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观照女性命运6古诗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古诗二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愆.
期(qiān) 垝.垣(ɡuǐ) 汤.
汤(shānɡ) 氓.之蚩蚩(ménɡ) 将.
子无怒(qiānɡ) 其黄而陨.(yǔn) 靡.室劳矣(mǐ) 夙.兴夜寐.
(sù)(mèi) 言笑晏.晏(yàn) 隰.
则有泮(x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2)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言⎩⎪⎨⎪⎧载笑载言./言.笑宴宴 (动词,说)体无咎言.(名词,预言)言.既遂矣/静言.
思之(助词,无实义,句中语气词) (2)以⎩⎪⎨⎪⎧秋以.为期(介词,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相当于“而”,表顺 承关系)以.
尔车来(介词,用) (3)为⎩⎪⎨⎪⎧秋以为.期(动词,作为)三岁为.
妇(动词,做) (4)迁⎩⎪⎨⎪⎧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动词,搬迁)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顷襄王怒而迁.
之(动词,放逐,流放) (5)去⎩⎪⎨⎪⎧相去.
日已远(动词,离别)一狼径去.(动词,离开)相去.
万余里(动词,距离)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女也不爽.
(形容词用作名词)差错,过失 (2)士贰.
其行(数词用作动词)背叛,有二心 (3)尔卜尔筮.
(名词用作动词)用蓍草占卦 (4)靡室劳.
矣(动词用作名词)又苦又累的活
(5)老.使我怨(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白头偕老”的想法
(6)越鸟巢.南枝(名词用作动词)筑巢
(7)衣带日.已缓(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送子涉淇,至于
..顿丘
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
(2)将子无怒,秋以为
..期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3)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古义:没有过失。
今义:不爽快。
(4)自我徂尔,三岁
..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指三年。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载笑载言。
(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译文:一边笑一边说。
(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译文:既然你违反了当初的誓言,我也就算了,不老想这事了吧!
(3)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省略句)
译文:我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省略句、判断句。
“匪”表否定判断)
译文:你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5)秋以为期。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秋为期”)
译文: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6)二三其德。
(主谓倒装,应为“其德二三”)
译文:他的行为前后不一致。
(7)咥其笑矣。
(宾语前置,应为“咥笑其矣”)
译文:讥笑我。
[常识·速览]
[探背景]
《氓》的创作背景: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完全形成。
就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比较自由。
《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数年后被遗弃。
这首诗就是她被遗弃后回娘家写下的。
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悲剧。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
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
为低下,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
《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
《行行重行行》的创作背景:汉代末年,士人游宦风气很盛,大批中下层文人为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或游京师,或谒郡县,以求得一官半职。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游子”。
他们长期外出,家属不能同往,彼此之间难免有伤离怨别的情绪。
于是就出现了《行行重行行》中的主人公一类的思妇。
[知常识]
Ⅰ.文学常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
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
三百”。
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的体例是
按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写作手法上主
要运用赋、比、兴。
后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共同称为“诗经六
义”。
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标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
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
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Ⅱ.文化常识
(1)卜,用龟甲卜卦。
筮,用蓍草占卜。
(2)总角,古代男女少年时头发的样式,后代称少年(八岁到十四岁)。
(3)胡,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
(4)越,古代称南方为“百越”。
(5)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6)垂髫,借指三四岁至七岁、八岁的儿童。
(7)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
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
(8)“风骚”,风,《诗经》里的“国风”;骚,《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
(9)《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氓》是一首抒情的叙事诗。
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伤害的现象。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一首描写思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抒情诗,刻画了一个敦厚温柔而饱含悲愤的思妇形象。
全诗通过反复诉说离别相思之愁,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文脉·梳理
]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婚变 ②清醒刚强
(二)行行重行行⎩⎪⎨⎪⎧ ① ↓次叙路远会难
↓ ② ↓末以宽慰期待作结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首叙初别之情 ②再叙相思之苦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氓》,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诵读《氓》,结合相应诗句说说“氓”和女主人公分别是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1)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
虽然这个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的坏家伙。
他以虚假的热情
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
(2)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
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地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
2.《氓》一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男主人公婚前婚后的对比。
婚前,“蚩蚩”“尔卜尔筮”“信誓旦旦”;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被休弃前后的对比。
“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到“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静言思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性格由天真、单纯、热情带几分软弱,变为成熟、理智而又坚强。
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忠贞善良、勤劳坚毅的形象,也刻画了氓的虚情假意、虚伪造作、始乱终弃的卑鄙无耻形象。
这也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鲜明对比。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的是比兴手法。
作用:(1)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美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老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浓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贴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有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4.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士”之变心说。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一斑。
(2)社会道德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3)社会制度说。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立在经济之上。
(4)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二、阅读《行行重行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5.文章首句“行行重行行”中,连用四个“行”,中间加一“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行行重行行,写两人的距离逐渐变远,分别的时间也在变长。
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
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6.试赏析“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的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也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游子呀,你还不归来。
■合作探究····················································································
7.有人认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时间和距离会冲淡彼此间的情谊;也有人认为,时间和距离会使得彼此间的情谊更为浓烈真挚。
联系《行行重行行》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和做法,谈谈你对这两种认识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在若干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变化,有的情谊会自然地淡化甚至被忽略,被遗忘。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也不必抱怨和指责,毕竟情感是需要培养的,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必然会逐渐淡化。
观点二:真正的情谊不会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变化。
经得起分离考验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空间的距离也只会使人们更加珍惜对方,更加提炼出感情的真实味道。
让我们在各种考验中使彼此间的情感更加真挚,更加牢固。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着布匹来换蚕丝。
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
丝, 来 即 我 谋。
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 氓:民,农民的古称。
之:助词,不译。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
⎤
一说敦厚的样子。
抱:抱着,拿着。
贸:交易,交换财物。
匪:非,不是。
即我:到我这里。
即,就。
谋:商量,计议,这里指商量婚事。
送子涉 淇, 至于顿丘。
匪 我 愆 期,子 无 良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
媒人呀。
⎣⎢⎡ 子:你,古代男子的通称。
它与上文的“氓”,下文的“士”均指“那个人”。
涉:渡过。
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
古
为黄河支流,今入卫河。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顿丘:在今河南清丰,淇水的
⎦⎥⎤南面。
愆期:拖延时间,指拖延婚期。
愆:拖延。
良:好的。
媒:媒人。
将 子 无怒,秋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
以 为 期。
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
⎥⎤将:愿,请。
怒:生气。
以为:把……当作。
期:婚期。
乘彼 垝 垣,以望 复关。
不 见复关, 泣 涕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
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
涟 涟; 既见 复 关,载 笑载言。
簌簌不断地掉下来;终于看见了复关,我就又说又笑。
⎣⎢⎡ 乘:登上。
彼:那。
垝
垣:倒塌的墙。
垝,毁坏。
以:用法同“而”。
复关:卫国的一个地方。
第一个指地点,第二个、第三个均指住在
⎦⎥⎤复关里的那个人。
泣:低声哭泣。
涕:泪。
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载:动词词头,无义。
尔卜尔筮,你用龟甲、 体 无 咎言。
以尔车来 ,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驾着以 我 贿 迁。
你的车子来把我和嫁妆接走。
⎣⎢⎡ 尔:你。
卜:用龟甲卜卦。
古代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
⎦
⎥⎤
裂纹,来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象。
咎:灾祸,不吉利。
贿:财物,此指嫁妆。
迁:搬迁。
桑 之 未 落,其 叶 沃 若。
于嗟鸠兮,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
无 食 桑 葚;不要贪吃桑葚;⎣⎢⎡ 之:助词,不译。
其:代词,指代桑树。
沃若,茂盛肥大的样子。
这里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
⎤
于嗟,即“吁嗟”,叹词。
鸠:鸟名,斑鸠。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无:不要。
食:吃。
桑葚:桑树的果实。
于嗟女兮,无 与 士 耽。
士 之耽 兮,唉,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
犹可 说也;女 之 耽 兮,不可 说 也。
还可以摆脱;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摆脱了。
⎣⎢⎡ 士:古代对男子的
⎦
⎥⎤通称。
耽:乐,沉溺于欢乐。
犹:还。
说:通“脱”,解脱。
桑之落 矣,其 黄 而 陨。
自 我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下来。
自从我嫁徂 尔,三 岁 食 贫。
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
⎣⎢⎡ 陨:落下。
徂:往,到。
三岁:指多年,
⎦⎥⎤虚数。
食贫:缺乏吃的东西,指过着贫苦的生活。
淇水 汤汤,渐 车 帷裳。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 也 不 爽, 士 贰 其 行。
女子又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
⎣⎢⎡ 汤汤:水盛大的样子。
⎦⎥⎤渐:浸,浸湿。
帷裳:车两旁的布幔。
爽:差错,过失。
贰:背叛,有二心。
行:所作所为。
士 也 罔 极,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
二 三 其 德。
总是三心二意。
⎣⎢⎡⎦
⎥⎤罔极:没有定准。
罔,无。
极,标准。
二三:三心二意,不专一。
德:品德,德行。
三 岁 为 妇,靡 室 劳 矣; 夙兴夜寐,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
靡 有 朝 矣。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
⎣⎢⎡ 为:作为。
靡:没有。
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兴,
⎦⎥⎤早起。
夜寐,晚睡。
朝:一朝,一天。
言 既 遂 矣,至 于 暴 矣。
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逐渐虐待我了。
兄 弟 不 知, 咥其笑矣。
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 言:助词,无实义。
既:副词,已经。
遂:
⎦
⎥⎤顺心。
暴:凶恶。
知:动词,了解。
咥:大笑的样子,这里指讥笑。
静言思之,躬 自 悼 矣。
静下来想想,只能够独自悲伤了。
⎣⎢⎡⎦
⎥⎤言:句中语气词。
躬:自身。
悼:悲伤。
及 尔 偕 老, 老 使 我 怨。
淇则有原想与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
淇水再宽
岸, 隰 则 有 泮。
总有个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总有个边。
而我的痛苦却没有尽头。
⎣⎢⎡⎦⎥⎤及:与,同。
怨:怨恨。
偕 老:白头到老。
隰:低湿的地方。
泮:通“畔”,边,岸。
总 角 之 宴,回想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
言笑晏晏。
信 誓旦旦,不 思其反。
玩耍,尽情地说笑。
誓言真挚诚恳,没有想到你会变心。
⎣⎢⎡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
男女少年时头发的样式,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宴:欢乐。
晏晏:柔和可亲的样子。
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
信誓,
⎦⎥⎤盟誓,真诚的誓言。
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 是 不 思,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 亦 已 焉 哉!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了吧!⎣⎢⎡ 反是:违反这些。
是,这,指代当初的誓言。
已:停止,这里指终止爱情。
⎦⎥⎤焉哉:语气词,相当于“了吧”。
行行重行行 行 行 重行 行,与君 生别 离。
走了又走,走个不停,和你活生生地分开了。
⎣⎢⎡ 行行重行行:走了又走,
⎦⎥⎤走个不停。
生别离:即“永别离”,活生生地分开。
这是古代流行的成语。
相去 万余里,你我相距千万里,
各在 天 一 涯;道路 阻 且 长,我在天这边,你在天那边;路途是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
会面 安 可 知!胡马 依 北 风,哪里知道何时见面!北马来到南方仍然依恋着北风,
越鸟 巢 南 枝。
南鸟飞到北方筑巢还在南面的枝头。
⎣⎢⎡ 胡马:北方的马。
胡,古代称北方少
⎦⎥⎤数民族。
越鸟:南方的鸟。
越,古代称南方为“百越”。
“依北风”“巢南枝” 是动物怀念乡土情感的本能的表现。
相 去 日 已 远, 衣带相互离别一天比一天久远,因而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
日 已 缓;自然也就一天天变得松弛了;⎣⎢⎡⎦⎥⎤缓:宽松。
浮云蔽 白日,浮云遮住了太阳,
游 子 不顾 反。
远去的丈夫不想回来。
⎣⎢⎡ 浮云蔽日:古代最流行的比喻,一般用于谗臣遮蔽贤才,这里指女子
⎦⎥⎤设想丈夫在外另有新欢。
蔽,遮蔽。
白日,明亮的太阳。
一般用来隐喻君王,这里指远游未归的丈夫。
思 君 令 人 老,岁 月 忽 已晚。
只因想念你,我心情忧伤,形体消瘦,一年很快又到了年关。
⎣⎢⎡ 老:指心
⎦⎥⎤情忧伤,形体消瘦,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
弃捐勿复 道,努 力 加 餐丢开不要再说了,我还是多吃口饭保重 饭!身体吧!⎣⎢⎡⎦
⎥⎤弃捐:丢下,放下。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比兴手法
诗歌采用“比兴”的手法,先用新鲜润泽的桑叶,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也像斑鸠贪吃桑葚一样沉醉于爱情之中。
斗转星移,唯一能得到的是悔恨。
后用桑叶黄而落来比喻女子年长色衰,也暗示氓的情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喜新厌旧。
这种手法的运用,既写出女子的追悔和痛苦,也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2.写法指导
比兴手法二注意
(1)选取合适的眼前之景或物,与引出想要抒发的感情、歌咏的事物有一定的关联。
(2)景物描写要注意营造氛围,烘托主人公心情等。
3.迁移运用
比兴手法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请你用比兴手法写一段文字。
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要做生活的强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氓》中的女主人公并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静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
她明白貌合神离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处境,果断地做出分手的决定。
她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她要寻求自主的婚姻,寻求自己的幸福。
【应用角度】“理智”“自强”“果决”。
2.精彩应用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曲《关雎》,唱出了多少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一曲《钗头凤》,又激起了多少离散爱侣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而“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相思之苦以及“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切肤之痛又表现得如此深切缠绵,淋漓尽致。
[佳作·领悟]
导读:《诗经》是一条河,一条时光的河,一条血缘的河,一条音画的河,一条美丽的河,它是一条母亲河!河两岸风光旖旎,河两岸绿树常青。
虽然那源头已渐行渐远,但我们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这条河流,它是那样斑驳迷离,又是那样风华绝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愆:拖延
B.体无咎.言咎:责怪
C.言既遂.矣遂:顺心
D.将.子无怒将:愿,请
B[B项,“咎”的意思是“不吉利”。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
..顿丘
B.将子无怒,秋以为
..期
C.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D.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C[A项,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
B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D项,古义:没有过失;今义:不爽快。
]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64952065】A.总角之.宴桑之.落矣
B.秋以为.期三岁为.妇
C.其.叶沃若不思其.反
D.秋以.为期以.我贿迁
D[D项,均为介词,“把”。
A项,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前者是动词,“作为”;后者是动词,“做”。
C项,前者为代词,“桑树”;后者为代词,“你”。
]
4.对下列诗句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意在通过斑鸠贪吃的例子来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运用了赋的手法,主要是女子回忆与男子相恋的过程。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有尽头”。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赋的手法,主要写桑树叶子凋零,女子一天天消瘦。
D[运用了比兴手法,意在指女子容貌的憔悴。
]
5.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无良媒B.三岁为妇
C.女之耽兮D.越鸟巢南枝
D[巢:名词用作动词,筑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