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名
知識經濟
淺談知識經濟
作者
林彥均。
台北市立育成高中。
二年七班
壹●前言
隨著全球化、資訊化的腳步發展「知識經濟」已是國際的潮流。
第一次看到這個新名詞,讓我感到很納悶,知識真的能帶動經濟發展嗎?經過在網路上的資料搜尋以及查閱許多相關的書籍,才讓我了解到,其實生活中的種種經濟現象,都和「知識經濟」有極大的關係。
傳統的經濟產業隨著時代的改變,已逐年沒落,現代所開發的經濟型態多以「知識經濟」為主。
過去,誰擁有最多的土地、誰擁有最多的勞工,誰就擁有財富;但現在,誰擁有知識,所擁有的財富將會是擁有土地、勞工的數倍,例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茲就是知識創造者,創造了龐大的財富。
希望透過這份小論文,深入去了解「知識經濟」所帶來的影響。
貳●正文
一、何謂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知識經濟」」一詞是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一詞是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首創首創,,一般也以他們的定義為主義為主,,該定義是該定義是「「以知識資源的擁有以知識資源的擁有、、配置配置、、產生和使用產生和使用,,為最重要生產因素的經濟型態的經濟型態。
」。
」
』(註一)詳細一點的解釋,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及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
『202020世紀末發生於美國的世紀末發生於美國的知識經濟又叫新經濟知識經濟又叫新經濟,,它為全世界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奇蹟它為全世界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奇蹟。
「「新經濟新經濟新經濟」」是指跨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以創新以創新、、科技科技、、資訊資訊、、全球化全球化、、競爭力競爭力………………為其成長的動為其成長的動
力,而這些因素的運作必須依賴而這些因素的運作必須依賴「「知識知識」」的累積的累積、、應用及轉化應用及轉化。
」
(註二)有別於過去的傳統經濟,傳統經濟以自然資源和人力來創造財富,但是在現代的社會中,運用「知識」所創造出的財富才是驚人的。
二、知識經濟的背景與特色
『二十世紀末發生於美國的知識經濟又叫新經濟,它為美國甚至是全世界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奇蹟一個新的經濟奇蹟。
』(註三)這樣的經濟現象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建立在三個重要的基礎之上:
1.知識遽增、資訊爆炸
『人類的科技知識人類的科技知識,,十九世紀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十九世紀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紀中期是每十年增加一倍一倍,,二十世紀末則是三到五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紀末則是三到五年增加一倍。
科技由發明到用於生產的周期也愈來愈短愈短,,雷達從發明到應用耗時十五年雷達從發明到應用耗時十五年,,電視十二年電視十二年,,而積體電路從無到有僅用了二年二年。
』
(註四)
2.全球化
隨著資訊網絡發達,以及知識技術不斷擴散和傳播,『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一定會一定會一定會導致全球導致全球化的經濟化的經濟,,而全球化的經濟反過來又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而全球化的經濟反過來又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知識技術的進步進步。
知識技術的進步推動國際分工的發展是經濟全知識技術的進步推動國際分工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生產力基礎球化的生產力基礎球化的生產力基礎,,企業跨
國際經營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組織基礎,資訊化把經濟全球化推向一個新階段資訊化把經濟全球化推向一個新階段--
「全球網絡化全球網絡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定義為全球經濟體系的革命定義為全球經濟體系的革命。
此一革命使企業家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籌募資金界任何地方籌募資金,,並藉此資金並藉此資金,,結合世界任何地方之科技結合世界任何地方之科技、、通訊通訊、、管理知識與人力與人力,,在世界任何地方製造產品在世界任何地方製造產品,,行銷往世界任何地方的顧客行銷往世界任何地方的顧客。
全球化經濟體系並期將全變成單一經濟體系並期將全變成單一經濟體,,其體系內貨幣其體系內貨幣、、商品商品、、服務服務、、工作和人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流通國間自由流通,,其如各國資源在境內往來自如一般其如各國資源在境內往來自如一般。
』
(註五)
三、知識經濟時代對傳統產業的衝擊
『從農從農業經濟過渡到知識經濟業經濟過渡到知識經濟業經濟過渡到知識經濟,,傳承的概念變化很大傳承的概念變化很大。
以往以往,,土地土地、、資本都是可以世襲的以世襲的;;但知識卻無法繼承但知識卻無法繼承,,父親有學問父親有學問,,兒子至多只能佔一點便宜兒子至多只能佔一點便宜,,但卻無法保證也是個有創意法保證也是個有創意,,能活用知識的人能活用知識的人。
』
(註六)所謂傳統產業泛指產業發展至成熟或衰退期,而失去競爭優勢,造成發展上有所阻礙。
他們為了求生存,採取產業外移或其他可以使成本降到最低、或提高競爭力的方式,使企業不至於面臨淘汰。
『而傳統產業需要資金投資而傳統產業需要資金投資而傳統產業需要資金投資、、發展發展,,但是卻面臨取得資金不易或取得資金成本過高金成本過高,,以至於無法支付利息以至於無法支付利息,,以及技術上以及技術上、、人才方面等問題人才方面等問題,,造成企業無力從事創新改造以至於眼睜睜看力從事創新改造以至於眼睜睜看產業逐漸走下坡產業逐漸走下坡產業逐漸走下坡。
在面對目前環境巨幅的改變在面對目前環境巨幅的改變,,以至於傳統產業必須要大規模修改方針,但礙於人才有限以及資源和技術應付不足,而導致失去企業之策略而導致失去企業之策略,,只是一味跟進高科技產業或當時下的潮流改變只是一味跟進高科技產業或當時下的潮流改變,,以至於成為時代洪流下的犧牲者至於成為時代洪流下的犧牲者。
』(註七)傳統產業在大家心中的觀念似乎是早晚會被時代的巨浪淹沒,又沒有選擇餘地的弱勢族群,但是許多傳統產業已逐漸轉型成功。
就如同『政政大商學院長吳思華所言大商學院長吳思華所言::「「新興高科技產業屬於知識經濟新興高科技產業屬於知識經濟的一種的一種,,但傳統產業不斷的創新但傳統產業不斷的創新、、技術研發提高附加價值善用知識技術研發提高附加價值善用知識,,改善企業本質也是知識經濟的類型質也是知識經濟的類型」。
」。
」。
』』(註八)例如:『自創品牌自創品牌自創品牌--捷安特捷安特((Giant )的董事長劉金標先生事長劉金標先生,,不斷在品牌的行銷上提昇國際形象及商品直的售後服務下不斷在品牌的行銷上提昇國際形象及商品直的售後服務下,,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功打入國際市場。
』
(註九)要在傳統產業上加上知識、科技、創新、全球化,使傳統產業升級且更具競爭力。
四、在知識經濟時代該如何提升競爭力
現在是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時代,從過去的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直到現今的資訊時代,每個時代都要創新、不斷的學習、加強資訊能力、效率好,以提升競爭力,以下為提升競爭力所具備的條件:
1.要有創造力
創新來自觀念的改變,也就是必須要不斷的思考,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提升創新能力的效果,靈活的運用各種現有的知識,並從中更改創新。
2.發展終身學習
『在富裕社會在富裕社會、、資訊社會資訊社會、、開放社會來臨之後開放社會來臨之後,,世界上進步的國家紛紛邁向學習社會社會(Learning Society)(Learning Society)(Learning Society)。
景建立學習社會是教育的遠景,
,也是社會發展的想理想。
長其目的在追求個人自由而有尊嚴的成長。
社會多元而有秩序的進步步。
物學習社會不僅是社會的產物,,同時也是引導社會發展方向的必要遠景。
』(註十)學習知識應不限制年齡,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活到老學到老,並且活用所學的知識。
3.加強資訊能力
利用資訊及網際網路是現今社會中最基本能力,現代幾乎所有的產業都和電腦及網路的應用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學會並且靈活且有效的運用它,可為自己帶來就業的優勢。
4.效率-「速度」決定成敗
『比爾蓋茲說過這幾句話「:「如果八零年代的主題是品質如果八零年代的主題是品質,九零年代是企業再造九零年代是企業再造,,
那麼2000年後的關鍵就是速度年後的關鍵就是速度」」。
消費者對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消費者對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消費者對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因此對品
質改善的速度要越來越快質改善的速度要越來越快,,價錢則要越來越便宜價錢則要越來越便宜。
』
(註十一)凡事都要快、狠、準,速度要快,才能跟上社會的腳步,否則將被社會淘汰。
五、政府應有的作法
發展知識經濟,使國家更富有,但是好之外還要更好,以下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所舉出的幾個作法:
「1.培訓知識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及引進國外科技人力
知識經濟的基礎在知識經濟的基礎在「「知識知識」」與「創新創新」,」,而而「創新創新」」是依附在是依附在「「知識知識」」中「,「知識知識知識」」則依附於則依附於「「人才人才」」。
因此因此因此,,加速培訓人才及引進外國技術人力加速培訓人才及引進外國技術人力,,以協助知識產業發展發展,,是首要的工作是首要的工作。
2.強化鼓勵研發創新的法律架構
研發是產生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發是產生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完善的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律保障,,有助於知識的產生有助於知識的產生。
因此因此,,必須健全智慧財產權必須健全智慧財產權、、專利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相關的法令著作權等相關的法令、、法規法規,,以保障研發成果以保障研發成果,,鼓勵研發創新鼓勵研發創新。
3.加速推動資訊與通訊科技加速推動資訊與通訊科技((ICT )產業
不管從知識傳播不管從知識傳播、、累積或美國實際經濟發展現況累積或美國實際經濟發展現況,,都說明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發展知識經濟必須要做的工作是發展知識經濟必須要做的工作,,也是各國在知識發展方案中的重點工作案中的重點工作。
4.設法幫助傳統產業轉型
傳統產業只要引進新技術傳統產業只要引進新技術、、運用新科技運用新科技、、改變組織型態改變組織型態,,一樣可以在知識經濟時代有很好的競爭力代有很好的競爭力。
因此因此,,政府如果能幫助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政府如果能幫助傳統產業轉型成功,,不但不會因經濟結構改變造成關廠結構改變造成關廠、、失業失業、、或廠商外移的問題或廠商外移的問題,,還可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還可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5.解決知識經濟引發的財富不均問題
未來未來,,凡能掌握知識突破與落差者凡能掌握知識突破與落差者,,將是最大的財富製造者將是最大的財富製造者,,而藍領階級的工人和缺和缺乏專業技術的工作者乏專業技術的工作者乏專業技術的工作者,,將面臨薪資下降的危機將面臨薪資下降的危機。
「「富者愈富富者愈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貧者愈貧」」是知識經濟發展後的現象知識經濟發展後的現象,,如何降低知識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分配不均如何降低知識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分配不均,,所引發的社會衝突社會衝突,,是發展知識經濟必須慎防的問題是發展知識經濟必須慎防的問題。
』
(註十二)
6.政府該如何讓高科技產業「好、還要更好」
『政府不必介入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政府不必介入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但必須要提供協助但必須要提供協助,,例如例如,,電子資訊業是我國的主力產業國的主力產業,,本身已經運用很多的知識本身已經運用很多的知識,,但在全球競爭中但在全球競爭中,,知識化努力方向為創造新且更多附加價值的產品創造新且更多附加價值的產品,,因此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中訂有租稅減免因此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中訂有租稅減免,,另
外,高科技保留盈餘10%要課稅的規定,由於考慮到稅收的平衡,短期內短期內做不到做不到做不到,,
但是長期一定可以做到但是長期一定可以做到。
為了彌補國內科技人才的不足為了彌補國內科技人才的不足,,政府準備大幅開放包括大陸在內的科技人才來台工作大陸在內的科技人才來台工作,,為了增加來台工作的誘因為了增加來台工作的誘因,,在廠區附近興建高水準的生活環境準的生活環境,,使隨同來台的家屬與子女都可在台就業和就學使隨同來台的家屬與子女都可在台就業和就學。
此外此外,,政府也鼓
勵大學與廠商合作勵大學與廠商合作,,為廠商提供研發支援為廠商提供研發支援。
』
(註十三)
參●結論
透過製作這篇論文,從中了解到現代經濟發展的趨勢,從過去的傳統產業經濟發展到現今的「知識經濟」,在近十幾二十年,知識才開始取代傳統的經濟,人類已經不能再靠以往的方法創造財富。
在傳統經濟時代,人們以人力、土地……等換取財富,例如:福特汽車的老闆,擁有很大的工廠、眾多的勞力;在知識經濟時代,靠著人類的「知識」,將無形的知識轉變成有形的財富,例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茲,擁有的工廠、勞工並沒有福特老闆多,但是他們運用知識所創造的財富遠比傳統的經濟產業高出數倍。
能使知識經濟順利發展很重要的一環是人才的培養,而要有有高品質的人才與國家的教育體制有密切的關係。
因此,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等等,都要有完整教育系統,台灣在未來才能運用知識發展出更多傲人的產業。
然而,我們也不能一直無限制的發展經濟,卻無視於大自然被嚴重的汙染,所以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兼顧全民與大自然,發展一個讓大家快樂、大自然無破壞的經濟,我想這就是發展經濟的最高理想。
肆●引註資料
註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知識經濟
.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4&popsc_aid=53&page=14
註二、YAHOO!奇摩知識+-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415627
註三、高希均/李誠。
知識經濟之路。
(台北市:天下遠見,2001)頁249
註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知識經濟
.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4&popsc_aid=53&page=14
註五、全球化與公共行政政策:知識經濟觀點之檢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tw/particle-596-2.html
註六、亞太教育-知識管理
/Km/News.asp?did=145026197
註七、知識經濟對傳統產業之影響
.tw/fin/finreport/report/ke/KE-6.htm
註八、知識 創意 改善經濟結構
http//.tw
註九、捷安特生產概況
http//.tw
註十、終身學習與遠距教育
.tw/~meilingw/globe/u8/webpage/u8_pt1.html
註十一、高希均/李誠。
知識經濟之路。
(台北市:天下遠見,2001)頁9
註十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知識經濟
.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4&popsc_aid=53&p age=14
註十三、貿易救濟動態通訊月刊
.tw/moeaitc/home/epaper/newepaper1.asp?epaperid=46&subj ectid=330&itemid=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