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16 驱遗我们的想象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文章主旨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告诉我们,欣赏文艺作品时,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结构图示
重难解读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字和文艺作品的产生,接着举了王维的诗歌和高尔基的《海燕》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要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样才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拓展链接
有关“想象”的名言
1.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钱锺书2.当我检验我自身和我的思想方法时,我得出的结论是,对我来说,幻想的天赋比我的吸收积极知识的能力更有意义。
——爱因斯坦
3.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雨果
4.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
——吴克杨
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肯尼迪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歌谣.(yáo) 桥堍.(tù) 契.合(qì) 怅.然(chàng)
B.记载.(zǎi) 凝.望(níng) 旷.远(kuàng) 静寂.(jì)
C.鉴.赏(jiàn) 驱遣.(qiǎn) 炊.烟(chuī) 阻碍.(ài)
D.萌.生(méng) 苟.安(gǒu) 拘泥.(ní) 洗刷.(shuā)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歌谣旷远无关近要怅然凝望
(2)婉如契合无可比拟有声有色
(1)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把所见所感写出来,进行抽象的分析,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这样写下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B.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从字面上理解是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样理解是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的。
C.通过想象,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
D.驱遣着想象,即使我们是高尔基作品中的海鸥、企鹅似的人物,也会感到海燕的快乐,因而改取海燕的态度。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④⑤①
5.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整体感知
6.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上世纪90年代初,当笔者的导师、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时,他自嘲道,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
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
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
有报纸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
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分散了。
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
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
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
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
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
如果有人需要与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和外部联系。
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的生活可遇而不可求。
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8.根据提示,用概括性的语言完成下面的梳理。
(2分)
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段讲到,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都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请在第③段中找到具体的现象。
(任写两点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文中运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
(写出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请你说说预防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措施。
(至少写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力,从“棉花、帆、钉子、谷穗、牡丹、梅花、菊花、竹子”中任选两个,分别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
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解析] D “泥”应读“nì”。
2.(1)近紧
(2)婉宛
3.[解析] A 应为“作者把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
4.B
5.作家教育
6.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7.举例论证。
列举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和高尔基《海燕》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死盯着文字而不能进入作品的意境,就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在鉴赏文艺作品时,我们要驱遣想象”的观点。
8.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9.①人类的创造力下降了;②人类的注意力分散了;③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淡漠了。
(写出两点即可)
10.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写出两个即可)
11.略。
12.(示例一)棉花:是花,却不与百花争芳斗艳;不是花,却用花絮温暖人间。
(示例二)钉子: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挺直腰杆,不断进取,决不弯腰低头,被人歧视。
(示例三)谷穗:低头,是向农人致谢;鞠躬,是向土地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