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
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硅藻有海洋“草原”之称,是大气中近45%氧气的制造者,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产量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温室内温度保持在白天20℃,夜晚25℃
C.除草施肥
D.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4.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
A.A
B.B
C.C
D.D
5.我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种植了大量树木。
工人师傅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塑料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7.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
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可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蒸腾作用可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
C.蒸腾作用可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水
D.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8.各种不同的生物类群都是生物圈的组成成分,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下列关于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有些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C.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
D.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是生物圈中的氮肥厂9.如图所示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式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2可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a表示二氧化碳,b只表示淀粉
C.绿色植物任何时候都能进行过程1
D.过程1表示呼吸作用,过程2表示光合作用,二者相互依存
10.“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风固沙、消减噪音
B.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C.维持大气中的碳—氧气平衡
D.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1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食材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鲜虾
B.猪肝
C.番茄
D.土豆
13.蚯蚓通过自己的活动改良土壤,有益于农业生产。
蚯蚓属于_________动物。
(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14.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获取氧气的场所,正确的是( )
①鲸鱼一肺
②蚯蚓—湿润的体壁
③蜥蜴一肺
④鲫鱼—鳃
⑤蝗虫一气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分类学家把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
下列四类动物中,哪一类不属于蠕虫动物( )
A.扁形动物
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16.如图是家鸽的形态与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鸽在飞行时依靠[1]肺进行气体交换
B.家鸽有喙无齿,[8]是肌胃,能贮存和软化食物
C.家鸽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飞翔时减少阻力
D.家鸽的骨有的愈合,有的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17.下列动物与其结构特点匹配错误的是( )
A.水螅——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B.涡虫——有口有肛门,运动方式为蠕动
C.蝗虫——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D.蚯蚓——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
18.2021年4月,15头来自西双版纳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跨越400多公里,一路向北,引起世人关注。
象群中的成员跟着“首领”走的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19.学习《真菌》时,某同学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酵母菌(甲)和青霉(乙)形态结构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自我复制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图中1是酵母菌的细胞核
C.乙图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图像,青霉是由菌丝构成
D.青霉属于原核生物,图中的5是青霉的孢子囊
20.新冠疫情虽然基本过去了,但它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深刻的。
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单,由单细胞构成
B.个体微小,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会导致果树患病,从而
使得果树减产
2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银鲳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22.“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它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
下列有关大熊猫的特征,正确的是( )
A.卵生,体温恒定
B.胎生,体表被毛
C.卵生,用肺呼吸
D.胎生,用鳃呼吸
23.“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关于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
B.体表覆的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
C.鳃进行气体交换
D.身体流线型减小运动时阻力
24.下列各项,不属于关节基本结构的是( )
A.关节软骨
B.关节面
C.关节囊
D.关节腔
25.下列动物行为中,与鹦鹉学舌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候鸟迁徙
D.小狗“算数”
26.下列各种现象,不是动物“语言”的是( )
A.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
B.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C.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
D.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27.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连接、动力
C.保护、支点、动力
D.动力、支点、杠杆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生物作用的是( )
A.帮助植物传粉
B.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C.引起食物腐败
D.产生抗生素
29.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分类可以知道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目、纲、科、属、种
C.将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
D.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共同特征就越少
30.生物学实验是人们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科学探究手段之一,下列所列实验的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二、读图填空题
31.如图是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的结构与图______(填序号)最相似,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
殖。
(2)丁与甲、乙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______,通过______方式繁殖后代。
(3)甲和乙都可通过产生______(孢子/种子/生殖细胞)繁殖后代。
(4)医院常用的青霉素是从______(填序号)中提取的。
(5)营______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不仅净化了环境,还促进了物质循环。
32.9月24日,习总书记来枣庄考察,到了著名的万亩石榴园参观,并亲切询问枣庄的石榴种植及石榴产业发展情况,鼓励当地政府继续做强特色农业,为老百姓增加收入。
图甲中A、B、C表示石榴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表示石榴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石榴叶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该植物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的生理活动吸收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
(2)石榴树的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甲中过程_________(填字母)所释放的能量。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____________的
效率(填图甲中字母)。
(3)图乙中曲线Ⅰ代表的生理活动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4)图乙中呼吸作用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_,表示石榴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约是__________时。
33.地球上动植物种类繁多,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植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将上述动物进行分类,①④分为一类,②③分为一类,推测其分类依据是有无_________。
(2)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上述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3)各动物的呼吸方式各不相同,其中①的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呼吸,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④特有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
(4)动物③属于________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5)上图所示植物中,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_____(填序号),⑦和⑨最大的不同是⑦种子外有________包被。
(6)上图所示植物中,开始有茎和叶的分化,并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____(填序号)。
三、探究题
34.如图一表示探究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某些生命活动的实验设计,图二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两项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一中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与植物的_________有关,水蒸气主要经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2)图一中将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两面遮有黑圆纸片的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能够变蓝的部分是_________(填字母)处,通过
_________(填字母)对照实验,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图三中从甲→乙的生理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生理过程主要在图二的[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3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
清晨,不少人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
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______,装置B澄清石灰水______。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2)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_____]______的强度大于
[_____]______的强度。
在这个时段图三中的生理活动有______种。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_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36.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植物见光变绿的现象,如“竹笋出土被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绿色”、“白萝卜地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却发绿”、“大白菜外部叶片是绿色的,内部叶片却是白色的”等。
“爱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好奇,提出了“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____________内。
(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所以实验中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
____________。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等实验条件都应____________。
(4)本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合理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1)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B
解析: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A错误;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因此菜农在种植温室大棚蔬菜时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强,夜间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了蔬菜等的产量。
B正确;除草施肥可以提高蔬菜等的产量,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能增产,D错误。
4.答案:B
解析: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萌发的种子的装置A中,燃烧的蜡烛熄灭,能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不符合题意。
将清水倒入装有萌发的种子的装置B中,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装置C中,金鱼藻在阳光下能产生气体,C不符合题意。
装置D中,透明塑料袋内壁产生小水珠,能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不是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BC段植物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正确;光照强度大于D时,表明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增强,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A
解析:A.过程2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可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因此,a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有机物,淀粉只是有机物中的一种,B错误。
C.绿色植物任何时候都能进行过程是2呼吸作用,C错误。
D.过程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2表示呼吸作用,二者相互依存,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鲫鱼的身体呈梭型,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A正确。
B.鸟类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运动,利于飞行,B正确。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适于切断食物的牙齿是门齿,白齿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这与其吃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C
正确。
D.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不是利于维持体温恒定,D 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
可见,绿色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净化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密集的叶子和枝干来吸收和减弱声波,从而起到了降低周围环境中噪音的作用,A正确。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正确。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不但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了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鲜虾是由系统构成的动物体;猪肝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构成的器官;番茄、土豆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等构成的器官。
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①鲸鱼属于哺乳动物,依靠肺进行进行气体交换。
正确。
②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正确。
③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依靠肺进行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④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气体交换。
正确。
⑤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进行气体交换,气门只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
错误。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分类学家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等都具有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蠕动的特点,因此都属于蠕虫。
软体动物有足,它依靠足来运动,身体也不细长,因此不属于蠕虫。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家鸽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适于空中飞翔,正确。
B、家鸽有喙无齿,8肌胃能磨碎食物,5嗉囊能贮存和软化食物,错误。
C、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的阻力,正确。
D、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
D正确。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A.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在淡水中生活,身体辐射对称,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正确。
B.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在淡水生活,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错误。
C.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C正确。
D.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D正确。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A。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A
解析:鲍鱼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
对虾有头胸甲、用鳃呼吸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
银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答案:B
解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表面被毛,牙齿分化,体温恒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3.答案:A
解析:AC.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是鱼在进行呼吸,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A错误、C正确。
B.鱼的体表常有鳞片覆盖,表面有滑滑的黏液,具有保护和游泳时减少水阻力的作用,B正确。
D.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
可见,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D正确。
故选A。
24.答案:A
解析: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如图所示:
故选:A。
25.答案:D
解析:ABC、蜜蜂采蜜、公鸡报晓、候鸟迁徙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正确;
D、小狗“算数”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26.答案:B
解析:
27.答案:A
解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A。
28.答案:A
解析:A项,帮助植物传粉受精的是动物,比如蜜蜂,微生物由于较小没有此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和人患病,比如真菌使人患脚气(足癣),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会依附在食物上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繁殖,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引起食物腐败,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比如青霉素作为抗生素的一种,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故D项不符合题意。
29.答案:B
解析: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A正确;
B.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错误;
C.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利用生物,就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D正确。
故选:B。
30.答案:C
解析:
31.答案:(1)丙
(2)细胞核分裂
(3)孢子
(4)甲
(5)腐生
解析:
32.答案:(1)AB;氧气
(2)A;C
(3)C;叶绿体
(4)Ⅱ;18
解析:
33.答案:(1)脊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④
(3)肺;双重呼吸
(4)节肢
(5)⑤⑥⑧;果皮
(6)⑧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