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名量词专题教学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名量词专题教学探索
蒋雪
【摘要】量词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对外汉语量词专题教学的方法,提出合理分级、合理分类、合理教
学三个教学阶段,分析了三个阶段中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顺口溜"教学法等很
有借鉴价值的教学法.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3
【总页数】3页(P156-158)
【关键词】名量词;专题教学;等级;类型;教学法
【作者】蒋雪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3.4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的日常表达不能缺少量词。
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是如此。
量词的重要地位从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所处等级和所占比例就可以体现出来。
《大纲》修订本共收录词语单位8 822个,其中甲级词语1 033个,乙级词语2 018个,丙级词语2 202个,丁级词语3 569个。
《大纲》修订本的“修订说明”提到了其收录的量词总量为131个(包括兼类词)
[1]。
根据我们的统计①,归入甲级的量词有58个,乙级的有46个,丙级的有22个,丁级的有9个。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量词在总的词语数量中所占比例小。
但是其在各等级中出现的比例呈递减趋势。
而四个等级的词语总量则呈递增趋势。
也就是说在越常用的词语中,量词所占比例越高。
所以量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量词一般被分散在教材的多篇课文中。
量词的出现数量和位置受教材内容的制约。
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在于学习量词必然要涉及到与之搭配的名词。
教材中只讲授名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讲授与之搭配的量词,势必会造成学生无法成句表达。
当然只学习量词也是不合理、不现实的。
所以一般的对外汉语教材会随着相应名词的出现,出现与之搭配使用的量词。
这样的教学实现了名词与量词的同步教学,但同时又是一个缺陷——量词的教学缺乏系统性。
这样的话,学生不能从整体上认识量词的数量、用法、特点等,不能对比相似的量词,不能系统归纳同一类量词。
我们认为虽然这一方法在教学环节上不存在问题,但是会影响学生学习量词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如何进行量词的专题教学进行了探索。
进行专题教学必然会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专题教学在什么时间进行。
其二,专题教学针对什么学习水平的学生。
作为专题教学,量词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已学习一定量的名词、掌握一些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之上。
量词的教学绝对不能很突兀地开展。
要确定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之后才能进行。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在校学习的留学生,无论是哪一个层级的学生,进行量词专题教学的时间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期中考试前,一个是期末考试前。
这两个时间都可以把课本中出现过的量词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的专题学习。
如上文所说,各个汉语层级水平的留学生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以下都称作“留学生”)都可以进行量词的专题教学。
对于学习汉语时间较长的学习者,我们也可以根据《大纲》中的等级分布和汉语水平考试成绩来决定某一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范围。
本文中,我们以《大纲》甲级词中的量词为学习对象来探讨专题研究问题(部分例子可能涉及到该范围外的词)。
由于名量词的教学和使用均比动量词复杂,有更大的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又将范围缩小到名量词。
有的量词既是名量词又是动量词,在本文中,我们也将其纳入名量词范围来研究。
从总体上看,组织和实现对外汉语名量词专题教学,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对名量词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合理归纳名量词的子类别;以合理的教学法教授名量词。
1.《大纲》中的等级划分
我们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中量词类别标注[2],对《大纲》甲级词语中
出现的量词进行了筛选,提取出了名量词和既为名量词又为动量词的词一共60个,分别为:
名量词:倍、层、点、段、封、个、公斤、公里、间、件、角、斤、句、棵、克、里、辆、毛、米、篇、双、岁、条、位、些、页、一些、元、张、只、支、座、班、杯、本、笔、分、号、节、口、块、门、瓶、头、种、根、片、家。
兼作名量词和动量词的:把、次、道、回、刻、岁、下、些、一些、场(上声)、口、声。
2. 立足义项进行等级划分
教学内容选择的好坏是教学环节好坏的前提条件。
《大纲》所做的等级划分就是一种选择活动。
它为不同水平的留学生选择出要学习的内容。
从整体上看,这种划分很科学。
但是对于量词而言则不是这样。
因为《大纲》是立足于整个量词划分等级。
我们却认为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这样的划分显得太粗糙。
合理的划分应该是立足于义项进行划分。
如量词“号”在《大纲》中是甲级词。
《汉语8000词词典》对其量词用法的释义是:“用于人数或次序等:今天有三十几~人出工∣第三~简报
∣7~车厢∣1~电池∣门牌~∣5月3~∣今天来参加的大概有100多~人∣我的票是9~车厢∣他家住和平街,门牌63~∣今天是5月4~∣”[3]但是我们认为上述这些
量词义项所包含的用法在日常应用中有使用频率的差别,对留学生而言,学习这些用法的先后顺序也自然要有差别。
我们认为他们首先要掌握的是①表示日期,如:3月5号。
②表示空间顺序。
如:9号车厢、五号楼。
其表示人数的意思,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完全可以不学。
无论是在积极性的说话、写作中,还是在消极性的听和阅读中,其接触这一用法的概率要比前两个低得多。
以此为例,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现有《大纲》为依托,对量词的义项以及概括在一个义项之下的不同用法出现的频率把握好,以此选择应该先教什么。
对于此类有多种适用对象的名量词,《大纲》在进行等级划分时,也可以尝试标记出它的哪一种用法列入了该等级。
这样对《大纲》使用者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在我们本文的分析中,由于我们选取的是甲级词语中的名量词,所以我们取这些词的常用义项或用法。
1. 前人对名量词的类别划分
在基础教材中,名量词的类别划分比较简单。
如《现代汉语通论》将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度量衡量词以及借用的量词。
个体量词又分为指称单个事物、指称集体事物、指称不定量事物三类[4]。
这样的名量词分类对于母语学习者来说简单明了、
概括得当。
但是对于留学生而言,则分类过宽。
邵敬敏曾对现代汉语中的名量词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他将名量词分为外形特征类、非外形特征类、附容处所类三个大类。
外形特征类又分为形状型和动状型两个小类;非外形特征类又分为替代型、凭借型、特约型、专指型四个小类;附容处所类分为可容型和可附型两个小类[5]。
这样的分类很细致,也很有学术价值,但过于繁杂,类别之间也存在着不适用于教学的交叉,其分类依据也不利于留学生理解。
2. 我们对名量词的类别划分
我们对甲级中的名量词进行了再次类别划分②。
用来表示人、动物或某物体的数量、类型或次序的:个、位、种、号①。
和物体形状有关的量词:条、段①、块①、根、棵、片、节、支、张。
可以用于课堂上说明文字数量的:句、段②、篇。
用于比较的:倍、点①。
用于表示多数事物的:双。
用于度量衡的:公斤、斤、克、公里、里、米、号②、点②、刻、分①、元、角、块②、毛、分②。
从名词借用过来的量词:笔、本、班、杯、瓶。
其他一些有相对固定的适用对象的量词:层、封、间、件、辆、只、头、座、门。
名量词、动量词兼类的:把、次、道、回、刻、岁、下、些、一些、场(上声)、口、声。
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类密度适中。
教师在一定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可以按此模式对该阶段接触到的量词归类,添加到之前分类中。
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等标记出学习时间先后或等级差别。
这样逐渐积累,学生最终会获得一个量词等级与分类总表,实现对量词的总体认识。
我们在选取具体教学法的时候,要立足于量词划分出的不同类型的特点和难易程度选取恰当的教学法。
下面,我们就针对不同类型介绍几种教学法:
(一)图像法
对于和形状有关的量词,宜采取形象教学的办法。
如以量词“块①”为例,可以把该量词的适用对象用图片展现出来,这样这些适用对象的共同特征则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链条式结构展现出其用法的发展脉络。
如“块①”表示块状物体的用法和表示一定面积、范围的用法就可以分别表示如下:这样的图像及用法间相关关系的展示可让学生对量词后所加的名词的特征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可加深其印象。
(二)顺口溜法
顺口溜记忆方式对于记忆一些相关的或者相反的知识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一支(枝)铅笔细又长,“条、根、节、段”也一样。
一张桌子平又平,一块蛋糕方正正。
一片树叶薄又平,一片草地真干净。
要说植物用“一棵”,一棵柳树在路旁。
2. “一个”应用很广泛,但是有时不要选。
说“一名”是正式,说“一位”是尊重,说“一伙”是不满,“一群、一帮”是一般,“一群”还可说动物。
最好使用哪一个,看看词、句你再选。
3. 一把糖果装满手,抓一把糖果给妞妞。
4. 朋友困难帮一下,有时也说帮一把。
上述第一个顺口溜是最适合名量词的。
编写这类顺口溜,一般要在一句话中包含以下三个元素:量词+量词的典型适用对象+量词的典型语义特征。
这样最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上述第二类体现的是一些同组的量词的色彩义差别。
第三个顺口溜展示了“把”的名量词用法和动量词用法。
第四个展示了同一意思可以使用的两个不同量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顺口溜一般只能说明某一量词最典型的用法,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只适合初级水平的教学。
(三)利用名词教量词
由名词借用的名量词是名量词中比较简单的一类。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会发现有许多名词可以借作量词。
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这些量词的时候早已知道其名词词义。
这样没有意思理解上的障碍。
而且借用的原理也很好理解。
(四)翻译法
用于度量衡的量词意义单一、适用对象比较固定。
而且一般计量用的单位是世界范围内共通的,所以这样的词只要做到与母语中的词对应记忆就可以了。
(五)与动量词一起教
如同上文我们所提到的“把”的顺口溜“一把糖果装满手,抓一把糖果给妞妞。
”
对于这种名、动量词兼类的量词,由于两种用法一般都存在联系,所以我们可以两方面融会贯通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联系记忆。
(六)理据说解法
有时可以通过告诉学生某量词的产生来源来帮助记忆和使用。
有的词只要追溯到其名词或动词用法即可,如“(一)封(信)”、“(一)间(宿舍)”。
有的则可能追溯到古汉语中的用法。
这种方法比较费力。
所以只要能以其他办法让学生记住量词的意思及其用法就不必用此方法说解。
由于传统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都是分散式的,所以该如何看待量词专题教学、如何安排专题教学的出现时间及其课时量多少都是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① 总量与《大纲》数据略有出入。
② 下文中的下脚标“①②”标志指量词的两种不同用法。
如:“块①”用于“一块蛋糕”,“块②”用于“一块钱”。
【相关文献】
[1]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
[2]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3.
[3]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汉语8000词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508.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80.
[5] 邵敬敏.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邵敬敏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