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三单元隋唐时期旧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隋唐时期
(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渠成以后,“转运通利,关内赖之”,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段运河的作用()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广通渠
2.“隋朝于6世纪末统一了中国,却很短命;其后的唐朝则将中国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性帝国的原因包括()
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
③取消了对商贸的限制④领先世界的思想文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资治通鉴》中说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

对这段评论解释正确的是()
A.抨击武则天重用酷吏,滥杀无辜B.抨击武则天时期官员过于泛滥
C.赞扬武则天革新政治D.赞扬武则天善用人才
4.唐朝骆宾王《讨武氏檄》说“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武则天不得人心B.武则天违背了历史潮流
C.地主阶级的不同阶层存在矛盾D.恶毒的人身攻击
5.隋朝之所以能够在589年完成统一南北的大业,最关键的因素是()
A.各族人民互相融合,统一条件成熟B.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奠定统一经济基础C.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D.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驰,不堪一击6.秦、隋两朝相比,隋朝灭亡原因的不同点在于()
A.赋税徭役沉重B.大兴土木C.严刑酷法D.连年战争
7.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④裁汰僧尼,禁建新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登上大雁塔,依稀可见塔壁上有题刻的字迹,这就是著名的“雁塔题名”。

据载唐中期以后“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雁塔题名是新科进士的荣誉B.进士科最受唐朝人重视
C.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难D.唐朝时开始设进士科
9.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隋唐科举制革除的最大时弊是()A.选官重武轻文现象严重B.庶族地主的反抗
C.选官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D.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
10.“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11.“凡天下十道,置府三百六十四……而关内二百六十一”。

这段话记载了唐代府兵制的改革情况,它应该发生在下列哪一皇帝统治期间?()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1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是中原文化主动吸取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典范,下列隋唐时期的制度中与之类似的是()
A.科举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募兵制
13.致使8世纪中期我国田亩数最多的主要推动力是()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B.围湖造田、放火烧山现象的普遍
C.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D.人口激增、粮食短缺
14.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在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农民耕种时,有的地区使用曲辕犁,灌溉时使用筒车
B.乘船从洛阳至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
C.闲暇时你可以和朋友品茶聊天
D.出门时,你可以将衣物、书籍寄存在柜坊里
15.《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大和年间(828——835年),浮梁(今江西景德镇)“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这表明()
A.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唐朝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C.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D.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16.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

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这种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位置
C.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D.隋炀帝多次巡游
17.唐朝诗人王翰曾写下千古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中所述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从何处传入中原?()
A.吐蕃B.波斯C.回鹘D.高昌
18.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新唐书》记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

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

’”上述言论中关于“婿”、“半子”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吐蕃B.回纥C.突厥D.南诏
19.唐朝陈陶的《陇西行》诗中有“自从贵主和亲后,—半胡风似汉家”的句子。

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A.昭君出塞密切了内地与西部地区的联系
B.通过和亲,唐政府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唐蕃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西部地区社会的进步
D.唐代开明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进步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
21.唐朝时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其突出表现是()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制造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③玄奘历经艰苦到天竺取经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2.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

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

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先进文化的吸引
23.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④唐朝诗人比其他时代更具有想象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
24.古代绘画有时直接再现社会生活,下列四幅画直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5.“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天竺舞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A.政治制度创新B.文化辉煌灿烂C.民族关系和睦D.文化政策兼容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0分,共4小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时期,长安的对外交通发达,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这时期,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

长安等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日本人吉备年轻时就来到长安,研习儒学,历算、军事等,长达17年。

材料二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

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唐代的长安城很大,面积比明清的北京城还大24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最宽的街道有220米,东市的街道宽15米左右。

西市内东西向和南北向各有两条街,将市内划分成9个区,每区四面都有街道,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开。

一般的店铺铺面只有两小间,大的也不过三间。

从出土的遗物看,西市有饮食店、珠宝店等,还附有用于加工的手工业作坊。

材料三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来看,反映隋唐的长安,洛阳是怎样的城市并析其原因?(6分)就上述角度看,唐朝与长安,洛阳类似的城市还有哪些,为什么会类似?(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你认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透过材料二、三你获得了唐代长安城规划方面的哪些重要信息?(2分)
(3)从整体(整个国家)和局部(个体城市)的关系看,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化城市有何历史启示?(2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然使北京进一步国际化,根据历史启示指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说明了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开元中,玄宗修道德,以宽仁为理本,故不为版籍(户口)之书,人户侵溢,堤防不禁。

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户部徒以空文总其故书,盖非得当时之实……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色免役(按租庸调制,九品以上官员、僧、道等免赋税);贫人无所入则丁存。

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

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如是者殆三十年。

——《旧唐书•杨炎传》材料二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驰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西汉末期的两个皇帝)之间。

——摘自《通典•食货典•田制下》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开元中期以来唐朝在赋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要摘抄原文)(5分)
(2)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不要摘抄原文)(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后继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最终的结果如何?(3分)
28.隋唐时期,我国古代步入了全面繁荣时期。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民族关系方面、对外交往方面、文化方面等等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

隋唐的繁荣引起了大多数人的理性思考,以古鉴今,那时的做法可能会为我们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某些良好的借鉴。

(11分)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净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
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方略?(2分)
材料二尚书省……掌典领百官。

其属有六部尚书……。

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

中书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宜署中覆,然后行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

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者,宿卫京师而已。

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哪些主要制度?(3分)并分别简要说明这些主要制度的作用。

(3分)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

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

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3分)
29.概述并结合史实说明唐朝前期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4分)分析统治者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因?(3分)其影响如何?(3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黄河连通长安的一段即广通渠。

2.C 对城市商业活动仍然要限制时间和地点。

3.D “善用人才”指对人才的选拔、考核、赏罚等,都有一整套办法。

4.C 讨伐武则天的行为,是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

5.B 最关键因素,应该是经济基础。

6.D 前三项是秦、隋两朝的共同点。

7.C 抑制佛教发展,在题中只符合开元之治时的措施。

8.D 进士科始设于隋炀帝时。

9.D 科举制打破了士族门阀对官员选拔的垄断。

10.C “委员制”正好说明了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互相分工、制约关系。

11.B 府兵在关中地区占一半,正符合唐太宗时府兵制的情况。

12.B 租庸调的一些基本做法实际上根源于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13.A 唐朝中期,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应该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14.D 柜坊是金融机构,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并不寄放行李。

15.A 茶叶量多并收税,说明了商品化程度高。

B、C在时间上有错。

16.B 联系扬州的地理位置,其它各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17.D 根据教材“社会生活”一目内容可知。

18.B 根据教材中的引文材料可知。

19.C A、D项在范畴上不符合,B项太片面。

20.B C、D项在东北,A项是西汉时期的事情。

21.A 玄奘取经经由途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

22.D 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现象,其共因是先进文化的吸引。

23.D ④项不符合实际。

24.A ①②反映唐代人们出行和文娱情况,③④只是取自宗教题材。

25.D 吸收、融合中外文化不同风格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要点及解析:
(1)(概要总结长安、洛阳的城市地位)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或对外交流密切)(2分);(多角度分析原因)原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达,政治稳定,城市规划合理,对外交通发达,政策开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4分);(列举相关城市并从交通、商贸等方面分析原因)类似城市及原因:广州→广州是海上丝路的起点,中外经济联系密切(2分);扬州→交通发达,唐后期重要工商业城市,吸收众多外商,成为国际化都市(2分)。

(2)(总结历史现象、揭示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及城市特点)现象:长安、洛阳的城市布局合理(1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建筑水平高超(1分);信息: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2分)。

(3)(古今联系)启示:国家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前提(2分);说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成果(2分)。

27.答案要点及解析:
(1)(精读、理解、简要概括)突出问题:农村人户急速增长;土地占有发生了很大变化;富豪大户免税;穷人无地或少地负担大量赋税;人口大量逃往;租庸调制无法实施。

(5分)(2)(分析租庸调制破坏的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

(2分)
(3)实行两税法。

(1分)(分析两税法的弊端)结果:土地兼并越来越重;地主转嫁赋税给农民;两税之外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总之两税法以失败告终。

(3分)28.答案要点及解析:
(1)(概括唐太宗的话语)以民为本,存百姓,不夺农时;知人善任。

(2分)
(2)(根据材料归纳相关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

(3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专政机构;科举制抑制了门阀,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从地方收回了选官权;府兵制利于农业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3分)(3)(多因一果,多角度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各国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的推动。

(3分)
29.答案要点及解析:
(1)(从战争、管辖、和亲、册封等角度思考)主要方式:①挫败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如打败东突厥。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机构进行有效管辖。

如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和黑水都督府等。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渤海郡王等。

④同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

(4分)
(2)(看国力、比发展、析政策)原因:①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制度先进;
少数民族处于奴隶制阶级,相对落后,且少数民族首领也积极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分)
(3)(从局部到整体)影响: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文化传到边疆地区,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