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八章 语言文字应用 11掌握关键的补写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专题五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补写能
——合理
掌握关键能力
语句补写:三大步与三小步
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 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 补写句子的表达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 贯。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
第一步: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第二步: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 推导要补写的句子是做题的核心,它也分为三步: 第一步: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及其他暗示,推导所补 和特点。 语句补写题要补写的句子总共有三句,尽管这三句在 差万别,但是从它们在语段中的功能、地位看,无非三种 展开句(含过渡句)、总结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语__文__是__中__国__最__古__老__的__教__育__课__程___,不提更远的传说,只 代的宫廷教育科目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 然属于语文;“数”的教科书《九章算术》一直与“小学”(文 训诂学)同科,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礼乐”要训练,但观 书上,也要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实也是高级语文。当时的 两科,②__射__箭__和__驾__车__属__于__武__科___;但是,“射御”在“礼乐” 要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所以,③_一__切__教__育__均__以__语__文__为__基__础__(_或__“_ 的__基__础__”__)__。西周至今3 000余年,不可谓不早。中国古代社会 但上古、中古到近古,内在的变化也很复杂。社会变,语文不 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自然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国体式,保 也形成了太多的习惯。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①_取__决__于__它_ 在距地面10~50 千米的高空,臭氧是地球的卫士,能吸收 球 上 的 生 物 ; 到 了 距 地 面 100 米 左 右 的 近 _臭__氧__就__变__成__健__康__的__杀__手__,引发头痛、胸闷甚至肺气肿等症 体健康的伤害,臭氧污染③_还__会__造__成__严__重__的__经__济__损__失___。 ppb时,全国冬小麦就会减产413.2 万吨;而英国每年因为 材料损失也有1.74 亿~3.45 亿英镑。
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个总结句,是对该 内容的高度概括。如2016年全国卷Ⅲ第16题第③句就是结论 子要具有高度概括性,需要顾及整个语段,有时要与总领句
其次,抓语言标志。如总结句前多有“因此”“所以” 最后,根据标点符号的暗示。 ①问号。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 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②冒 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总提句;如果空缺 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总括句。③分号。无论空缺前或后出现 写句子与前或后构成一个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或后 逗号。如果空缺前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衔接句, 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分号与逗号暗示前面可能是
点拨关键
首先,依据所补写句子在段中的位置推导它们的类型。 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 2016年全国卷Ⅰ第16题第①句就是这样的句子,应围绕总 的内容组织答案。 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 递进延展的作用,所补写句子应与上文或下文有紧密关 不能顾此失彼。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20题第②句就是一 句子。
(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怎样的层次思路? 答案 语段中心:惊蛰雷鸣。 层次思路:语段共五句,一、二两句解释惊蛰雷鸣不是昆虫 “惊而出走”的原因;三、四两句解释惊蛰雷鸣的原因;第 雷鸣的地域差异。 (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示例)①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 ②惊蛰前后之所以 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 眠的昆虫。实际上,①_________________,大地回春、天 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学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 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 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_______,“惊 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怎样的层次思路? 答案 语段中心: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与“温室效应”有关。 层次思路:语段共六句。第一句先提出话题。二、三、四句 反的观点:先说否定观点,后说肯定观点。五、六两句提出 关注地球变暖并相信终有一天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 (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答案 (示例)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________
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 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 点,他们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类是造成“ 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 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 ③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关键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能力。做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和脉络 段的中心好把握,关键是弄清其脉络。脉络是作者思路的 和语脉,文脉指上下文内在的意义联系,不一定有语言标 达同一话题前后呼应、上下契合的词语线索,有明显的语 了脉络,才能清楚语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和语段内部语言之 而为准确答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