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思寒暑假特训幼小衔接】国学特训 第15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 巩固上节课内容;2. 通过复习,让幼儿分享如何将上节课内容落实在生活中,激发幼儿自豪感; 教学执行: 1、复习经典原文1-2遍:
通过诵读游戏完成 2、结合生活提问幼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开门,怎么揭帘,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大家说一说,演一演。 3、总结哪些小朋友做的是对的,提出表扬和鼓励
引导语:小朋友们,如果我们去别人家,我们进入房间的时候要先做什么?(敲门)怎么样敲呢?这样敲吗? (很用力的敲)这样敲吗?(非常轻)那应该怎样敲?
总结:进入房间之后我们要先敲门,并且说:“屋里有人吗?”那我们用弟子规的话怎么来说呢?将入门,问 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教学重点:1、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2、激发幼儿思考,引出原文;3、结合幼儿生活,解释原文意思,规范 行为;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总结:在街上看到有人打架,我们小朋友不应该靠近;弟子规告诉我们“斗闹场,绝勿近”;小朋友不可以背 后议论别人的秘密,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弟子规告诉我们“邪僻事,绝勿问”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教学重点:1、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2、激发幼儿思考,引出原文;3、结合幼儿生活,解释原文意思,规范 行为;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小乌龟去森林里的小兔家做客。小乌龟敲了敲门, 兔妈妈问:谁呀? 小乌龟:是我。 兔妈妈:你是谁? 小乌龟:是我。 兔妈妈:我不能给你开门,我不知道你是谁。 兔妈妈不让小乌龟进来,小乌龟急得哭了起来。
小朋友,你们帮帮小乌龟吧!小乌龟应该怎样回答兔妈妈呢? 总结:弟子规告诉我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器一组,拿沙锤的小组读一句,拿响铃的小组接着读一句,依次下去。 学生诵读 方式:教师不读,学生看着屏幕诵读
建议:教师观察孩子对经典原文的掌握情况,集体读或针对性读的次数判断具体要根据孩子实际的掌握情况来把 握。集体跟读是互相影响学习的过程,针对性朗读(如单独请一排或几个小朋友朗读)是甄别和检测实际学习效 果,建议抽取稍弱群体案 - 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目标:了解本节部分的译文,并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 行为目标:能够有礼貌的借用物品。 技能目标:要求理解其中含义,并运用到日常行为规范中.
教具准备: 教材(国学特训),弟子规字条,课件,国学服。
教材准备: 国学特训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 复习
1
国学特训教案 - 第15课时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小羊咩咩要去参加舞会,但是她没有漂亮的裙子。它走啊,走啊。突然,它看见鸭子妹妹的院子里晾 了一件红色的裙子。羊咩咩很喜欢。但是,鸭子妹妹不在家,它去超市买东西了。
小朋友们,羊咩咩是直接把裙子穿走呢?还是等鸭妹妹回来跟鸭子妹妹借裙子呢? 小羊咩咩穿着红裙子去参加舞会了。它太喜欢这件裙子了。于是舞会结束后,它没有把裙子还给鸭子妹妹。 鸭子妹妹很伤心,从此再也不理睬小羊咩咩了。森林里的其他好朋友也知道了这件事情,都不愿意和小羊咩咩玩 耍了,小羊咩咩伤心得哭了 总结:弟子规告诉我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如果借了别人的物品,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借用别人的物品,我们用完之后要及时归还。用弟子规宝宝的话就是: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 难。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备注: 原文: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 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 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 不清楚你是谁了。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 走,这就是偷盗。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 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2
国学特训教案 - 第15课时
教学重点: 1. 进行趣味表演,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2.感受表演的乐趣;3.点评幼儿表现,给予鼓励 教学执行: 1.情境表演
通过演绎不同的角色,让幼儿深入理解原文,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反面表演:松松喜欢红红的小汽车,没经过红红的同意,自己就把小汽车拿走了。红红找不到自己的玩具,急 哭了。 正面表演:松松向红红借汽车,松松说:“红红,我可以玩一会小汽车吗?玩一会就还给你”。经过红红同意 才把小汽车拿走。松松玩完小汽车后,马上把汽车还给红红。 2.评价 幼儿互评,老师点评,给予正面鼓励。
第二部分 新授课程执行
教学重点:1、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2、激发幼儿思考,引出原文;3、结合幼儿生活,解释原文意思,规范 行为;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打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小朋友有秘密,可以随意的打探么?(不可以)
第四部分 当堂复习与巩固 教学重点: 1. 回顾今天所学内容;2. 结合幼儿生活,延伸行为习惯; 教学执行: 1.指读:在教材上进行指读 2.背诵:背诵今天所学内容 3.习惯养成:引导幼儿主动说出:我保证借用物品时使用礼貌用语,并且按时归还。并将今天所学的内容落实到 生活当中。 第五部分 作业、整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熟练诵读原文;2.通过游戏,感受诵读的趣味性 教学执行: 1、出示原文,学习短句
教师示范读一遍 教师带读两遍 2、诵读游戏 声音分贝
方式:在黑板上画一横线,小朋友们的声音大小用划线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声音线”的 位置,使其勇敢大声表达。
乐器大合奏 方式:教师给幼儿分发音乐乐器,沙锤、响铃、小鼓等。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按照乐器分组,同一个乐
通过诵读游戏完成 2、结合生活提问幼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开门,怎么揭帘,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大家说一说,演一演。 3、总结哪些小朋友做的是对的,提出表扬和鼓励
引导语:小朋友们,如果我们去别人家,我们进入房间的时候要先做什么?(敲门)怎么样敲呢?这样敲吗? (很用力的敲)这样敲吗?(非常轻)那应该怎样敲?
总结:进入房间之后我们要先敲门,并且说:“屋里有人吗?”那我们用弟子规的话怎么来说呢?将入门,问 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教学重点:1、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2、激发幼儿思考,引出原文;3、结合幼儿生活,解释原文意思,规范 行为;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总结:在街上看到有人打架,我们小朋友不应该靠近;弟子规告诉我们“斗闹场,绝勿近”;小朋友不可以背 后议论别人的秘密,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弟子规告诉我们“邪僻事,绝勿问”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教学重点:1、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2、激发幼儿思考,引出原文;3、结合幼儿生活,解释原文意思,规范 行为;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小乌龟去森林里的小兔家做客。小乌龟敲了敲门, 兔妈妈问:谁呀? 小乌龟:是我。 兔妈妈:你是谁? 小乌龟:是我。 兔妈妈:我不能给你开门,我不知道你是谁。 兔妈妈不让小乌龟进来,小乌龟急得哭了起来。
小朋友,你们帮帮小乌龟吧!小乌龟应该怎样回答兔妈妈呢? 总结:弟子规告诉我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器一组,拿沙锤的小组读一句,拿响铃的小组接着读一句,依次下去。 学生诵读 方式:教师不读,学生看着屏幕诵读
建议:教师观察孩子对经典原文的掌握情况,集体读或针对性读的次数判断具体要根据孩子实际的掌握情况来把 握。集体跟读是互相影响学习的过程,针对性朗读(如单独请一排或几个小朋友朗读)是甄别和检测实际学习效 果,建议抽取稍弱群体案 - 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目标:了解本节部分的译文,并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 行为目标:能够有礼貌的借用物品。 技能目标:要求理解其中含义,并运用到日常行为规范中.
教具准备: 教材(国学特训),弟子规字条,课件,国学服。
教材准备: 国学特训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 复习
1
国学特训教案 - 第15课时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小羊咩咩要去参加舞会,但是她没有漂亮的裙子。它走啊,走啊。突然,它看见鸭子妹妹的院子里晾 了一件红色的裙子。羊咩咩很喜欢。但是,鸭子妹妹不在家,它去超市买东西了。
小朋友们,羊咩咩是直接把裙子穿走呢?还是等鸭妹妹回来跟鸭子妹妹借裙子呢? 小羊咩咩穿着红裙子去参加舞会了。它太喜欢这件裙子了。于是舞会结束后,它没有把裙子还给鸭子妹妹。 鸭子妹妹很伤心,从此再也不理睬小羊咩咩了。森林里的其他好朋友也知道了这件事情,都不愿意和小羊咩咩玩 耍了,小羊咩咩伤心得哭了 总结:弟子规告诉我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如果借了别人的物品,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借用别人的物品,我们用完之后要及时归还。用弟子规宝宝的话就是: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 难。 2、诵读原文:教师带读2-3遍 备注: 原文: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 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 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 不清楚你是谁了。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 走,这就是偷盗。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 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2
国学特训教案 - 第15课时
教学重点: 1. 进行趣味表演,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2.感受表演的乐趣;3.点评幼儿表现,给予鼓励 教学执行: 1.情境表演
通过演绎不同的角色,让幼儿深入理解原文,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反面表演:松松喜欢红红的小汽车,没经过红红的同意,自己就把小汽车拿走了。红红找不到自己的玩具,急 哭了。 正面表演:松松向红红借汽车,松松说:“红红,我可以玩一会小汽车吗?玩一会就还给你”。经过红红同意 才把小汽车拿走。松松玩完小汽车后,马上把汽车还给红红。 2.评价 幼儿互评,老师点评,给予正面鼓励。
第二部分 新授课程执行
教学重点:1、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2、激发幼儿思考,引出原文;3、结合幼儿生活,解释原文意思,规范 行为; 教学执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经典原文。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打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小朋友有秘密,可以随意的打探么?(不可以)
第四部分 当堂复习与巩固 教学重点: 1. 回顾今天所学内容;2. 结合幼儿生活,延伸行为习惯; 教学执行: 1.指读:在教材上进行指读 2.背诵:背诵今天所学内容 3.习惯养成:引导幼儿主动说出:我保证借用物品时使用礼貌用语,并且按时归还。并将今天所学的内容落实到 生活当中。 第五部分 作业、整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熟练诵读原文;2.通过游戏,感受诵读的趣味性 教学执行: 1、出示原文,学习短句
教师示范读一遍 教师带读两遍 2、诵读游戏 声音分贝
方式:在黑板上画一横线,小朋友们的声音大小用划线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声音线”的 位置,使其勇敢大声表达。
乐器大合奏 方式:教师给幼儿分发音乐乐器,沙锤、响铃、小鼓等。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按照乐器分组,同一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