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课堂——再谈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的课堂教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6
第18卷 第06期2021年06月June 2021
读与写杂志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Vol.18 N o.06
打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课堂
——再谈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的课堂教学艺术
王亚红
(浙江省桐庐县三合中学 浙江省 桐庐县 311500)
摘要:培养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要素。
导读课堂教学是要求教师课堂设计要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对
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引人入胜的教学主旋律,能将学生导入美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学生通过一堂精彩的导读课的引导,会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走进名著,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导读;引人入胜;《朝花夕拾》;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6-0236-01名著导读课是通过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和引导,准确把握文本的重点词句、段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课文内容,也可以是对课文里出现的人物、事件进行分析与讨论,让学生不仅深刻和全面地认识人物状态、事件发展,同时导读内容也应目标集中,结构简明,有利于老师上课自由发挥,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堂艺术教学的应用、对学生人文的关怀都融入在课堂里。
如何体现《朝花夕拾》的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注篇目,梳理重点
扣人心弦的起调是激起学生求知的饥渴心理。
《朝花夕拾》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规定的必读名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本必读名著。
鲁迅的作品大量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不了解鲁迅,读不懂鲁迅的文章,那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所以让学生走进鲁迅,触摸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文力量,是语文老师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1.1 设计意图
阅读经典的时候需要关注重点目录。
之所以这样设计这个环节,是因为《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想要告诉学生:每一篇的题目是阅读时需要关注的重点目录,同时在目录里也藏着很多新鲜和好奇的问题等着去发现。
1.2 运用联想方法
走进《朝花夕拾》要告诉学生:一个好的阅读者是能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使用联想的策略。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唤醒自己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联想。
联想当时的环境、联想作者的感受、带着满腔的爱心与细致,去与文本对话。
1.3 激活整体感知
为什么我们的阅读有时收效甚微,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
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单纯地听作者的说辞,而是和作者进行内心的对话,能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挖掘元素,推促氛围
教学课堂艺术氛围的创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导读课氛围的创是一个多要素的复合体,作为创造的主体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要素的功能。
2.1 氛围的创造
为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经典、掌握经典、吸取精华、提升素养。
让学生对名著感兴趣,愿意去读,主动去读。
这样一来,上好名著导读课的关键就应该是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课堂引领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巧妙地引导出一些问题,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让学生用心理话概括自己读完《朝花夕拾》的感受与想法,让他们表达阅读感受和自身想法,战胜自身的羞涩的心理,并且老师也可以简单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推动了课堂氛围,能更好地开展相关阅读活动。
2.2 线索和悬念的设置
除了在课堂巧妙地设计问题,还需要巧妙地设计线索和悬念,充分挖掘教材元素,比如可以利用人物或背景画,对背景画进行提问:你们会设置哪一幅画?这些问题可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表出各种各样的答案,也让学
生开展激烈的讨论,老师可以通过对一些图画的讨论,将书中重点内容能联系在一起,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阅读感受,使得学生有更加深刻阅读印象。
在文本里面拥有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虽然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能让学生在读完《朝花夕拾》之后,让学生获得最有意思的回忆片段。
2.3 情感转化,提升氛围
教师和教材融为一体,教材本身能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艺术形象是情感力量的负荷者。
快乐永远都是那么短暂,走近少年鲁迅。
在鲁迅和大家一样年纪的时候,发生了两件大事情。
他的爷爷进了监狱,他的爸爸身负重病,他的家族也开始走下坡路。
作者在根据现实生活构思艺术形象时,是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的,会引起学生共鸣。
3.引人入胜,拓展教学艺术3.1 巧妙串联
名著导读课是有一些难度,但是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钻研。
因为名著导读课还是比较适合初一的孩子们,也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方式下进行。
老师的巧妙串联能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文章的写法、特色,这种联系法将整本书都巧妙地串联起来,可以达到非常神奇的效果,在感知单篇文章的丰富时,对名著研读也更加深厚。
3.2 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内容对未来的延伸及自身的思考,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维导图,都能从目录中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和时间,能够知道了鲁迅从童年成长为青年再到中年不仅是年龄的成长,还是他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的变化。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名著,读懂名著,探究名著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3.3 提问抢答
通过鲁迅人生的行走轨迹的提问和学生的抢答环节来提高学生活动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老师也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果你是《朝花夕拾》的我,你会如何做?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朝花夕拾》,你们会怎样读?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对文本拓展延伸力。
这种要求对中学生而言比较高,但是非常具有阅读意义,使课堂教学艺术化提升,这样对于阅读具体的篇目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4.结语
毕竟靠一节课的学习,不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内容与技巧,必须要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才是关键。
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如何提高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的教学艺术,提出了具体的方法,针对于《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开展了相关讨论。
这样的名著导读课,既是名著的导读,又是学生作文的开拓训练,更是学生心灵的洗礼。
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学习意识也会加强,课堂效率也更高,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方式下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白际、卢英.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2018⑻.
[2] 王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语文》
2020⑺.
[3]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解读语文七年级》2017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