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教案12篇 一粒种子科学教案中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粒种子》教案12篇一粒种子科学教案中班
下面是整理的《一粒种子》教案12篇一粒种子科学教案中班,以供借鉴。
《一粒种子》教案1
教学目标:识字15个,写字6个。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看一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
圈出不认识的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出示生字泥醒和挺舒声钻松泉热闹连忙赶光
5.我愿当小老师。
6.找出生字的“邻居”,还能和谁做朋友?
7.组内读课文。
一人读一节。
8.选读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
三.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种子是怎样看外边世界的?种子挺了几次?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了又挺?种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吗?
3.听学生汇报,并总结。
4.再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看谁读得好钻出松土泉水和平热闹连忙舒服暖和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一粒种子
泥醒和挺舒声钻松
泉热闹连忙赶光
《一粒种子》教案2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暖、蚯、蚓、唤、扮、昨、丘、份、缓、援”10个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会写“暖、唤、扮、昨、丘、份、缓、援”8个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3.情感目标: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或看图说话,初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自学生字词,指导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题。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朗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
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春天)
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
二、揭题。
1.读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说说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生字教学。
听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录音,标出段落。
2.说说种子怎么样才钻出地面。
3.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评议。
5.卡片抽读生字词。
A、读准字音。
暖和hua 蚯蚓qiūyǐn 唤huàn 份fèn
B、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
C、指导书写,扩词练习。
四、朗读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会填
nuǎn huo dǎ bàn zuó tiān huǎn màn
()()()()
附答案:暖和打扮昨天缓慢
2.辨字组词
蚯()唤()扮()暖()
丘()换()份()缓()
附答案:
蚯(蚯蚓)唤(呼唤)扮(打扮)暖(温暖)
丘(山丘)换(交换)份(年份)缓(缓慢)
3.读一读,填一填。
流动的声音光明的世界
唱歌的声音嫩绿的上衣
欢笑的声音雪白的裙子
______的声音______的_______
附答案:
读书火红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种子宝宝,这节课我们再来
和他们交交朋友。
2.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泥土醒过来暖和挺一挺舒服声音往外钻松一松泉水热闹连忙赶快光明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如果能把这股子认真劲用在对课文的学习上,我相信种子宝宝一定会非常乐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
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利。
2.生自由读文
3.刚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我想请他们站起来,一块儿把课文读一读。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结合字词,品读感悟
1.听老师读一读,大家思考:种子是怎样看到外边的世界的?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全班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组内朗读第一节
(2)做动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演一演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
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
3.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
4.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
5.板书:松土(空气)
6.分角色朗读
7.学习八、九小节
“暖和”读一读用动作表示暖和。
再读读带有“暖和”的这句话。
“喝了口水”读一读。
对比“喝”和“渴”口诀:有“口”就要喝,有“水”还是渴。
8、多可爱的小种子啊,我都到你们对它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了。
就请你们再次读课文,带着对小种子的爱去读,相信你一定能发现一个全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小种子。
9、是啊,春天这么热闹!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热闹的景象的呢?
(1)自由读划出写春天热闹的句子
(2)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
10、思考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水、空气、阳光)
11.小结:小作者根据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三个条件。
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了这篇科学通话。
四个“挺一挺”叙述了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四、读写结合,拓展练习
1.完成”读一读”
2.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字组词。
暖()()()昨()()()
唤()()()丘()()()
附答案:
温暖暖和暖风昨天昨日昨晚呼唤叫唤唤醒小丘山丘沙丘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种子一()水
()的裙()的上衣
附答案:
粒口雪白嫩绿
三、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有的说:“我是昨天出来的。
”有的说:“我是今天出来的。
”有的说:“明天还有许多同伴出来的。
”
附答案:
体育课上,同学来到操场上,有的踢球,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练习跳高。
板书设计:
2.一粒种子
暖和(温度)挺一挺
喝水(水分)又挺一挺
松土(空气)又挺一挺
又挺一挺
课后反思:
《一粒种子》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
它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一粒向往美好春光的种子,经过努力破土而出的经过。
同时告诉我们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对于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就能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加强学生读的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识字掌握知识。
我认为本次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为:
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激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后,他会看到些什么呢?春天就在学生们的周围,学生们纷纷举手,大家说出了种子钻出地面后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练习说话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训练。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
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
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特别是在让学生朗读句子: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这句句子时,学生们生情并茂,充满了感情。
3.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孩子如何发现课文中的问题。
我引导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提问,可以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提问,还可以想一想度了课文,还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内涵。
因为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且鼓励其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虽然学生的有些问题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料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发表一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比我告诉他一个真理更重要,更有价值。
不足之处:识字教学环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适合自学,从实际效果看并不好,毕竟学生年纪还比较小,自学能力还成熟。
上课时教师应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生字,相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一粒种子》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3、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题: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春天)
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
二、检查自学的生字词语:
1、游戏一:点泡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游戏二:照镜子(书空“泥、粒、渴、喝”)
三、学习课文:
1、: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
(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
出。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组内朗读第一节
(2)做动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演一演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
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
1、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
3、板书:松土(空气)
4、学生字:咱呢
5、分角色朗读
6、学习八、九小节
(1)师:是啊,春天这么热闹!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热闹的景象的呢?
(2)自由读划出写春天热闹的句子
(3)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
3、思考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水、空气、阳光)
4、小结:小作者根据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三个条件。
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了这篇科学通话。
四个“挺一挺”叙述了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四、读写结合的拓展练习:完成“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一粒种子》是一片有趣的课文,通过种子和蚯蚓的对话,感受到种子的生长过程。
成功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激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后,他会看到些什么呢?课堂上这一环节是最出彩的,学生们兴致颇浓。
凡是敢于举手说一说的同学,我就用粘纸、书签等奖品鼓励他们,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课时,我没料到有些没被请到说一说的同学要求我再给他们提供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此时此刻,我感动极了,我想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对了,真正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平等民主。
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作为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学会与学生合作。
这节课中,我参与学生的学习,师生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想法。
2、重视朗读训练。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
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
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3、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探根求源的意识。
因为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且鼓励其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虽然学生的有些问题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料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发表一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比我告诉他一个真理更重要,更有价值。
《一粒种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
2、积累11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4、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
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一定
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10个。
2、积累11个词语和2句句子。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2、知道种子发芽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春天到了,万物都苏醒了,一粒睡在泥土里的种子也醒过来了,
它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生听课文录音,并回答。
(课件出示全文)
我听到,一粒种子。
怎么样
3.学习生字:种
4.(板书)齐读课题: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所有生字)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分小组学习。
(学学生字,读读课文)
3.全班交流。
(1)指名领读生字。
(师提醒:挺、蚓、咱、钻)
(2)出示练习:
划去不合适的音节。
种子(zhǒngzhng)种数(zhngzhǒng)
暖和(héhuo)和气(héhuo)
钻出来(zuānzhuān)咱们(zázán)
(3)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己认真读课文,完成小练习。
练习:
春天到了,阳光照着大地,种子觉得,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在、、
的招呼下,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终于见到了一个的
世界。
2.先小组交流,随后全班交流。
3.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
5.教师引背,学生齐背。
6.指名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
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
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
禾}白}
()()
口}水}
走}虫}
()()
干}丘}
2.读词语。
练习:把合适的词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挺(2)蜓
蜻()低低地飞着,眼看就要下雨了。
种子把身体一(),眼前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3)渴(4)喝
一只乌鸦口()了,到处找水()。
种子有点(),()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
(5)泥(6)呢
种子睡在()土里,觉得很暖和。
春风招呼大家到外边去()!
3.读句子。
五、拓展训练:
种子钻出地面后,看到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六、师小结。
七、学艾青的诗《绿》(略)
教后反思: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是一篇略读课文。
它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四个“挺—挺”,自然地把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点出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做了挺一挺的动作,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是种子在生长。
在语言拓展训练中,我根据课文中“蚯蚓说:‘春风在招呼咱们到外面去呢’这句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春风在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更高了。
有的说:“春风说:‘种子种子,快来呀,外面可热闹了!’”有的说:“喂,种子,你快点长,外面阳光多好啊,到处是红花绿草,可美了!”通过这个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而且把“招呼”这个词理解得十分形象。
并且结合课后题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几乎每个学生都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说实话这样的学习气氛不常见,不光是学生连我也充分的感受到原来教学是这么快乐的事。
《一粒种子》教案5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积累词语,指导学生用“热
闹”说话。
2.了解种子发芽过程需要什么条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受种子在成长中的急切、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种子在成长中的急切、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让你们每人种了一颗黄豆,并叫你们观察它的变化,细心的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小朋友们看到的,正是一粒种子发芽的经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一起来体会种子在成长中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认读。
集体纠音,提醒学生注意“挺”字为后鼻音。
3.齐读黑板上贴出来的生字,采用多种方式来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等)。
挺蚯蚓暖渴舒亮钻泉世界
4.请你给生字找朋友。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挺——提手旁,加个“廷”;头要抬,胸要挺;迈步走,真精神。
读一读。
6.火车读课文,生生互评。
要求:流畅、声音响亮。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课文中的生字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四、指导学习会写字。
1.出示8个要求会写字字卡,让学生观察要求字形,并说说
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鼓励学生找形近字,帮助区分。
暖——爱渴——喝钻——站
3.指导书写。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
“舒”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矛”(师提示:空间越大才越舒服,多加一笔,地方小了就不舒服了)。
渴:最后一笔写竖折要把人字包起来
4.请学生到黑板上田字格中书写。
5.评评谁写得最漂亮。
6.采访字写得漂亮的同学,请他介绍经验。
五、作业。
1.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从现在起咱们就是这粒小种子。
想象一下,现在咱们还在黑乎乎的地下,我们怎样才能从黑乎乎的地下钻出来看看外面的阳光和热闹世界呢?(板书:地下种子)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2.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有9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小种子们快快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然后说说在黑乎乎
的地下你都干了什么?
2.学生说感受,老师提醒学生以第一人称说:“我……”
3.你们能不能用“我先……然后……”的这样的句式把课文中第1、2自然段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4.小种子,能告诉我是谁让你醒过来的吗?
(原来是春风吹醒了你呀!)
5.小种子,你“挺一挺”是在干什么?(原来你是伸懒腰,舒展舒展筋骨呀!)
6.指导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课文,把自己当成那粒正在慢慢长大的小种子,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小种子很暖和、很舒服的感受。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找出蚯蚓与种子对话的部分,学生齐读。
2.指导学生朗读蚯蚓与种子的对话。
(1)谁愿意演一演这粒正在一个劲儿往上钻的种子和翻土小专家蚯蚓先生?
请两生读对话,点评是否读出了种子的好奇和蚯蚓的热心。
(2)师扮种子,生扮蚯蚓朗读种子和蚯蚓之间的对话。
(3)想象对话。
师:“蚯蚓大哥,你说我能出去吗?”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即兴对话。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体会外边的热闹。
(1)有了蚯蚓大哥的帮助,小种子离热闹的外面世界越来越近了!小朋友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把描写外面热闹的句子找出来!
投影出示第8自然段第一句话:“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
”
(2)让我们听听春风怎样在唱歌?(提示学生模仿春风吹来的声音。
)
(3)我们不仅听到了呼呼的风声,还听到了更多美妙的声音。
出示文字投影,完成填空练习:
泉水()地唱小鸟()地唱小孩子()地唱
(4)你想给种子唱首什么歌,催它快快出来?鼓励学生唱一唱。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第一句。
师生集体评议是否读出了热闹的气氛。
(6)大家刚才读得多热闹呀!(出示词语卡片“热闹”)谁来用“热闹”说句话?
2.体会小种子急切的心情。
(1)这么热闹小种子可等不及,你从第8自然段中哪一个词看出小种子很急切?(连忙)
出示文字投影: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2)谁来帮小种子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指名读小种子的话,评价是否读出了小种子急切、激动的心情。
3.体会小种子的喜悦。
(1)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小种子第一次看到这个明亮的世界时心中的激动、喜悦和惊讶。
)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
五、回顾全文,拓展思维。
1.小种子不是一下子就钻出了地面,它先是怎样,再又怎样,最后才钻出地面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小种子动作的词语画下来。
2.师生共同完成种子成长过程的板书:醒过来,挺一挺,喝口水,又挺一挺
3.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小种子在它成长中都离不开谁的帮助?
出示投影,选择其中一句说话:
小种子离不开()
如果没有(),小种子()
4.你认为小种子能钻出来,是不是全靠别人的帮助?
5.是呀,没有自己的努力谁来帮你都是没用的!你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情况?
6.如果你是这粒小种子,当你钻出来以后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小节比较多。
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出铅笔做上记号,种子睡醒过来有几个挺一挺。
(学生拿铅笔边看书边做记号)
师:书上有几个挺一挺?你来讲讲你是怎么划的?
生:第一个挺一挺是从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也就是课文的
生: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第二个挺一挺呢?
生:第二个挺一挺是从它有点儿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也就是第二小节。
师:说得很好。
第三个呢?
生:第三个挺一挺是从种子听了很高兴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三个挺一挺内容比较多,比较长,应该从春风轻轻地吹开始,到种子听了很高兴。
第四个呢?
生:从春风在唱歌到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四层意思应该到完了。
有四个挺一挺。
跟他划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都举手)
师:好,种子发芽有四个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层意思,现在我们一层一层来读,看看这粒种子是怎样发芽的。
第一小节有几句话?
生:第一小节有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