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社会历史的主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框内容。

本节内容在上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一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从学生已有唯物论、辩证法和上一节唯物史观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

分析思路是有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本节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看,有助于学生纠正一些错误思想,如“英雄创世说”等,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理论意义看,本节内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哲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形成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探究法、情境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定群众立场,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具有群众观点的事例、名人名言、视频等,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将视频、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设计学习目标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初步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歌曲播放,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江山》
教师引导:歌曲《江山》中如此唱道: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的人民大众,离开了人民,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离开了人民老百姓,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建立,同样,离开了人民老百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我们今天的新课就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的主体》。

【设计意图】通过《江山》,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自然地引出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使学生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并且利用歌曲导入往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二、掌握方向,了解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运用: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分析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难点: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设计意图】没有目标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通过了解本课学习目标,知道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层层递进,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情景探究:
创设情境
情境: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

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成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

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提出问题: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实践角度)?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感知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得出结论: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自己是无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所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1.人民群众的含义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交流,说明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并形成如下知识: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感悟。

通过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出新的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情景探究
多媒体展示场景
场景一:农民种地、建筑工人、服装企业的工作;
场景二:陕北民歌、秦腔、京剧、三大英雄史诗;
场景三:解放战争中的农民革命。

问题探究:三个场景分别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交流回答,总结。

得出如下结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情境中交流、探究并获取新知。

探究活动三:视频探究:感动中国人物
多媒体播放视频并展示资料:
湖北省鄂州市监察局副局长,“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一位普通而坚强的“反腐战士”。

在今年3月担任市监察局副局长之前,佘太和在市委政法委纪检组干了10年副组长、组长。

这期间,他办案79起,处理80多人,其中不少人比他级别高。

在佘太和面前,糖衣炮弹没有用,威逼恐吓也没用。

在1997年冬天的一个黄昏,佘太和正在厨房做晚饭,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一颗气枪子弹从脑后擦过,钉到墙上,另一颗击碎窗玻璃,钉到窗框上。

身体不太好的妻子吓得泪流满面,佘太和一边安慰她,一边坚定地说:“既然干纪检工作,就决不能被子弹吓倒!”
无私无畏,有勇有谋,这就是佘太和的真品格。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事事要有结果”,这是佘太和长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在纪检岗位上工作十余年,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件700多件次,基本上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很多上访群众直接点名要他办案。

佘太和至今住在20年前两室一厅的老房子里,水泥地、石灰墙,家具掉了油漆,冰箱锈迹斑斑,上班下班甚至出门办案,总是蹬一辆旧自行车。

问题探究: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佘太和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通过探究得出以下结论,获得新知: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

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佘太和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拥戴,是因为他时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设计意图】通过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

四、我的收获,巩固提升
教师:请两位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分别进行课堂小结,加以指导与点评。

学生:自主完成总结。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课堂小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完成,及时的课堂总结有利于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就掌握学生信息,同时以学生总结为主的课堂小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五、当堂检测
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选择题。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唐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一论断用于今日,最正确的概括是()
A.重视人民群众作用,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B.尊重人民群众地位,维护基层群众各项政治权益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证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D.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
2.《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

人们为李玉刚这位草根艺人的精湛艺术所折服。

这充分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中精神产品的创造主体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产品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
结合社会历史的主体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七、板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2)哲学的功能
(3)哲学的任务
教学反思
总的看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教学素材多样化、比较丰富,代表性强,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选用的数据都是最新的,例子也是最新的,体现时代气息。

三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学习,由老师引出材料,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但本课也有三个缺陷:
一是如何把“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宏观内容具体化,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的高度,过渡上欠自然,较为生硬。

这可能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对课本的思考还不够。

二是在讲解时候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时候,过多的讲了精神生活,展示的大部分都是有关精神生活的图片、材料,这样不利于突出精神财富这几个字。

也就是没有把精神生活与精神财富很好的区分,把二者混为一谈了。

三是这节课学生整体的反应很热烈,也很积极配合,不过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欠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