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采用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及药敏,对临床分离的481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在分离的48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9.2%,革兰阳性菌占13.5%,真菌占7.3%;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

结论: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G-杆菌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作为G+球菌首选药物。

尿路感染是指有大量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依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好发于女性,诊断尿路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菌学检查。

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且耐药谱不断变化,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细菌分布特点也各有差异。

为更好地防治尿路感染,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对本院中段尿细菌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0年7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样本。

共计1820份标本。

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

1.2细菌培养分离、鉴定接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计数平皿[1];菌落计数:培养结果判定以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为标准[2]。

阳性球菌≥104 cfu/m,阴性杆菌≥105 cfu/ml;采用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药敏试验采用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

质控菌株为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
2结果
2.1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共收到样本1820份,总阳性率26.4%;检出12属40种481株细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381株,占79.2%,大肠埃希菌最多303株,占检出率的6
3.0%,其次为肺炎克雷菌、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阳性菌65株,占13.5%,肠球菌最多,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真菌35株,占7.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

见表1。

表1481株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病原菌分布株数(株) 构成比(%)
G-菌大肠埃希菌 303 63.0
肺炎克雷伯菌37 7.7
铜绿假单胞菌21 4.4
G+菌肠球菌32 6.7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 4.8
金黄色葡萄球菌 6 1.2
真菌白色念珠菌 23 4.8
热带念珠菌 10 2.0
葡萄牙念珠菌 1 0.2
2.2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表3。

表2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n=262)
肺炎克雷伯菌(n=30)
铜绿假单胞菌(n=18)
株数(株) 耐药率(%) 株数(株) 耐药率(%) 株数(株) 耐药率(%) 氨苄西林255 97.3 30 100 0 0.0
丁胺卡那11 4.2 1 33.3 2 11.1
氨曲南 174 66.4 21 70.0 6 33.3
复合磺胺248 94.7 29 96.7 0 0.0
头孢唑林237 90.4 24 80.0 0 0.0
头孢曲松185 70.6 21 70.0 16 88.9
头孢派酮122 46.6 18 60.0 6 33.3
头孢他啶64 24.4 12 40.0 2 11.1
头孢吡肟62 23.7 12 40.0 18 22.2
庆大霉素162 61.8 17 56.7 12 66.7
左氧氟沙星172 65.6 6 20.0 3 16.7 诺氟沙星180 68.7 7 23.3 5 27.8
呋喃妥因28 10.7 3 10.0 11 61.1
亚胺培南0 0.0 0 0.0 1 5.5
美罗培南0 0.0 0 0.0 1 5.5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32 12.2 0 0.0 0 0.0
头孢派酮/舒巴坦53 20.2 0 0.0 0 0.0
哌拉西林0 0.0 0 0.0 5 27.8
替卡西林0 0.0 0 0.0 13 72.2
表3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生素肠球菌(n=15)
葡萄球菌(n=25)
株数(株) 耐药率(%) 株数(株) 耐药率(%) 青霉素G 13 86.7 22 88.0
头孢西丁0 0.0 15 60.0
氨苄西林13 86.7 22 88.0
红霉素 0 0.0 21 84.0
克拉霉素0 0.0 21 84.0
庆大霉素0 0.0 16 64.0
环丙沙星0 0.0 15 60.0
左氧氟沙星0 0.0 13 52.0
克林霉素0 0.0 14 56.0
呋喃妥因 5 33.3 5 20.0
诺氟沙星7 46.7 8 32.0
万古霉素0 0.0 0 0.0
利奈唑胺0 0.0 0 0.0
3讨论
细菌耐药问题自青霉素临床应用不久就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新抗菌药物的开发无法跟上细菌耐药的步伐。

因此,合理使用现有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就成为关键。

多药耐药菌株检出率不断升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复杂性也不断增加。

2008年卫生部进一步强调了使用抗菌药物要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培养结果之前的经验性用药,应依据患者症状和不同时期耐药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医院也应加强管理力度。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本研究中尿液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0%;其次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6.7%和6.0%。

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目前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4]。

结果显示,呋喃妥因可首选用于治疗单纯性泌尿系感染。

临床产酶株、革兰阴性菌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可首选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本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感染中具有代表性。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菌抗菌作用优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其中的单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较低。

碳青酶烯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7.
[2]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J].中华检验医
学杂志,2005,28(10):1085-1087.
[3] 剑荣,袁利群.658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10,9(7):805-808.
[4] 王敏.尿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74-1975.
(收稿日期:2012-02-07)(本文编辑:陈丹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