮食疗法方面,有《1:3用本 草》,共8卷,载药540多种,是中国饮食疗法上的巨著。
• 《饮膳正要》也是一本极有价值的食谱。该书是以营养学 为主,同时结合食疗本草知识的经验总结。
• 吴其溶著的《植物名实图考》是清代一部具有相 当科学水平的药用植物学专著,共收载植物1714 种。此书的出现,反映了我国本草学发展的一个 新方向一药用植物学发展的新起点。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公元1368年一公元1840年)
• 方剂学方面,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一部 简单实用的小型方书。唐代孙思邈撰著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记载有关 证候、处方、用药、制药、服药、藏药等 方面的宝贵经验。另外,王焘所著《外台 密要》一书中,共收有6000余方,不仅包 括古方古论,还收集许多民间单方、验方, 对保存祖国丰富的医药资料,推广民间用 药方面有很大贡献。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 这一时期,社会经历了一次大变革。奴隶 社会最终崩溃,封建社会初步建立。战国 时医药较春秋时有显著进展。春秋时是医 巫并行,人们对服药尚有怀疑,到战国时 医药则盛行起来,并已有了君、臣、佐、 使配合的复方了。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公元1108年宋徽宗命医官艾晟修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附入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图经》的“别说”部分, 经增补修订以后,改名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 称《大观本草》),从此便成为一部宫修本草颁行于全国。
• 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政府敕命医官曹孝忠等重新校定 《大观本草》,删除辑紊,纠正谬误,并改名为《政和新 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而刊行。全书 共收载药物1746种。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 炼丹术是近代化学之前身,实际就是炼药或 制药的技术。汉代时出现了魏伯阳的一部炼 丹著作《周易参同契》,是谈外丹炉火的主 要著作,被道教奉为“丹经王”。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公元265—公元960年)
•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业 日趋发达。经济的繁荣昌盛促进了文化的 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医 药学方面,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经验总 结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苏沈良方》是后人将苏东坡所撰《苏学士方》和沈括所 撰《良方》合编而成的。共分10卷。包括本草学和疾病治 疗学两方面的内容。书中还记载自人尿中提取“秋石”的 方法。这种方法可提得一种性激素制剂。这一光辉成就即 使国外学者也都给与高度的赞扬。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 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约于东汉初年 成书。该书集东汉之前本草学之大成,全面、系统、 可靠的记载了数百年的临床用药经验,共收载药物 365种,对我国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作用。
• 在我国古代医籍中,有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医书,是 东汉时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该书 的主要内容是论热病,共113方,用药80多种。 《金匮要略》是《伤寒论》的一部分。它的内容, 除内科杂病之外,兼述外科、妇科疾病等,共分为 3卷,25篇,载方剂262首,总结了汉以前治疗杂 病的经验,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宋代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官修本草的兴起。 • 公元973年,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等人奉诏命编撰而成《开宝新
详定本草》共20卷。公元974年,经翰林学士李昉等重新校勘而成 《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书为21卷,共载新旧药物 983种,对宋以前本草文献的整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 公元1057年,宋仁宗命掌禹锡等增修《开宝本草》,经三年编成《嘉 佑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佑本草》)。全书共21卷,载药1082种。 在此期间,苏颂等人于公元1061年编成《图经本草》,全书共21卷, 载药780种,在635种药名下共绘制933幅药图。这是与《嘉佑本草》 同时刊行的另一部大型本草著作,对后世本草图谱的绘制很有影响。 《嘉佑本草》和《本草图经》编写于同一年代而各自刊行,医生往往 不能兼备。 • 因此,公元1092年,由陈承把它们合并起来,编成《重广补注神农本 草图经》共23卷,为本草正文、图经、药图合一之先例,为本草学的 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宋代除《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等官 修本草外,私人编写的本草书很多,但其 中最宏伟精湛的还属唐慎微的《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该书共收 载药物1558种。全书附载古今单方验方 3000余首,方论1000余首,为后世保存了 丰富的民间方药经验,是宋代药物学的最 高成就。
• 究其含义: • 一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 • 二指中国传统药物学及药物学专著,如
《本草纲目》。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远古一公元前21世纪)
•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和植物栽培过程中, 逐渐认识、鉴别出哪种植物对人体有益、 哪种植物对人体有害,治病之药由此而得。 人类最早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至渔猎时 代,内外科病开始用动物药医治。而矿物 药的使用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人类采 矿和冶炼时代的到来而逐渐摸索总结出来 的。在原始社会中出现了“火”与“酒” 这两个对医药起巨大作用的东西,从其应 用方面对人类的健康起了 “药”的作用。
• 公元1157年一1159年医官王继先等审定《大观》和《政 和》两本草,编成《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 《绍兴本草》),收载药品861种,是宋朝最后的一部官修 本草。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宋代由私人收集材料编写而成的另一部伟 大著作,当数寇宗寅的《本草衍义》。该 书共为20卷,辩证药品472种。宋淳佑九年, 平阳张存惠将寇宗寅《本草衍义》随文散 入《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作 为增订,因而又改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 类备用本草》。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
中药发展史
医学支持部
中药历史
• 我国中医药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 多年,历代使用过的和正在使用着的中药 品种不计其数。这些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长期过程中,通过不 断的追求和经验积累而发现并认识到的。
中药
• 中药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本草”。“本草” 一词,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 两宋时期,造纸、采矿、冶金等工业都已 建立起来,印刷术也改成活字版。校正印 书局的设立,为出版包括医药学书籍在内 的各种书籍创造了条件。这毫无疑问的也 促进了本草的发展。宋代药物、药剂研究 的成就特别突出,出现了很多大部头的本 草和方剂著作,药物炮制也取得了很大成 就。“和剂局”的设立,使成药能广泛的 被推广应用。
• 《黄帝内经》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中医的病 理学、针灸学、诊断学的基础,共载方剂12首。
• 汉代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 且首尾完整的医方专书,共收载药物247种。
•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治百病方》,比较真实 的反映了东汉早期的医药学水平。在所收载的30 多个方剂中,共收集了近百味药物。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进步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 主要有:《本草发挥》、《救荒本草》、《本草集 要》、《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荃》、《滇南 本草》和《本草纲目》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了。《本草纲目》的编写是以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蓝本,对每种药材都详细 的叙述了性味、产地、形态、采集方法、炮制过程、 药理研究、方剂配合等。共载药1800余种,附方 11000余个。它对l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进行了相 当全面的总结,为后世本草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 了很有益的资料与经验,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 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