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机信息及框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法与规律: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中找突破口是解本题的关键,如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现象,还有特殊的转化关系。
9、化合物C和E均是医用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同的元素质量分数,均可以用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D(C4H6O2)互为同分异构体。
(1)完成下列方程式:
A→D,
B→C,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属于甲苯同系物
解法与规律:该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苏丹红4号”为载体,考察有机物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等知识。
1、BC
2、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已知:
③如果每个不对称碳原子都可以出现2个异构体的话,这种抗癌分子将会有种不同的异构体。
(2)新近合成的某有机物经测定具有光学活性,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若要使该有机物不再具有光学活性,你可采用哪些化学方法?请分别列出(写出三种)
、、、。
(3)请研究下列2个反应:①+ HI→CH3CH2CH2CH2I
ClCH2CH2CH2Cl + Zn→+ ZnCl2
反应①是环丁烷的开环,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是1,3—二氯丙烷的闭环,属于消去反应。
请将这2个反应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关于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定义加以对比,分别提出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较为完备的定义。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解法与规律:不饱和度、手性碳原子等知识经常出现在有机信息题中。本题信息量很大,能力要求很高,如列出消除光学活性的方法、用不饱和度重新定义某些反应类型等。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反应类型:④⑦。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a)三氯化铁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c)石蕊试液
解法与规律: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解热阵痛药,在合成过程中用到信息:酚类物质能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1)
(2)
(3)
(4)
(5)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6)a
3、已知用惰性电极电解羧酸盐溶液可得烃类物质,例如:
2RCOOK+2H2O R—R↑+2CO2↑+H2↑+2KOH
(1)阳极反应:。
(2)阴极反应:。
(3)请根据上题的衍变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解ClCH2COOK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
6、(1)①C11H16O4;4②6③26
(2)加成、消去、水解
(3)加成:类似化合反应,或不饱和度减小的反应。消去:类似分解反应,或不饱和度增大的反应。
7、已知共轭二烯烃(两个碳碳双键间有一个碳碳单键)与单烯烃或炔烃可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如:1,3─丁二烯与乙烯反应可表示为:
。则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与丙炔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B
解法与规律:烯烃与臭氧作用,最终产物是酮或醛而不是到酮或羧酸为止。第(3)问从氧化产物逆推:先去掉C=O双键上的氧,再把2个碎片对接即可。
5、(1)
(2)
(3)
6、阅读下列知识,回答(1)、(2)、(3)问题。
Ⅰ.结构中没有环状的烷烃又名开链烷烃,其分子式是CnH2n+2(n为正整数),分子中每减少2个碳氢键,必然同时会增加1个碳碳键。它可能是重键(双键或叁键),也可能是连接环状烃。都称为增加了一个不饱和度(用希腊字母Ω表示。又称“缺氢指数”)。如丙烯的Ω=1;苯的Ω=4。
。
解法与规律:从有机玻璃结构看出其单体F为2-丁烯酸甲酯。本题综合了烯烃氧化、双烯加成成环等多种信息,并且渗透了绿色化学的意识。注意: 中不存在苯环,两个甲基不能被酸性KMnO4氧化。
【方法规律总结】
有机信息及框图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归纳得出这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形成清晰有效的解题思路,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5、已知:有机物中烯键可以发生臭氧分解反应,例如:
(CH3)2C=CHCH3 (CH3)2C=O+CH3CH=O
⑴ 臭氧分解产物的结构简式
⑵由一氯环戊烷 经两步反应可以合成戊二醛( )。
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烃A分子式为C10H16。A经臭氧分解可得两种产物:
HCHO和
若烃A催化加氢得含六元环的饱和烃B,请写出A、B的结构简式:
解法与规律:双烯加成成环和环外双键氧化的本质分别是:打开双键中的一个不稳定的键。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
7、BC
8、现有A、B、C三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上发生化学反应,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从上述关系分析,可以得出A为①,B为②,C为③,D为④,E为⑤,F为⑥,G为⑦,H为⑧,I为⑨(有机物均需写结构简式)。
.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C→F的化学方程式:
.
④写出C + E→G的化学方程式:
.
⑤写出C + E→K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E→H的化学方程式:
.
解法与规律:本题的信息中涉及到电解知识。羧酸盐溶液电解后,水电离出的H+放电生成H2,2个酸根离子脱去CO2后剩余部分结合生成有机物。二元衍生物经常是考查重点。
Ⅱ.在有机物分子中,当某个碳原子所连的是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叫不对称碳原子,通常用星号标出(*C),并具有特殊的光学活性。
(1)据报道,最近有人首次人工合成了一种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Depudecin这种物质曾从真菌里分离出来,其结构如图所示:
①试写出这种化合物的分子式;该化合物的Ω为。
②这个分子的结构里有个不对称碳原子?请在题目中给出的结构简示里用*把它们表示出来。
(2)反应类型;A→D,B→C,A→E。
解法与规律:羟基羧酸是有机信息和框图题经常涉及到的有机物,它同时具有醇和羧酸的性质,可以消去生成烯烃,也可以酯化生成小分子酯(环酯和链酯)、高分子酯(聚酯)。
10、水蒸气和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A和P的混合气体,它们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体。下面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G互为同分异构体;G、F是相邻的同系物;B、T属于同类有机物,T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是B的2倍,等物质的量的T、B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T产生的氢气是B的2倍;S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1mol的S能产生1mol的氧化亚铜。
4、已知“傅-克反应”为:
下列是由苯制取的有机物“茚”的反应过程(已省略若干步骤):
(1)上叙①、②、③、④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2)写出上述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X;茚。
(3)与属同分异构体,有一个苯环且苯环只有一个取代基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可能是、、。
解法与规律:利用傅-克反应可以在苯环上引进所需基团,本题发生的是分子内的傅-克反应。反应类型判断、结构简式书写和同分异构体的推写经常是信息题考查的重点。
2、信息给予题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常是信息给予部分,问题部分与题干部分紧密相关,是要求解答部分,这类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常给出解题的新知识、新情景、新方法、新成果、新信息,并附有一定的启示性提示和题解示范,它要求考生通过现场自学,阅读新信息,消化新信息,吸收新信息并迁移为自己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衔接,解决问题。信息题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解题时,信息迁移是关键。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是核心。用信息迁移法解题的一般思路是:阅读观察→提炼信息→发现规律→完成迁移→得出答案。
13、已知下列信息:
一种用途较广泛的有机玻璃树脂——聚丁烯酸甲酯结构简式如右图:
合成这种高聚物有多种途径,有一种合成途径其副产品污染少或无污染,原子利用率较高,因此符合“绿色化学挑战计划”的要求,其合成路线如下: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代表的有机物结构式:ABC
DEF。
(2)在上述加成反应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化学反应有:
11、(1)⑧;①(2)消去、水解、中和
12、在金属锂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卤代烃(R—X)问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烃。如:
把下列各步变化中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空格。
解法与规律:铜锂试剂和格氏试剂(RMgX)一样,是有机合成中经常用到的试剂,它与卤代烃反应可生成烃。本题涉及到许多反应,如乙炔、溴苯的制备,烯烃的加聚等。
1、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因此解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审题。仔细读题,审清题意,了解图的含义。
②析题。找准“题眼”,即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根据题给信息,联系化学知识,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推理。
③解题。根据题给要求,认真作答。
④验题。通过综合分析,推断出结果后,须将结果放入原题中去检验,完全符合为正确答案,否则再行思考。
写出:
(1)分子式;A,P。
(2)结构简式:B,D,S。
(3)反应类型;X,Y。
(4)化学方程式;
E→F。
T和过量的G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
。
解法与规律:本题涉及到的物质跨度比较大,从无机物到有机物,衍生物从一元到二元;涉及到的概念比较碎,在推导时需定量思考,前后联系。水煤气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
10、(1)A:H2P:CO,(2)CH3OH HCOOCH3CH2OH—CHO
(3)酯化;加成(还原)(4)2HCHO + O2 2HCOOH
HOCH2—CH2OH + 2CH3COOH 2H2O + CH3COOCH2—CH2OOCCH3
11、A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分别生成B1和C1、B2和C2;C1又分别转化成B1和C2;C2能进一步氧化;如图所示。其中只有B1能使溴水褪色,又能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2009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信息及框图
姓名学号得分
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转化关系等基础知识;
(2)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信息接受、自学、迁移能力;
(3)培养在新情境下和物质转化关系复杂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1、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1)B2和C1分别属于下列哪一类化合物?
①溴代饱和一元醇、②溴代不饱和一元醇、③饱和一元醇、④不饱和一元醇、⑤溴代饱和羧酸盐、⑥溴代不饱和羧酸盐、⑦饱和羧酸盐、⑧不饱和羧酸盐。
B2属于,C1属于(填代号)。
(2)反应类型:X属于,Y属于,Z属于。
(3)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A为;B1为;
C2为。
解法与规律:从转化关系看出A是酯,从分子式看出A与饱和一元酯C8H14O2的关系:有1个H被Br取代,烃基中含有1个C=C双键(含有1个环的可能性较小)。C1氧化产物 遇NaOH醇溶液,两种官能团同时反应生成 ,酸化得B1。
9、化合物C和E均是医用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同的元素质量分数,均可以用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D(C4H6O2)互为同分异构体。
(1)完成下列方程式:
A→D,
B→C,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属于甲苯同系物
解法与规律:该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苏丹红4号”为载体,考察有机物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等知识。
1、BC
2、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已知:
③如果每个不对称碳原子都可以出现2个异构体的话,这种抗癌分子将会有种不同的异构体。
(2)新近合成的某有机物经测定具有光学活性,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若要使该有机物不再具有光学活性,你可采用哪些化学方法?请分别列出(写出三种)
、、、。
(3)请研究下列2个反应:①+ HI→CH3CH2CH2CH2I
ClCH2CH2CH2Cl + Zn→+ ZnCl2
反应①是环丁烷的开环,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是1,3—二氯丙烷的闭环,属于消去反应。
请将这2个反应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关于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定义加以对比,分别提出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较为完备的定义。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解法与规律:不饱和度、手性碳原子等知识经常出现在有机信息题中。本题信息量很大,能力要求很高,如列出消除光学活性的方法、用不饱和度重新定义某些反应类型等。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反应类型:④⑦。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a)三氯化铁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c)石蕊试液
解法与规律: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解热阵痛药,在合成过程中用到信息:酚类物质能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1)
(2)
(3)
(4)
(5)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6)a
3、已知用惰性电极电解羧酸盐溶液可得烃类物质,例如:
2RCOOK+2H2O R—R↑+2CO2↑+H2↑+2KOH
(1)阳极反应:。
(2)阴极反应:。
(3)请根据上题的衍变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解ClCH2COOK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
6、(1)①C11H16O4;4②6③26
(2)加成、消去、水解
(3)加成:类似化合反应,或不饱和度减小的反应。消去:类似分解反应,或不饱和度增大的反应。
7、已知共轭二烯烃(两个碳碳双键间有一个碳碳单键)与单烯烃或炔烃可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如:1,3─丁二烯与乙烯反应可表示为:
。则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与丙炔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B
解法与规律:烯烃与臭氧作用,最终产物是酮或醛而不是到酮或羧酸为止。第(3)问从氧化产物逆推:先去掉C=O双键上的氧,再把2个碎片对接即可。
5、(1)
(2)
(3)
6、阅读下列知识,回答(1)、(2)、(3)问题。
Ⅰ.结构中没有环状的烷烃又名开链烷烃,其分子式是CnH2n+2(n为正整数),分子中每减少2个碳氢键,必然同时会增加1个碳碳键。它可能是重键(双键或叁键),也可能是连接环状烃。都称为增加了一个不饱和度(用希腊字母Ω表示。又称“缺氢指数”)。如丙烯的Ω=1;苯的Ω=4。
。
解法与规律:从有机玻璃结构看出其单体F为2-丁烯酸甲酯。本题综合了烯烃氧化、双烯加成成环等多种信息,并且渗透了绿色化学的意识。注意: 中不存在苯环,两个甲基不能被酸性KMnO4氧化。
【方法规律总结】
有机信息及框图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归纳得出这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形成清晰有效的解题思路,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5、已知:有机物中烯键可以发生臭氧分解反应,例如:
(CH3)2C=CHCH3 (CH3)2C=O+CH3CH=O
⑴ 臭氧分解产物的结构简式
⑵由一氯环戊烷 经两步反应可以合成戊二醛( )。
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烃A分子式为C10H16。A经臭氧分解可得两种产物:
HCHO和
若烃A催化加氢得含六元环的饱和烃B,请写出A、B的结构简式:
解法与规律:双烯加成成环和环外双键氧化的本质分别是:打开双键中的一个不稳定的键。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
7、BC
8、现有A、B、C三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上发生化学反应,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从上述关系分析,可以得出A为①,B为②,C为③,D为④,E为⑤,F为⑥,G为⑦,H为⑧,I为⑨(有机物均需写结构简式)。
.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C→F的化学方程式:
.
④写出C + E→G的化学方程式:
.
⑤写出C + E→K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E→H的化学方程式:
.
解法与规律:本题的信息中涉及到电解知识。羧酸盐溶液电解后,水电离出的H+放电生成H2,2个酸根离子脱去CO2后剩余部分结合生成有机物。二元衍生物经常是考查重点。
Ⅱ.在有机物分子中,当某个碳原子所连的是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叫不对称碳原子,通常用星号标出(*C),并具有特殊的光学活性。
(1)据报道,最近有人首次人工合成了一种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Depudecin这种物质曾从真菌里分离出来,其结构如图所示:
①试写出这种化合物的分子式;该化合物的Ω为。
②这个分子的结构里有个不对称碳原子?请在题目中给出的结构简示里用*把它们表示出来。
(2)反应类型;A→D,B→C,A→E。
解法与规律:羟基羧酸是有机信息和框图题经常涉及到的有机物,它同时具有醇和羧酸的性质,可以消去生成烯烃,也可以酯化生成小分子酯(环酯和链酯)、高分子酯(聚酯)。
10、水蒸气和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A和P的混合气体,它们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体。下面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G互为同分异构体;G、F是相邻的同系物;B、T属于同类有机物,T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是B的2倍,等物质的量的T、B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T产生的氢气是B的2倍;S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1mol的S能产生1mol的氧化亚铜。
4、已知“傅-克反应”为:
下列是由苯制取的有机物“茚”的反应过程(已省略若干步骤):
(1)上叙①、②、③、④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2)写出上述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X;茚。
(3)与属同分异构体,有一个苯环且苯环只有一个取代基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可能是、、。
解法与规律:利用傅-克反应可以在苯环上引进所需基团,本题发生的是分子内的傅-克反应。反应类型判断、结构简式书写和同分异构体的推写经常是信息题考查的重点。
2、信息给予题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常是信息给予部分,问题部分与题干部分紧密相关,是要求解答部分,这类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常给出解题的新知识、新情景、新方法、新成果、新信息,并附有一定的启示性提示和题解示范,它要求考生通过现场自学,阅读新信息,消化新信息,吸收新信息并迁移为自己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衔接,解决问题。信息题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解题时,信息迁移是关键。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是核心。用信息迁移法解题的一般思路是:阅读观察→提炼信息→发现规律→完成迁移→得出答案。
13、已知下列信息:
一种用途较广泛的有机玻璃树脂——聚丁烯酸甲酯结构简式如右图:
合成这种高聚物有多种途径,有一种合成途径其副产品污染少或无污染,原子利用率较高,因此符合“绿色化学挑战计划”的要求,其合成路线如下: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代表的有机物结构式:ABC
DEF。
(2)在上述加成反应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化学反应有:
11、(1)⑧;①(2)消去、水解、中和
12、在金属锂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卤代烃(R—X)问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烃。如:
把下列各步变化中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空格。
解法与规律:铜锂试剂和格氏试剂(RMgX)一样,是有机合成中经常用到的试剂,它与卤代烃反应可生成烃。本题涉及到许多反应,如乙炔、溴苯的制备,烯烃的加聚等。
1、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因此解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审题。仔细读题,审清题意,了解图的含义。
②析题。找准“题眼”,即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根据题给信息,联系化学知识,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推理。
③解题。根据题给要求,认真作答。
④验题。通过综合分析,推断出结果后,须将结果放入原题中去检验,完全符合为正确答案,否则再行思考。
写出:
(1)分子式;A,P。
(2)结构简式:B,D,S。
(3)反应类型;X,Y。
(4)化学方程式;
E→F。
T和过量的G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
。
解法与规律:本题涉及到的物质跨度比较大,从无机物到有机物,衍生物从一元到二元;涉及到的概念比较碎,在推导时需定量思考,前后联系。水煤气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
10、(1)A:H2P:CO,(2)CH3OH HCOOCH3CH2OH—CHO
(3)酯化;加成(还原)(4)2HCHO + O2 2HCOOH
HOCH2—CH2OH + 2CH3COOH 2H2O + CH3COOCH2—CH2OOCCH3
11、A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分别生成B1和C1、B2和C2;C1又分别转化成B1和C2;C2能进一步氧化;如图所示。其中只有B1能使溴水褪色,又能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2009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信息及框图
姓名学号得分
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转化关系等基础知识;
(2)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信息接受、自学、迁移能力;
(3)培养在新情境下和物质转化关系复杂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1、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1)B2和C1分别属于下列哪一类化合物?
①溴代饱和一元醇、②溴代不饱和一元醇、③饱和一元醇、④不饱和一元醇、⑤溴代饱和羧酸盐、⑥溴代不饱和羧酸盐、⑦饱和羧酸盐、⑧不饱和羧酸盐。
B2属于,C1属于(填代号)。
(2)反应类型:X属于,Y属于,Z属于。
(3)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A为;B1为;
C2为。
解法与规律:从转化关系看出A是酯,从分子式看出A与饱和一元酯C8H14O2的关系:有1个H被Br取代,烃基中含有1个C=C双键(含有1个环的可能性较小)。C1氧化产物 遇NaOH醇溶液,两种官能团同时反应生成 ,酸化得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