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杂色杂种羊淘汰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连县杂色杂种羊淘汰情况调查
马继琴
【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6(046)002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马继琴
【作者单位】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乡畜牧兽医站,祁连,8104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6
“种畜及畜群”管理是保护牲畜品种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祁连藏羊属“高原型”藏羊,长期的品种选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祁连藏羊以其优良的毛质,纯白的色泽赢得了“祁连白藏羊”美誉,成为全省“西宁大白毛”生产基地和高原型藏羊种源基地,白藏羊已经成为创建本地特色牲畜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所以淘汰和净化杂色杂种羊就成为祁连地区藏羊品种选育重要内容,成为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群体质量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祁连县紧紧围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保护祁连藏羊品牌、打造区域优势产业的奋斗目标,始终把畜牧业效益的增长点确定在推广运用现代科技和提高牲畜品质上,通过大力实施种子工程,逐步提升畜种种质资源优势,着力提升畜种品质,打造藏羊名、优、特、精产品,为全面贯彻落实《海北州畜种畜群管理办法》和《畜群结构优化实施方案》夯实了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县共淘汰
欧拉羊及杂色羊10.1043万只,淘汰率100%,其中淘汰欧拉羊6583只,淘汰杂色羊94460只,使藏羊良种化程度增长3个百分点,藏羊产毛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得到全面提升。

2.1 强化安排部署
2.1.1 为使杂色杂种羊淘汰工作有序有效推进,祁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对杂色、杂种羊淘汰工作的重大意义的再认识,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扎实开展淘汰工作,确保了《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

2.2.2 把杂色羊淘汰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由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县农牧部门与各乡镇签订杂色羊淘汰协议,把杂色杂种羊淘汰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社、农牧户,成了县乡合力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1.3 每年由县委、县政府从支农资金中安排定量的杂色杂种羊淘汰专项资金,由县农牧部门强化监管,乡镇政府具体抓落实,县乡镇兽医站提供技术服务,村两委监督牧户,稳步扎实的开展杂色羊淘汰工作。

2.1.4 依托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与农牧户签订淘汰欧拉羊及杂色羊的目标责任书,禁止引进欧拉羊,引导动员农牧民加大杂色羊淘汰出栏力度。

仅2015年以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5家规范化合作社淘汰杂色羊415只。

2.1.5 依据《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印发了《祁连县种公羊集中管理办法》、《祁连县牦牛、藏羊核心群组建和管理方案》、《祁连县杂色羊淘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通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2.2 强化种源基地建设通过自繁自育和核心群选育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优质种源核心繁育场、重点扩繁户建设,并以核心群组建为载体延伸普通群的杂色杂
种羊的净化工作,使祁连藏羊生产性能和整齐均匀度进一步提高,体型和外貌逐渐趋于一致。

2.2.1 通过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将杂色杂种羊淘汰工作与一大批富民项目有机结合,支持引导农牧户优化畜群结构,规范畜群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杂色杂种羊淘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 以藏羊种羊繁育场为平台,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对接,实现了省级技术研发、县级推广平台、村级示范基地的有机衔接,为种畜及畜群管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为全县依靠优质种源,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减少投入,确保高产优质,提升传统畜牧业竞争力奠定了物质基础。

目前全县已建成祁连藏羊核心繁育场1处,组建藏羊核心群539群11.6万只,核心群淘汰杂色羊0.3万余只,占“十二五”淘汰总量的2.9%,年均繁育良种藏羊10万余只,统一输出种公羊0.2万只。

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4000余户牧民群众参与藏羊良种选育繁育工作,为形成由育种群、扩繁群、商品群组成的育种和生产体系搭建了框架。

2.3 强化技术培训
2.3.1 根据各乡镇杂色杂种羊淘汰实际情况,组织县、乡兽医站技术骨干有针对性开展技术指导与交流,提出具体技术意见。

同时建立了藏羊管理系谱档案和生产性能测定等原始记录,正确管控核心种群密度和实施科学饲养,提高了藏羊良种培育能力,增强了为周边规模养殖提供良种的能力。

2.3.2 依托新型农牧民培训,开设了藏羊生产特色课程,受训学员积极踊跃提出各自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讲师现场对藏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做到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随时服务,全面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入户率和到位率,提高了藏羊生产技术水平,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建成藏羊高效养殖示范户320户,其中高效养殖技术300户、2年3胎示范户14户、高效养殖示范点6户。

2.4 强化种公羊集中管理先行在央隆乡开展了种公羊集中管理试点,选出优良
种公羊1756只,租赁草场0.18万hm2进行集中管理,可控配生产母羊3.5万只,为净化畜群杂色,提高畜群品质起到了示范作用。

后在多隆、阿格尔、黄草沟开展更大规模的种羊集中管理,形成稳定的遗传资源,在源头上控制杂色羊“反弹”起到极大作用。

3.1 拓展思路,面向祁连藏羊品种中心产区建设,寻求多元选育路径,结合国家
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保护证书,管控好整个辖区内藏羊的引种权、更新权、使用权、淘汰权,保护好藏羊品种。

3.2 进一步落实责任,进村入户核查考评杂色羊淘汰成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力争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3 加强群众宣传和技术指导、提高服务水平,把淘汰不符合选育标准的杂色杂
种羊做为一项事关祁连藏羊品牌建设的大事来抓,积极宣传淘汰杂色羊和优化畜群结构的重要意义,并从技术层面强化品种选育培训和服务,鼓励群众自觉淘汰劣质种羊、杂色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配套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通过市场、资金、技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群众不断优化畜群结构。

3.4 实施选育技术战略、构建高效选育服务体系,切实执行好种羊及核心群管理
实施方案,完善“中心+基地+核心群”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种畜输出平台;制定
选育目标、技术标准,提高选育质量,充分发挥现有服务体系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为选育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3.5 充分发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优势,以正在推进的5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为平台,实现藏羊本品种选育、种公羊集中管理、杂色羊集中竞拍,探索可复制的成果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