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3 同步讲义 课时1 概念的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
课时1概念的概述
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
2.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理解概念的含义,把握概念与语
词的关系。

2.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作用。

3.明确概念的外延的含义,把握概
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的种类。

科学精神:通过区分概念
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外延
关系的类别,培养科学精
神。

一、概念的含义
1.事物的属性
(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2)种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的定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
(1)含义: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2)作用:概念的内涵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2)作用: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
1.判一判
(1)事物的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
提示:×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一个概念只能通过一个语词来表达,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
提示:×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
提示:×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4)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属于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

()
提示:√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5)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
提示:×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2.填一填(把下列图示表示的概念间外延关系的名称写下来)
3.想一想
一个算命先生和一个理发匠是一对棋友。

他们的棋艺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

一天,他们在下棋前商定了输赢后的奖惩办法。

算命先生说:“要是我输了,我情愿奉送一命。

”理发匠说:“好,一言为定,如果我输了,白送你一个头!”结果,算命先生输了,他如实地履行了协定,但算命先生却没有死。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算命先生所说的“情愿奉送一命”意思是不收费,白给对方算一次命,而不是将自己的性命奉上。

理发匠所说的“白送你一个头”也是如此,即不收费为对方剃个头,而不是把自己的人头送给对方。

所以算命先生输棋履行协定,只是少收一次算命的钱,并无生命危
险。

议题一把握概念的含义
素养目标:以心理学上的概念的定义等相关素材为情景,理解概念的含义以及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

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
记载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探究1简要说明概念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关系。

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探究2分析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提示: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不过,概念不等于语词,虽然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把握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关系概念语词
区别含义不同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词和短语的统称
范畴不同逻辑学语言学
作用不同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概念的声音和符号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
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
不同的概念
1.“东西”一词,在不同意境下意思大相径庭:购物时称“买东西”;指方位时称“东西南北”;骂人时称“你不是东西”;在国际政治领域指“东西关系”……这一现象表明()
A.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B.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C.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D.同一概念可以表达为多个语词
答案 C
解析材料表明“东西”这一语词在不同场合表达的概念不同,C符合题意,B、D与题意相反,不选;A不符合题意,不选。

议题二明确概念的基本特征
素养目标:以“白马非马”论等相关素材为情景,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把握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类别,培养科学精神。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

比如,求“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

“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

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探究1从概念的内涵的角度,分析“白马非马”论的合理性。

提示: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白马”的内涵与“马”的内涵有本质区别,二者显然不是一回事。

探究2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的角度,分析“白马非马”论的不合理性。

提示: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是概念之间相容关系的一种情况,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马”这个概念的外延包含了“白马”这个概念的外延,二者是属种关系。

从这一角度而言,“白马非马”又是错误的。

1.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叫作概念的含义,它是概念的质;所谓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所有对象,又叫作概念的所指,它是概念的量。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

首先,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外延也就确定了;同样,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内涵也跟着确定了。

其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反变关系: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外延就缩小;概念的内涵减少,概念的外延就扩大。

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它的内涵就减少;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的内涵就增加。

(3)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思维对象的发展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2.图示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类别图示简例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A:北京
B:中国首都
属种关系或
种属关系
A:哲学
B:中国哲学
或B:动物
A:马
交叉关系
A:中学生
B:球迷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特殊全异关

矛盾关系
A:正式代表
B:非正式代表反对关系
A:高档
B:低档一般全异关系
A:苹果
B:火车
拓展全同关系和种属关系可以概括为包含于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可以概括为不包含于关系,属种关系和种属关系可以概括为从属关系。

2.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B.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思想、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答案 B
解析根据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内涵即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A、C、D三项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B项反映了社会关系所包含的内容,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的是概念的外延,符合题意。

3.“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的三个子项B、C、D的外延之和等于A的外延,而B 和C的外延之和肯定小于A的外延,因此B和C之间的外延关系属于反对关系。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他的错误在于()
A.没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B.没有正确反映人的本质属性
C.没有揭示人的全部属性
D.用同一个语词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答案 B
解析“人”的本质属性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人的其他属性,如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等等,也为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具有,是人的非本质属性。

柏拉图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B符合题意。

2.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分为
()
A.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

故选C。

3.从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来看,“猫”与“白猫”、“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分别属于()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
C.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答案 B
解析从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来看,“猫”是“白猫”的属概念,二者是属种关系;“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是全同关系。

故选B。

4.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从概念之间外延关系角度看,“男同学”与“女同学”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答案 A
解析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A当选。

5.能不能将“工人”和“工厂”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用下列图示表示?为什么?如果不能,正确的图示应该是什么?
答案(1)不能。

该图示表示的是种属关系,把“工人”这个概念的外延画在“工厂”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

实际上,“工人”和“工厂”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应是全异关系。

(2)表示二者外延关系的正确图示是: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上述图示把“工人”和“工厂”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表示为相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这是将概念之间的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工人是在工厂里面工作的,而从概念角度讲二者属于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用合理的图示表示二者关系即可。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概念的含义
1.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的,事物都是有属性的事物,属性也都是事物的属性。

以下关于事物的属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从内容上看,属性是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统称②从基本特征上看,属性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③从种类上看,属性可以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④从形式上看,属性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属性与概念不同,内涵与外延的统一是概念的基本特征,②排除;属性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是人脑的主观反映,④错误。

概念是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是人类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据此回答2~3题。

2.概念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

以下关于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概念与客观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B.概念与客观事物是完全等同的
C.概念与客观事物是完全无关的
D.概念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A项说法错误,概念是主观的;B、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答案选D 项。

3.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所有属性
B.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C.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概念
D.一个概念只可用一个语词来表达
答案 B
解析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不是所有属性;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一概念也可以由不同的语词来表达,所以A、C、D说法错误,选B。

4.概念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要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传达给别人,就必须借助于有声的或有形的语词。

下列关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概念是语词的形式,语词是概念的内容
B.概念和语词都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都是思维的基本细胞
C.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D.概念与语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概念只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
答案 C
解析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形式而概念是内容,A错误,C 正确;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B说法错误;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D说法错误。

知识点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5.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必须具有的内容,因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有内涵的。

概念的内涵()
①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②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③说明概念
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④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④说的是概念的外延的含义,与题意不符,排除含④的B、C、D。

6.概念的外延()
A.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B.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C.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D.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答案 D
解析A是概念的定义;B、C是概念的内涵,排除;故选D。

7.在“《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郭沫若”这两个概念是()
A.全同关系
B.反对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答案 A
解析“《屈原》的作者”与“郭沫若”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故应为全同关系。

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正确答案为A。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的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据此回答8~9题。

8.“马”与“白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种属关系
D.交叉关系
答案 B
解析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故选B项。

9.下列各项中,属于种属关系的是()
①“学生”与“大学生”②“苹果”与“水果”③“树叶”与“树枝”
④“抽象思维”与“思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学生”与“大学生”属于属种关系,①不合题意;“树叶”与“树枝”属于全异关系,③排除;②④都属于种属关系,符合题意。

10.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的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下列各项中,属于交叉关系的是()
①“大学生”与“运动员”②“中学生”与“小学生”③“食物”与“植物”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中学生”与“小学生”相对于“学生”这一共同属概念而言,属于反对关系,②不合题意;相对于“思维”这一概念而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属于矛盾关系,④不合题意。

11.下图中的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

其中表示矛盾关系的图示是()
答案 B
解析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为矛盾关系,B当选。

12.作为“思想”这一属概念的种概念,“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属于()
①相容关系②不相容关系③矛盾关系④反对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属不相容关系,排除①;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属反对关系,排除③。

13.反对关系是概念之间的不相容关系的一种情况。

设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则具有反对关系的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与C概念的外延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D.无关
答案 C
解析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A、B,它们的外延之和应该小于C概念的外延,故选C。

14.在某次交通整治民意代表座谈会的代表中,一个是黑龙江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有两个人只负责客运业务,三个人只从事货物运输。

如果以上的介绍涉及了该次座谈会的所有代表,则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代表()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
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
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答案 B
解析其中2个北方人包含1个黑龙江人,与1个广东人是全异关系;2个人只做客运业务,3个人只从事货物运输,因此最少的人数是2个北方人同时包含黑龙江人和做生意中的两人,共5人;最多的是只有2个北方人中包含1个黑龙江人,其他的均不相互包含,因此为8人。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

宪兵要检查登记。

问道:“姓名?”“雨果。

”“干什么的?”“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笔杆子。

”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

职业:笔杆贩子。

”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

(1)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的概念的理解有何不同?
(2)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角度,分析说明“笔杆贩子”与“作家”这两个概念之
间的关系。

答案(1)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指的对象是“作家”这一写作群体;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谋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这一经商群体。

(2)“笔杆贩子”与“作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可能存在部分相同的情况,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属于相容关系中的交叉关系。

解析第(1)问,由“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东西的”可知,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指的是靠写作谋生。

由“笔杆贩子”可知,宪兵以为雨果以贩卖笔杆子为生。

第(2)问,“笔杆贩子”与“作家”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属于交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