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
案范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一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难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方案:
导入新课
以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切入点,让同学举例说明他们心目当中最赞的中华文化,引出问题:我国的确是一个文化大
国,但这能说明我国是一个文化强国吗?带着问题,导入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内容的学习。

授新课
(图片资料):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四大发明显示着中国曾经的辉煌,(图1)中国近代却开始衰落(图2),当近代西方国家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努力发展壮大自身时(图3),近代中国被大炮打开了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不断的落后挨打中,近代中国开始探索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出现两种观点(图4),第一种全盘西化论,第二种文化复古主义。

(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学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分析。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发言,补充说明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各自的合理性和片面性,得出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图片资料):(图1李大钊及《新青年》杂志;图2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教师介绍):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1919年9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
义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中国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

(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
思主义传入中国
(图片资料)(图1_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理解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能力目标
提高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自己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难点都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大发展大繁荣,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你能列举一些吗?展示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

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观赏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从我们熟悉的现象入手进一步引出学生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必要性的思考,由近及远。

(二)、自学质疑:(给学生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完成主干知识总体认识)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思考、标划、小组间交流。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3)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精神文明精神的措施: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师及时点评,纠正、再补充。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目前全世界人均教育经费已接近500美元,其中美国人均超过了3000美元,日本为人均2000美元,韩国人均1100美元。

我国2005年人均教育经费还不足100美元。

研究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时,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而我国08年的比重为3.32%。

资料显示,日本在1910年就已经达到边远乡村教育普及的水平,当时的工厂企业管理人员中拥有本科学位的就已经达到47%。

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日本的崛起。

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展示一组图片
老师:展示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

1992年,著名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

“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

92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27.3亿元。

深化理解:
教育的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发展措施:全面贯彻…坚持…把…作为根本任务…培养…
探究(二)展示图片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北京时间20XX年6月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后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深化理解: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措施:加强…普及…坚持…
合作探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问题有两种观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观点一: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观点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经过同学们讨论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教师总结: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

观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树立科学思维;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们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自主探究:
1、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衰落,几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国文化的艰辛求索历程
2、我们应如何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4、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5、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
材料:20XX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问: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包含哪些内容?
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
进行新课:
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经济道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阅读P98,老师指导总结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
这是一条強基固本之路:
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強基固本;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博采兼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创新之道。

(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