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项目10 手机壳的建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在参考面上绘制缺口边界轮廓线
• 1) 绘制缺口左侧及底部边界轮廓线 使用“直线”命令,绘制如下图所示的 缺口底部及左侧初始轮廓线。
• 2) 创建缺口右侧边界轮廓线 在【曲线】工具栏使用“镜像曲线”命令,以 第一步所建中心面作为“镜像平面”,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右侧边界轮廓线 。
• 3) 绘制左侧边界线与底部边界线间的相切圆弧 使用“圆弧”命令,绘制如 下图所示的相切圆弧。
③ 扩大参考面 在【编辑曲面】工具栏中使用“扩大”命令 ,在系统弹出的【扩 大】对话框中,“选择面”为上步所建参考面,勾选“调整大小参数”选项区 域内的“全部”复选框,并在“%U起点”后的文本框中输入值‘20’,得到下图 所示的显示效果。
④ 修剪各侧面 在【特征】工具栏中使用“修剪片体”命令 ,在系统弹出的【修 剪片体】对话框中,设定前步所建的4个侧面为“目标片体”、上步所建的扩 大面为“边界对象”,得到下图所示的修剪效果。
间的倒角。 6. 使用“加厚”命令加厚手机壳。
10.2 手机壳逆向建模 10.2.1 手机壳点云的导入及处理
1. 以IGES的形式导入点云数据,并在【导入至IGES选项】窗口中做如下设置:
2. 点云质量分析 经分析可知该点云数据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① 点云摆放不正 ② 点云未分层 ③ 点云质量不高
① 创建左、右侧中心面 使用“基准平面”命令,在左、右侧面间创建一中心 面,如下图所示。
② 创建投影参考面 使用“基准平面”命令,创建如下图所示的投影参考面。
③ 投影前侧扫描点至参考面 使用“投影曲线”命令,以前侧点云作为“要投影 的点”、上步所建参考面作为“要投影的对象”,将点云投影至参考面。
10.2.8 侧面、背面间的倒角与修剪
1. 侧面修剪 ① 测量背面距各侧面上边沿的距离 使用“距离测量”命令,依次选取10个 上边沿点,分别测量他们与背面间的距离。通过数据统计,可定背面距 各侧面上边沿距离为11mm。 ② 创建参考面 使用“偏置曲面”命令,以11.2.3所建拉伸面为“要偏置的面” ,以‘11’作为“偏移距离”,创建参考面。
2. 创建侧面与侧面间的倒角
① 创建前侧面与左侧面间的倒角 在【特征】工具栏使用“面倒圆”命令,在 【面倒圆】对话框中,默认“类型”为‘两个定义面链’;“面链1、2”分别 为前侧面和左侧面,且方向均为向内;“倒圆半径”为‘9’;勾选“修剪和 缝合选项”区域内的“修剪输入面至倒圆面”及“缝合所有面”选项,创建 如下图所示的圆角。
3. 面质量检测 以同前的方式对该所建面进行质量检测。
10.2.5 手机壳右侧面的创建
使用【层】管理,同时显示手机壳左、右侧点云。 1. 测量左右侧面间距 在“分析”菜单栏使用“测量距离”命令,分别在左、
右侧点云的最外部选取10组点,测量点、点之间在“YC”向的投影距离。经 测得到‘60.7824’、‘60.1127’、‘59.2352’、‘59.5558’、‘60.0474’、 ‘61.9128’、‘61.4313’、‘60.6381’、‘60.2187’、‘60.9877’10组数据(选点不 同上述数据会有不同),故此处可定左、右侧面距离为60mm。
⑦ 创建相机孔特征 在【特征】工具栏使用“修剪片体”命令 ,设定“目标”为“ 修剪缝合”后的整体曲面、“边界对象”为上步所建轮廓线,创建如下图所示 的相机孔。
2. 创建左侧面功能键孔特征 以同上步操作的方式,创建手机左侧面上的功 能键孔。
3. 创建前侧面缺口特征 此处使用往参考面投影的方法来创建该特征。
项目10知识点
对点云的处理 在点云的基础上建线及建面的初级命令运用 面质量的检测及修正的方法
10.1 建模思路梳理
1. 摆正点云。 2. 使用“拉伸”命令创建手机壳背面。 3. 使用“拉伸”及“偏置面”命令创建手机壳四个侧面。 4. 使用“修剪曲面”命令创建相机孔、功能键孔及前、后侧面缺口。 5. 使用“修剪片体”和“面倒圆”命令实现对曲面的修剪、缝合及面面
⑥ 创建缺口特征 在【特征】工具栏使用“修剪片体”命令,创建如下图所示的 缺口特征。
4. 创建后侧面缺口特征 以同3的方式,创建后侧面的缺口特征。
10.2.10 曲面加厚
使用【特征】工具栏的“加厚”命令 ,以“偏置厚度1”为‘1.5’、方向向内的方 式,为手机壳“加厚”。
2. 创建偏置面 使用“偏置曲面”命令 ,在系统弹出的【偏置曲面】对话框中 以60的“偏置距离”向右偏置11.2.4所建的拉伸平面,得到下图的显示效果。
10.2.6 手机壳前侧面的创建
以同前的方式创建手机壳前侧面,并对成面进行质量检测。
10.2.7 手机壳后侧面的创建
以同10.2.5的方式,通过【偏置曲面】命令,以115的“偏置距离”创建手 机壳后侧面。
• 4) “桥接”右侧边界线与底部边界线 在右侧边界线与底部边界线间使用桥 接圆弧来连接。
• 5) 修剪三条边界线 使用“修剪曲线”命令,对左、右及底部边界线进行修 剪,得到下图的显示效果。
⑤ 投影轮廓线至前侧面 使用“投影曲线”命令,选择上步所建边界轮廓线作为 “要投影的曲线”,前侧面、左侧面与前侧面倒角面、右侧面与前侧面倒角 面及背面与侧面倒角面为“要投影的对象”,创建如下图所示的投影曲线。
4. 面质量检测 在 “分析”菜单栏中使用“测量距离”命令 ,在3所建面外侧随 机选择10个点,逐一测量其至面的距离,若点到面的距离均在0.5的最大误 差范围内,则该面质量合格。
10.2.4 手机壳左侧面的创建
使用【层】管理,仅显示手机壳左侧点云(带相机孔侧)。
1. 创建拉伸直线
2. 创建拉伸面 使用“拉伸”命令,以垂直10.2.3所建底面的方向(即该面法向) 创建拉伸平面,如下图所示。
④ 创建另一侧直边轮廓 在【曲线】工具栏使用“偏置曲线”命令 ,以‘9’的“偏 置距离”,创建上步所建直线的偏置曲线。
⑤ 绘制相机孔的两侧圆弧轮廓 在【曲线】工具栏使用“圆/圆弧”命令 ,以‘三 点画圆弧’的方式,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右侧及左侧圆弧。
⑥ 修剪前两步所绘直线 在【编辑曲线】工具栏使用“修剪曲线”命令,以线、 弧交点为‘边界对象’对前两步所绘直线进行修剪。
点云分层 利用UG NX层方式,将点云背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后侧面 的不同位置分配到5个不同的层上。
10.2.2 点云对齐
1. 绘制直线 在手机壳背部选点,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四条相交直线。
2. 投影曲线 取第四条直线端点,以“点和方向”的方式创建辅助平面,其中矢量方 向为XC向。
10.2.9 特征孔的创建
1. 创建背面相机孔特征 ① 创建相机孔扫描点在顶面的投影 在【曲线】工具栏使用“投影曲线”命令 ,将相机孔的特征点投影至背面,并使用【层】管理,得到下图所示的 显示效果。
② 为“投影点”设置放置层。 ③ 绘制相机孔的一侧直边轮廓 使用“直线”命令,创建如下图所示的直线。
② 检测倒角质量 使用“测量距离”命令,若测得转角处的点云距离上步所建倒 角面距离均在0.4mm范围内,则倒角面质量合格。
③ 创建其余侧面倒角 以同样的半径,分别创建左侧面与后侧面,右侧面与后 侧面、前侧面间的倒角,如下图所示。
3. 创建背面与侧面间倒角 使用“面倒角”命令,以‘2’为半径,创建背面与侧 面间倒角,并检查倒角质量。
将上步绘制的四条直线都投影至该辅助平面上。
3. 修剪曲线 使用【修剪曲线】命令将投影曲线修剪成如下图的形式。
4. 绘制中心线 使用【直线】命令,在纵向及横向投影线间连线,绘制出如下图所 示的中心线。
5. 移动点云至原点 在“编辑”菜单栏中使用【移动对象】命令,选择“对象”为所 有点云,在“变换”选项区域内设定“运动”形式为‘点到点’,使用“点对话框”命令“指 定出发点”为两条中心线的交点、“终点”为坐标原点,在“结果”选项区域内选择“移 动原先的”选项,得到下图所示结果。移动后将原点云隐藏。
10.2.3 手机壳顶面的创建
使用【层】管尽量选择背部下层的点,绘制下图所示的纵向直线,并从 两侧尽量拉伸直线。
2. 创建引导线 以同1的方式创建横向引导线。
3. 创建拉伸面 选用“拉伸”命令 ,以1所建‘拉伸直线’为“截面”,2所建‘引 导线’为“方向” ,“体类型”为‘片体’,且“开始”、“结束”的以盖过两端的点 云为宜,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