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复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学习重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人物性格特点;
2、能归纳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难点: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学习方法:
以听、说、读、书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精导提升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感悟文章的主题。
学习过程:
一、指导预习(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2、了解背景:
3、文体知识:
4、认真朗读课文,注间、释词
炫.耀()滑稽.()陛.下()
头衔.()骇.人听闻()勋.章()
称.职()钦.差大臣()随声附和.()
不惜:炫耀:
称职:愚蠢: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二、再续课文,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一)思考下列问题: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二)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请围绕“新装”这一个线索梳理文章思路,并用小标题形式加以概括。
引子:皇帝()新装第1段
开编:骗子()新装第2—4段
发展:大臣、皇帝()新装第5-22段
高潮:皇帝()新装第23—32段
结局:小孩()新装第33—36段
(三)全文的情节其实就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在这场骗局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各色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
三、重点探究
(一)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
1、课题是《皇帝的新装》,这件新装有何特点?这样的衣服你认为会不会存在?既然大家一读就知道新装是假的,为什么两个骗子还有那么大的胆子去骗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这件新衣,为何没有一开始就亲自看布料?当他亲自去了,面对空织机时有何心理活动?
3、当他觉得老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时,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4、请仍然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
5、皇帝穿新装的过程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引人发笑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又是
怎样刻画他的形象的?找出相关语句。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很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
请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
3、老大臣诚实吗?他说假话没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了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了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
5、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了前一个大臣的“传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
6、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上当受骗呢?
7、但最后还是有人说真话?是谁?
8、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
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四、反思与收获
1、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
2、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五、提升能力,插上想像的翅膀,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为《皇帝的新装》续写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