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70538例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70538例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蒋霞;赵文莉;潘卫民;格鹏飞
【摘要】目的掌握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的干预现状,并对管理效果做出评价,为今后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进行社区康复管理、救治救助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甘肃省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通过普查和线索调查筛查出疑似患者并确诊,然后进行随访,进一步收集和分析其接受随访管理(在管)、治疗、服药、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结果甘肃省共计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0538例,其中在管患者占81.08%(57195例).在管、非在管和失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治疗率为69.92%(48009/68663),其中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率(76.00%)最高(均P<0.001).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为42.16%(24113/57195),规律服药率为24.74%(14150/57195),其中偏执性精神病的服药率(51.98%)最高(均P<0.001),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规律服药率(31.02%)最高(均P<0.001).结论目前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居家管理率、治疗率、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能力等方面需大力加强.%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fami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in Gansu prov-ince, and evaluate its effectivenes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etter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for the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Method According to Treatment-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 (2012) and specification of national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2011),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home ther-apy, medicine taken, and dangerous behavior happened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ho were confirmed as serious men-tal illness in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6 in Gansu province. Result Up to April 30th, 2016, totally 70538 serious mental illnesses were identified, and about 81.10%(57195) were under management. The rate of treatment of serious mental ill-ness was 69.9%(48009/68663) in Gansu province, and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76.0%) was the highest (P<0.001). The rate of taking medication in patients under family-management was 42.16%(24113/57195), and the rate of taking regular medication was 24.74%(14150/57195). The rate of taking medication in Paranoiac psychosis patients (51.98%) was the highest (P<0.001), and the rate of taking regular medication in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epilepsy (31.02%) was the highest (P<0.001). Conclusion The rate of family-management, treatment, taking medication and take regular medica-tion of serious mental illness in Gansu province are all below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 special training should be giv-en to medical professionals to strengthen their capacity to treat serious mental illness.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7(043)001
【总页数】5页(P26-30)
【关键词】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居家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蒋霞;赵文莉;潘卫民;格鹏飞
【作者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00;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00;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00;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05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数据显示,世界共有约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
患者[1]。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2]。

因病致贫现象在精神疾
病患者中日益严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积极倡导“精神科非住院化运动”,即让经过急性治疗后症状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离开医院,在熟悉的社区氛围内进行治疗、康复,逐步回归正常社会[3]。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均采用这一精神残疾康复
模式。

我国也在2004年出台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探索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载体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4],
并在2009年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居家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国推广。

本研究借助该项工作的机制、技术和网络平台,首次探讨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治疗状况,分析干预管理效果,为今后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更好的社区康复管理、救治救助奠定基础。

1.1 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筛查甘肃省辖区内所有常住居民(有本省户籍证明或在省内居住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经精神科医师诊断后,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纳入调查,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性别不限;②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CCMD-3)相应疾病诊断标准;③近期在社区连续生活时间≥6个月。

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肝、肾、内分泌、血液系统等躯体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筛查方法采用普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由基层医生对照《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表》[5]内容,通过家庭访谈的方式,对辖区内常住居民进行逐一筛查,符合调查表中任一项情况者即为疑似患者,取得其知情同意后由精神科执业医生进行核实诊断。

1.2.2 确诊方法依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6]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CCMD-3)[7]由精神科医师确诊。

1.2.3 信息收集对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由基层医生入户访谈,获取知情同意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8]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8]以调
查患者相关信息。

1.2.4 随访管理对同意接受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开展随访管理,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记录患者目前症状表现、自知力、社会功能等情况,以及服药(是否服药和服药是否规律)和治疗情况(是否住院或看门诊)等。

进而综合以上信息评价患者病情(病情稳定、基本稳定和不稳定),督促其服药和及时住院治疗,及时发现患者异常表现并报告等,对有肇事肇祸行为患者及时上报。

随访周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从1周、2周、1个月到3个月不等,随访时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8]。

筛查和管理
同时开展。

收集的所有数据需及时录入国家数据信息系统。

1.3 质控措施对基层医生进行专项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标准。

进行诊断的精神科医生成员固定,均为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临床医生。

研究人员随机抽取5%患者入户再次随访,与基层医务人员随访结果进行比对,现场质控。

1.4 指标定义在管患者,指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同意接受定期随访管理者;非在管患者,指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中,不同意接受定期随访管理者;失访患者,指在管患者中,由于某种原因(搬迁、走失等)而失去联系,无法继续进行随访管理者;死亡患者,指调查期间曾经在管或非在管患者中的死亡者。

治疗率,指曾经接受过精神专科医师治疗(包括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数占调查患者总人数的比例;服药率,指曾经服用相应精神类药物或目前正在服用相应精神类药物的患者人数占调查患者总人数的比例;规律服药率,指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用相应精神类药物的患者人数占调查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从国家信息系统中将数据以Excel格式导出,经过严格的审核,剔除有信息缺漏、逻辑错误的数据。

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以及危险行为发生率,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其中6种类型重性精神疾病两两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α为0.003。

2.1 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概况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全省共计检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0538例。

其中纳入居家干预管理者(在管患者)57195例(占81.08%);非在管患者(不愿加入管理者)8376例(占
11.87%);纳入社区管理后失访的患者3092例(占4.38%);期间死亡者1875例(占2.66%)。

见表1。

2.2 不同类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情况在管、非在管和失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数为48009例,治疗率为69.92%。

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不同(χ2=3805.876,P<0.001),其中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率为
76.00%,高于其他类型重性精神疾病(均P<0.00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率为34.97%,低于其他各类型重性精神疾病(均P<0.001)。


表2。

2.3 在管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药情况我省目前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为
42.16%,规律服药率为24.74%。

不同类型重性精神疾病的服药率(χ2= 5127.210,P<0.001)和规律服药率(χ2=2794.189,P<0.001)不同,其中偏执性精神病的服药率(51.98%)最高(P<0.001),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规律服药率(31.02%)最高(P<0.001),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服药率(13.40%)和规律服药率(6.74%)均最低(均P<0.001)。

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按照季度划分,不同季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χ2=199.158,P<0.001)和规律服药率(χ2=64.485,P<0.001)不同,其中2015年度第一
季度服药率(45.43%)和规律服药率(26.25%)均最高(均P<0.001),2016年第一季度服药率(39.68%)最低(均P<0.001),2015年第四季度规律服药
率(23.69%)最低(均P<0.001)。

见表3。

我国目前精神疾病的未治率尚较高,这既有精神疾病本身特点的原因,更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大众对于精神卫生的认识程度以及精神卫生服务水平等多重原因[9]。

国内外各项研究表明,通过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干预,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治疗率,降低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0-14]。

尤其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积极
式个案管理能减少复发,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家庭关系[15]。

本研究首次揭示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现状,目前全省共计检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0538例,管理率为81.08%,服药率为42.16%,规律服药率为
24.74%。

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干预管理率为86.4%,服药率为48.7%,规律服药率为30.4%[16],可见甘肃省目前管理现状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造成管理
水平偏低的原因可能是:①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仍然十分严重[17],从而使患者和(或)家属不愿意接受管理,此外,病耻感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也有消极影响[18];②患者对疾病性质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轻易放弃服药或服药不规律;③患者对长期服药产生的副作用无法耐受,而放弃服药或服药不规律。

通过本研究可见,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问题值得重视,管理水平、患者服药率和治疗率等亟待提高,需要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能力等方面大力加强,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尽快回归社会。

此外,本研究主要针对患者居家管理率、服药率等进行分析评价,对数据的使用略显局限,今后研究可从患者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文献】
[1]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1.Mental Health:New Understanding,New
Hope[R].Geneva:WHO,2001.
[2]GDB 2002.DALYs by ages,sex and cause for the year 2002 [R].WHO,2005.
[3]符争辉.精神残疾不同康复模式的成本-效用分析[D].上
[4]海:复旦大学,2013:4-5.马弘,刘津,何燕玲,等.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686模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0):725-
[5]728.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
[6]范》的通知[S].卫疾控发[2009]104号.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8-106,177-
[7]18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8]3版)[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140.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9](2011年版)》的通知[S].卫妇社发[2011]38号.卢传华,王延祜,张敬悬.基层精神卫生工作手册[M].长
[10]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 LIBERMAN R.Handbook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M].
[11]New York:Macmillan,1992:6. LENOIR M,PETER M,DINGEMANS M,et al.Social
function⁃ing and the course of early onset schizophrenia[J].Brs J Psychi⁃
[12]atry,2001,179(1):52-58.仪修芹,卜祥峰,董兰.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
[13]358. BUSTILLO J,LAURIELLO J,HORAN W,et al.The psychoso⁃ci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n update[J].Am J Psychiatry,
[14]2001,158(2):163-175.李守春,卢振胜,胡雅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
[15](1):46-47.赵静,吕钦谕,郭向晴,等.积极式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及卫生经济学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6]2014,40(11):666-672.国家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工
[17]作总结[R].国家精神卫生中心,北京,2016.周英,李亚洁.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展[J].广东
[18]医学,2011,32(15):2061-2063.王勋,马宁,吴霞民,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原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6):374-3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