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学习
本周日地理复习安排
【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
【重点知识再现】(10分钟)
1.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其成因:自然原因有干旱(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周围高山环绕)为主的自然特征和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是人口剧增,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用水。
2.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
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①自然是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少、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是毁林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导致植被破坏。
②危害:植被破坏,生物百般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加;农业减产。
③治理措施:建淤地坝、小水库、修梯田和营造防护林;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作物产量;退耕还林草、造防护林;推广农村生活用气、用煤、水电、沼气、太阳能等。
4.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的浅海,也包括水库稻田等。
湿地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百般性功能,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
5.湿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围湖造田、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等。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长江)中上游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
6.森林的作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百般性;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减轻自然灾害等。
森林被毁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百般性锐减。
7.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①过度垦殖发展迁移农业和农牧场;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商业性伐木。
③修路、开矿等
8.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①加强环境教育;②设立国际基金;③加强雨林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⑤采育结合。
9.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地形,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冬春季;田纳西河水量丰富,大部分可以通航;流域内有丰富的水能、煤炭、石油资源。
10.19世纪后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洪涝灾害频发。
1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为核心,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核电,建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12.田纳西河开发过程中,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物),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恢复和治理采矿区的土地。
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3.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
【典型问题及措施】
一、答题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4分钟)
1.流域开发的核心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区分:流域开发的核心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
2.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不能正确区分:降水少的地区往往出现的是荒漠化,降水多的且集中分布区往往出现的是水土流失现象。
就我国而言,西北地区主要是荒漠化现象,中国的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往往是水土流失问题。
3.湿地的区分:陆地上所有的有水的地区都是湿地,季节性经常性有水的也是湿地,海洋中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深的都属于湿地。
二、典型错题重演(7分钟)
1.读下列“黄土高原地区人口一农业生产一生态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图所反映的人地关系问题,将下列选项填入相应代码中(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人口增长②水土流失③粮食短缺④人均耕地减少
⑤需要更多劳动力⑥植被破坏⑦生活燃料不足⑧毁林开荒
A——( )B——( )C——( ) D一( )E——( )F——( ) G——( )H——(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
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甲),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
从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乙),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
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的平均水平。
(1)分析图甲,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乙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反馈练习】(3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我国三种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甲——次生盐碱化B.乙——湿地萎缩
C.丙——土地荒漠化D.乙——水土流失
2.乙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地区也较为普通,其成因不包括( )
A.地势起伏较大B.土质疏松C.降水强度大D.植被破坏
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
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酸雨②乙代表水土流失
③丙代表寒潮④丁代表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与省区粤相比,灾害丁在省区晋的成灾强度大,其原因是()
①山地面积广大②植被覆盖率低③缓坡修筑梯田④土层深厚疏松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①④
5.治理灾害甲的有效措施有()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智能灌溉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推广能源洁净技术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回答6~7题。
6.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的关系是( )
A.呈正相关 B.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与径流减少率呈负相关
C.呈负相关D.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径流减少率呈正相关
7.图中反映的植被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抑制蒸发、治理盐碱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8~9题。
8.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
污染
9.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图4“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
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
是过度放牧
11.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
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新网武汉消息:2010年4月27日,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武汉开幕,主题为“城市森林、低碳城市、两型社会”。
据此回答12~14题。
12.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包括( ) A.提供农林产品 B.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提供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13.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树种要整齐划一
14.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
①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②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等的需求
③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④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据此回答15~17题:
15.下列四幅图表示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16.图示工业区后来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
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A.工业结构单一 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18~21题。
18.下列有关东北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②包括我国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9.鲁尔区形成之初工业布局的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交通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0.目前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工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水源不足②铁矿贫乏③交通不便④能源缺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里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读“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平均增长比例(1990到2000年)图”,回答22~24题。
22.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丹麦和美国。
图中甲和乙(非可再生能源)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A.水能、沼气 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D.水能、煤炭
23.在我国的下列地区,甲能源最为丰富的是( )
A.江南丘陵 B.内蒙古高原 C.横断山区 D.长江三峡
24.使用乙能源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D.沙尘暴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25~26题。
25.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
26.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面积图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00年以来四川省各类开发
建设项目达到7280多个,占地总面积近42万公顷,累计
的弃土、弃渣总量高达16亿立方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已成为四川重要水土流失源。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
四川省耕地中坡地、梯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8%,这些坡
耕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是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来源地。
(1)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中下游的危害是什么?
(5)由材料二分析可知,造成四川省严重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28.新华网2011年1月13日报道,经过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山西煤炭生产和运输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12月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全年完成煤炭产量7.41亿吨,大秦铁路煤炭年运输量达到4.05亿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
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
试
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29.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加上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
【错题重练答案】(2分钟)
1.A-① B-③或④ C-④或③ D-⑦ E-⑧ F-⑤ G-⑥ H-②,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关键是人口增长过多造成的。
2.(1)扩大种植面积,采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效益,改善了通航条件,提高了运输能力,实现了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解析:认真阅读材料和图表,从材料中和图中很快能找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早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冶理对具体的解次措施。
28:(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天津、西安等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
(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线通过)。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减轻本地区环境污染。
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使水资源短缺。
【疑难反馈】
一、选择题题号:
二、读图题题号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