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甲乙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针灸甲乙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针灸甲乙经》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是中国古代针灸学著作。
晋皇甫谧著,约成书于259年左右。
《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名《黄帝甲乙经》。
本书自西晋太康三年(28 《针灸甲乙经》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是中国古代针灸学著作。
晋皇甫谧著,约成书于259年左右。
《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名《黄帝甲乙经》。
本书自西晋太康三年(282)刊行之后,历代有过多次刊刻,宋代校正医书局曾作校勘,但元代以前刊本今已无存。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正统本、嘉靖本和经吴勉学校勘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四库全书》本和四明存存轩本。
国外尚有日本八尾勘兵卫刻本等。
其中最通行者为医统正脉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据此出版排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山东中医学院校释的《针灸甲乙经校释》。
皇甫谧(215—282),幼名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一说灵台)人,魏晋间经学家、医学家。
幼年过继于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
少不好学,20岁后始发愤读书,从垣席学儒,成为著名的经学大师。
《太平御览》引《晋书》称他“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42岁时患中风痹疾。
半身不遂,仍钻研经学,并开始研究医学。
曾数度被举孝廉,征辟为官,均不就,潜心医学。
他鉴于当时流行的医经中文多重复,内容驳杂,因将《黄帝
针经》、《素问》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重要医书,加以重新编撰,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词,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著成《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另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玄晏春秋》等。
本书以天干编次,故名《甲乙经》。
全书12卷,分128篇。
前为作者自序。
正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前六卷为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学基本知识,后六卷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腧穴主治。
卷1论脏腑阴阳、官能、十二原、十二经水、营卫清气、津液、血脉、五色、阴阳二十五人等;卷2论十二经脉、奇经、脉度、标本、根结、经筋及骨度、肠度等;卷3按头面、躯干及四肢分别记述周身腧穴名称与位置;卷4论经脉循行及主病、病形、脉诊及三部九候;卷5论针灸禁忌及各种刺法;卷6论脏腑虚实、生病、传变、寿夭、耐痛、形气盛衰;卷7论六经伤寒热病、狂、厥、痓、疟诸病症;卷8论五脏寒热、积聚、胀瘕、浮肿诸病症; 卷9论头痛、心痛、欬逆及脾胃、大肠、小肠、肾、膀胱、三焦诸病;卷10论痹、风、痿、饮诸病; 卷11论痫、狂、尸厥、霍乱及痈疽、浸淫病症; 卷12论五官咽喉病、瘤瘿、妇人及小儿病症。
《针灸甲乙经》在学术上的特点,一是首创分部依线取穴法。
书中将头面、项、胸腹、四肢等划分为三十五条线路,对《内经》以十二经循行路线取穴是一个重要变化,为临床取穴带来很大方便。
后世的针灸学著作,多遵其例。
二是保存了古代医学文献资料。
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的内容,成为其古传本之一,而且保存了早已亡
佚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
其中腧穴和腧穴主治部分,主要来源于后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黄帝明堂经》的多种传本均已亡佚,“惟赖是书存其精要”。
三是开分类编撰古医经之先例。
由于本书是将《素问》等三部书的内容,采用了“使事类相从”的归类方法,把散见于各篇章的一些相类经文汇集一处,对每一个问题的论述都较系统地联贯在一起,为阅读、研究带来很大方便。
如卷5针道第四所论述的针法,其中既包括了《灵枢》的“九针十二原”篇、“官能”篇,又包括了《素问》的“宝命全形论”、“刺禁论”等篇有关刺法的经文,可使读者全面了解针刺前的注意事项、施针方法、针下感应、补泻手法、针灸禁忌及误刺致变等一系列问题。
本书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著作,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较深影响。
由晋代到宋代的针灸书,如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其主要内容基本未超越《针灸甲乙经》的范围。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等多遵循本书编纂而成。
明清两代的针灸著作,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也都是在本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书一向为医学界高度评价和重视。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代已将其列为太医院学习和考试医生的内容之一。
本书对国外医学也有较深影响。
约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本书即已传至日本和朝鲜。
8世纪初,日本和朝鲜的医事律令将其与《内经》、《本草经》一起,作为医学生之必修课程。
该书在以后还流传到法国等欧洲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