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夜书所见》精选习题(精品)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8346e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6.png)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
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
④宜:和顺、亲善。
⑤室家:这里指夫家。
⑥有蕢(fén):即蕢蕢。
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
(______)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
(______)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
(_____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连线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4640654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43.png)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_____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
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商山①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④驿墙⑤。
因思杜陵⑥梦,凫雁⑦满回塘⑧。
(注释)①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学案(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学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46bdf3e4b73f242336c5f28.png)
《夜书所见》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诗歌2.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三、导学问题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2.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3.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4.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5.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7.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这里的“客”指的是谁?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8.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9.后两句诗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四、参考资料1.参考教材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中的《夜书所见》。
2.创作背景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3.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4.[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5. 情感评析: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暮江吟》精选习题(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暮江吟》精选习题(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84c11e2f61fb7360b4c65a7.png)
《暮江吟》习题1、基础过关1.《暮江吟》一二句写的是()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写的是()时候,以()一段时间()()的景色。
2、综合训练1.默写暮江吟。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三、拓展应用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①》,完成下列三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②真珠即珍珠。
③可怜:指可爱。
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略。
2.深秋,日落,夜晚,江上。
二、综合训练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三、拓展应用1.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沪教版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f6a08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6.png)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是()A.元旦节B.除夕夜C.元宵节[3]这首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押的是“ou”韵。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ef3a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2.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那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
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生(齐答):有过。
师:好。
这就叫:作客的心情。
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
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师:“书”字有这个意思。
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
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
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
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
(出示自主学习提纲)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4dcd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e.png)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汇报人:日期:•课程介绍•教学内容目录•教学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评价与反馈•结语与展望01课程介绍《夜书所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本课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适逢秋风,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情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课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夜书所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0302016. 课堂小结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4. 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
5. 拓展延伸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类似风格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1. 导入新课3. 理解诗意通过观察、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02教学内容南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苟且偷安,民不聊生,诗人在异乡怀念故园,深感孤寂无依。
时代背景叶绍翁飘泊天涯,客居他乡,为了排解内心忧愁,写下此诗。
个人背景南宋时期,诗词创作氛围浓厚,诗人之间相互唱和,此诗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
文化背景《夜书所见》的创作背景秋夜、篱笆、灯花、儿童、篱落、江上、渔火等。
意象思乡之情、孤寂落寞、漂泊无依、怀念故园。
情感诗中意象与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物,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cefd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1.png)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惟有蜻蜓蛱蝶飞。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兴”在这里读________,我能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范成大B.北宋范成大[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理解词语日长:________________篱落:________________蛱蝶: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__(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
蹊,小路。
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
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针对练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针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9f8a2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1.png)
沪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针对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与理解。
《少年闰土》选段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②……(闰土给我讲新鲜事)③阿(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④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1.第2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闰土滔滔不绝地讲,“我”插不上话,只有听的份。
这样写形成对比反衬,使少年闰土的特点更加鲜明。
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自然段开头用了“啊”字,第4自然段开头用了“可惜”,结合语段内容,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少年间土》被编在教材第八单元,单元内还有一篇鲁迅写的《好的故事》、两篇别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读这几篇课文,你发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___________①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专家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②家乡人无论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戏。
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一行人马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公社的场房里准备晚上的演出了。
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后面像一窝蜂似的,东跑西窜,吵着闹着,那种高兴劲比过年还兴奋。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df4b8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7.png)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和《____》。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和(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2.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_ 。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胡曲唐岑参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练习试题 沪教版(附答案)
![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练习试题 沪教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ad357ccbff121dc36830a.png)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绝密★启用前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练习试题 沪教版(附答案)题 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阅读 习作 总分 得 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是广泛的,_______,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_______,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_______,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_______,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
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明眸皓齿 羽扇纶巾 B.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明眸皓齿 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羽扇纶巾 明眸皓齿 D.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羽扇纶巾 明眸皓齿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云就像天上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C 、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D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 、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 、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句子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句子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5f9d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7.png)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句子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
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看到这样劳苦的总理,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好小。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照样子,补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为人民服务》告诉我们:人要有正确的生死观、要正确对待批评、同志之间要善于团结。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我也许一定会照着这些要求去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202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日常专项练习题集沪教版
![202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日常专项练习题集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e8646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2.png)
202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日常专项练习题集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快乐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_________来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3.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题精编及答案沪教版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题精编及答案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464e3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4.png)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题精编及答案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出近义词。
清幽:______ 恬静:______2.仔细读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1.用“____”在文中画出皮鞋匠听到琴声展开联想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中有三幅画面,请用“①②③”在下文中相应的句子前面标注出来。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从这些画面我们联想到贝多芬的琴声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看戏①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③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8294a1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5.png)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___)心情。
[2]李白的诗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沪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c0b7d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3.png)
沪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óméi(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ìshì(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27e84cd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
《清明》一诗描写的是(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B.扫墓时凄凉、忧伤C.喝酒时逍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
[2]“独”的意思是_____,“倍”的意思是____ 。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这天。
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和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2. 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3.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书所见》习题
1、基础过关
1.用“视、灵”组词,并分别填在()里。
(1)视:()黑板()四周(
)天空()大地
(2)灵:脑筋()身手()动作(
)消息()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例:手(舞)足(蹈)()山()野明()暗()
瞻(前)顾(后)顾()失()口()心()
2、综合训练
按要求写句子。
(1)老大爷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做得真好,我还要向你们学习呢。
”改为转述句:
(2)用不同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通顺的句子。
这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
这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
3、拓展应用
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
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
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
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
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
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
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
”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
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用“‖”给短文分段。
(3)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5)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注视环视仰视俯视
(2)灵活灵巧灵敏灵通
2.漫遍枪箭此彼是非
二、综合训练
(1)老大爷笑着对我们说,我们做得真好,他还要向我们学习呢。
(2)这不但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而且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
三、拓展应用
(1)这句话说的是陈老的生活非常俭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2)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6自然段)
第三段(最后一段)
(3)从陈毅拜访陈老先生的所见所闻,表现了陈老为了祖国,甘于清苦的高尚思想。
(4)答:陈老啊,您太清苦了。
您是一位爱国的富翁,怎么能这样生活和工作下去。
我们一定要关心您,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
(5)答:陈嘉庚先生生活简朴、兴办学校、振兴祖国的高尚品德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我希望将来能考上厦门大学,为陈老先生争光,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意思接近,有条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