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元日
清明
复 习 古
王安石
杜牧
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时节雨纷纷,
诗 春风送暖入屠苏。 路上行人欲断魂。
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问酒家何处有?
总把新桃换旧符。 牧童遥指杏花村。
1. 背一背这两首古诗。 2. 这两首古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两
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春节和清明节。 3.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 法,你能说一说吗?
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 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步: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 面。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此处指华山以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初
[唐]王维
九重阳节。 此处指想念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因官

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浓浓的思乡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 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 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一)体会诗情。 ①抓住“独”“异”,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
无亲的孤独。 ②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
“独”“异”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倍”字道 出了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绝句二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为异客
板 书 设 计
忆 山 东 兄 弟
九 月 九 日
在异乡 逢佳节 倍思亲
③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 人的思乡之情。
(二)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睛,边听 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这两句诗中,诗人想到了什么?从中能 体会到什么?
这两句写诗人想象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 茱萸,欢度重阳佳节,却只少了自己。从中可 以体会到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寂寞和思乡 之情。

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是唐代山水

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暝》《竹
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1.借助学法,先自学,再说说古诗大

意。

学 2.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诗 3.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
一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xiōn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
登高处 想家乡 插茱萸
倍感 孤单
情景 交融
少一人
思念亲人
指导书写
兄独 异佳

1.背诵这三首诗,并默写。
后 作
2.完成本课对应作业。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一想: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 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 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 第二首是悲伤,第三首是孤独。
bèi
每 逢 佳 节/倍 思 亲 。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
遍 插 茱 萸/少 一 人 。
诗词讲解
单独。 别的,其他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碰见;遇到。 加倍。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 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 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孤身一人 孤
独 孤单寂寞
思念家乡;无法与亲人团 聚的孤单、落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