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措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措探究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农村学校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些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分层作业,其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
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数学课内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对所学学科知识内
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学习和记忆。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充
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的复杂。

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既要求教
师从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入手,将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基础化
处理。

又要将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问题化,通过为学生设置一些贴合教材的数学
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此外,教师还需要将分
层作业的设计予以趣味化,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来进行作业的设计,从而让
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成为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
效举措。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措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自主完成作业有
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不同的学生在
知识学习、理解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不同。

教师如果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学生
的差异性,或布置缺少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进而给
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针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这样不仅能对教师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1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了解学生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不仅能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加以检测,同时也
能让学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合理巩固。

教师在批阅检查学生作业的时候,就可以
找到学生学习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

但是因为接受能力、智力、环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同的内容,优等生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但是学困生却存在一定的阻碍,难免会影响到数学学习的心态。

所以,教师就可以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能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这样才能拥有较强的实用性,让学生可以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

在作业分层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教学的方式,就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需求来对应的选择作业,通过自主学习,最终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以此来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

2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措探究
2.1开展分层作业练习,构建理论知识体系
作业的难易程度是衡量分层作业练习成果的主要标准。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的巩固阶段、技能应用的实践阶段,以及创新思维的拓展阶段。

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设计了基础知识题训练、变式应用题实践以及拓展创新练习。

通过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拓展,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小数乘法”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引导学困生对知识概念进行巩固,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

教师布置基础题:一个西瓜3.5元,3个西瓜多少钱?引导学生将元化角,将小数乘法变成整数运算,分析因数变化和积的变化关系,指导学生在基础练习中掌握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定位。

对于中等生,其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概念,教师通过作业设计,促使学生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应用的方向发展。

教师布置变式应用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练习中,了解基础知识概念,加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技能。

最后,为优等生布置思维拓展题,整合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根据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在变式训练中联结知识结构,发展创新思维。

在分层作业练习中,指导学生在巩固与复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根据自我认知内化课堂知识,构建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

2.2科学分析学生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合理地作业设计。

教师要对
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且将他们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划分,这样在后期开展作业
设计的分层模式。

教师可以按照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的学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基础题型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可以独立且高
效地完成。

第二梯度的学生在基础题型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也会遇到一些有困
难的题型,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

第三梯队的学生则数学基础较弱,无法完成
教师布置的基础作业,并且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也不高。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
后可以结合现状重新规划数学作业,给不同梯度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堂作业。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五周长”时,很多学生能灵活地计算图形的周长,但是
一些学生则记不住周长的计算公式,这就说明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将其分层则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2.3作业难度的把握
要想实现对作业的分层设计,教师就必须控制作业的难度,这是教师在设计
分层作业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作业的难度过大,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挫败感;难
度过低,又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刀切”的作业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已经迫在眉睫。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作业
的难度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初级难度,通常是一些常规性基础题目,目的
在于巩固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第二等级是中级难度,这个难度对大多数学生都适用,难度适中;第三等级是高难度数学题,那些在数学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适合
完成这些拓展型作业。

这三个等级的作业难度是层层递进的,填空题和选择题通
常属于第一个难度等级的题型,第二个类型一般都是完成起来比较复杂的计算题,第三类作业则是更加复杂的应用题。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
“作业超市”中选择符合他们能力的作业来完成。

另外,不同难度的分值也应当
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难度越大,分值越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把他
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主要是优化弹性作业结构,能针对
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来加以分类,其主要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得到相
应程度的提高。

在作业布置中,分层作业不仅要关联到教材内容,同时也要脱离教材,与生活相互贴近,这样才能让作业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感兴趣。

参考文献
[1]范丽颖.分层式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华夏教师,2019(2):62-63.
[2]张丽丽.“一刀切式”作业模式的弊端和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4):60.
[3]孟玉梅.设计数学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J].教育观察,2020,9(19):130-131.
[4]宋筱川.分层作业,分出活力:探微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7(S1):83.
[5]李怡萱,俞爱宗.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6):289-2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