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义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年
释义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编者按:在2009年11月9日中国记协七届二次理事会上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准则》经过12年以后重新修订,不仅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推动新闻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习好、贯彻好新修订的《准则》是中国记协、也是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把这项工作做深、做扎实,全国"三教办"在《准则》对外公布后组织人员撰写文章,从内涵、意义、时代精神等方面对新修订的《准则》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阐述,本网也约请一线记者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约请新闻院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了自己对《准则》的认识。

希望这些文章能为下一步学习好、贯彻好新修订的《准则》抛砖引玉。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年修订版)
新版《准则》更加突出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宪法方向
新旧版《准则》始终在第一条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人认为这是无意义的政治口号。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

"宪法本来就是人民权利的政治宣言书,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

我国宪法规定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客观上就要求新闻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因此,我国新闻工作必须时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律的媒体最自由
--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谈2009年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的几个问题
2009年11月27日,中国记协公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在业界和学届引起了关注。

日前,本刊特别邀请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就这次《准则》修订的背景,以及从业人员比较关注的条文进行了解读。

一份指导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对2009年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解读
2009年11月27日,中国记协公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这是《准则》自1991年通过后的第三次修订。

与以前的版本相比,2009年版《准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大调整,其中一些内容是首次出现在《准则》和同类规范性文件中。

"坚持改革创新"成为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媒介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媒体数量、种类形态、发展速度、竞争格局、舆论环境、政策管理和新闻理念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新版《准则》增加"坚持改革创新"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表明新版《准则》继承了最新的理论和经验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更体现出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深入才能生动好记者离不开"三贴近"
怎样才是一名好记者?怎样才是一篇好稿件?这些问题是很多新闻工作者所关注的。

新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用九个字就凝练地给出了答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

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不仅仅是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拥有的职业道德,同时更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属性。

来自群众,来源生活,很多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楷模正是这么做的,也是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呼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传媒业正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在这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有着更加重
要的意义,悖离了这个原则,新闻工作者就远离了群众,新闻也会偏离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