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微的建筑细部,并进以几何化效果; · 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呼应,是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展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休息小亭: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古色古香的气息下不乏强烈的现 代感的线条与饱满。
框景:别致生动,室内与室外产 生互动,光与影的交互。
室内引进植物, 让室内外融为 一体,令人眼 前一亮。
3. 叠山:片石假山—灵感来源于米芾的山水画。借拙政园的白墙 作画,用曲桥来进行隔断,仿佛假山是水中渐渐浮现的一般, 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打造出山水画中“平远”的意 境,是拙政园现代版的诠释。
4. 理水: · 水面的分割处理借鉴了传统理水的手法,通过桥、亭的划分,
使水面有聚有散,桥面地平,亲水性好; · 池岸的处理采用现代的几何形式,由不规则的长短直线围合构
成,呈现现代感的明快、简洁; · 桥的造型是新的,但影射着苏州传统曲桥的影子。
5. 植物: · 舍弃了传统园林中追求树木形态本身的天然之趣,突出单株的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 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 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 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 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 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 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 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 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 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 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 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 山。
2. 注重细节:庭院的每个角落,都是悉心考虑的,充满了人文关怀, 让人发现感动的小景;
观赏,造型进行细心的设计和修剪; · 树种选择延续了古典园林的特色,松、竹、柏、桂花、杏树、
睡莲和紫藤等。
五、感悟启示
1. 与时俱进,景观创新; 2. 立足本土,保持地域性; 3. 运用古典造林手法,古法新用;; 4. 光与影的交互,人与空间的融合。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休息小亭: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古色古香的气息下不乏强烈的现 代感的线条与饱满。
框景:别致生动,室内与室外产 生互动,光与影的交互。
室内引进植物, 让室内外融为 一体,令人眼 前一亮。
3. 叠山:片石假山—灵感来源于米芾的山水画。借拙政园的白墙 作画,用曲桥来进行隔断,仿佛假山是水中渐渐浮现的一般, 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打造出山水画中“平远”的意 境,是拙政园现代版的诠释。
4. 理水: · 水面的分割处理借鉴了传统理水的手法,通过桥、亭的划分,
使水面有聚有散,桥面地平,亲水性好; · 池岸的处理采用现代的几何形式,由不规则的长短直线围合构
成,呈现现代感的明快、简洁; · 桥的造型是新的,但影射着苏州传统曲桥的影子。
5. 植物: · 舍弃了传统园林中追求树木形态本身的天然之趣,突出单株的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 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 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 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 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 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 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 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 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 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 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 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 山。
2. 注重细节:庭院的每个角落,都是悉心考虑的,充满了人文关怀, 让人发现感动的小景;
观赏,造型进行细心的设计和修剪; · 树种选择延续了古典园林的特色,松、竹、柏、桂花、杏树、
睡莲和紫藤等。
五、感悟启示
1. 与时俱进,景观创新; 2. 立足本土,保持地域性; 3. 运用古典造林手法,古法新用;; 4. 光与影的交互,人与空间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