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瓶“吞”鸡蛋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趣味性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动脑思考后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知道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力且很大,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观察并研究身边问题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简单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热空气的一些性质,但是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的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的难,对于一些小游戏,学生自己会玩但是解释不出其中的原因,需教师加以引导。
学习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评价任务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提问:为什么这个球在抽取空气之后拉不开了呢?
学生猜测、讨论。
2.故事中的实验原理与瓶“吞”鸡蛋一样,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板书
课题:《瓶“吞”鸡蛋的秘密》)
二、猜想假设
1.谈话: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讨论后猜测,并汇报他们的猜测。
(可能和空气有关)。
2.小结: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
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广口瓶、鸡蛋、小管子等。
)
三、制定方案
1.谈话: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
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学生进行汇报实验方案。
预设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预设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预设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预设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预设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预设6:用胶囊吸手背……
3.下面大家就来实际演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设计吧!注意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②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③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④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
⑤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
4.下面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实施探究
1.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
2.学生自由玩,教师巡视。
五、展示交流
1.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
(学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预设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预设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预设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预设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预设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预设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2.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
(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
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
3.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
4.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汇报。
5.(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
6.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
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这就是我们开课放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7.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
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
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
展示课本资料,学生阅读。
六、生活应用
1.大气压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你能说说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展示水泵抽水、吸盘挂衣钩、滴管吸药水等情境,小结大气压力的应用。
七、拓展创新
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板书设计
瓶“吞”鸡蛋的秘密
大气层——大气压力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一个小故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完成教科书中展示的实验操作,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实验操作一遍。
在做硬纸板因大气压力而不掉下的实验中,应注意提示操作要领:将杯子中的水装到不能再装为止;相互吸引的吸盘实验操作的要领:将两个吸盘内的空气全部排净。
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实验进行展示,以便于从实验中找出共同点。
在整个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注意观察,注意思考,从现象和总结中体验大气压力的存在。
在实
验基础上出示有关大气压力的资,使学生对大气压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认识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多地把自己平日玩过或看到过的利用大气压力的事例列举出来,并帮助学生加以研究、分析。
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与他人交换意见,然后进行全班的汇报展示,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