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
2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金刚石、石墨和
C60这三种碳的不同结构和性质。
本节课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碳的四价特性及其在不同结构中的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之间的区别,并深入理解晶体的性质与晶格结构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以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特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材料的性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
–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差异;
–掌握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解的有关碳的基本知识,如碳的四价特性等。
第二步:展示结构模型
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第三步: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的差异
1.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金刚石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形成坚硬且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结构;石墨由层状结构构成,层与层之间仅有弱的范德华力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但硬度较软。
2.引导学生探究金刚石和石墨的应用领域:金刚石广泛应用于切割、磨削等工业领域;石墨广泛应用于铅笔芯、涂料等领域。
第四步:讲解C60的结构及特性
1.介绍C60的结构: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球形分子,形状类似于足球。
2.说明C60的特性:C60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电子稳定性,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材料科学、医学等领域。
第五步: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差异。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
通过讨论,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差异、性质和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碳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材料的应用等。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差异和性质,并认识到不同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实验和科学现象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金刚石
- 四价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 形成坚硬且导电性能良好的结构
- 应用:切割、磨削等领域
石墨
- 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仅有弱的范德华力作用
- 导电性能良好,硬度较软
- 应用:铅笔芯、涂料等领域
C60
- 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球形分子
- 具有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电子稳定性
- 应用前景广阔,如材料科学、医学等领域
七、教学反思
通过展示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方式,本节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差异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实验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