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章 原核生物-11-30
微生物章节练习题含答案第1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选择题1 Bacillus subtilis 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 孢囊B. 芽孢C. 伴孢晶体D. 子实体2 芽孢细菌的繁殖是依靠: ( )A. 芽孢B. 裂殖C. 出芽D. 藻殖段3 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 )A. 膜的分裂B. 壁的分裂C. DNA的复制4 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 )A. 二分分裂B. 纵裂C. 出芽5 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 形态各种各样,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 )A. 球菌B. 螺旋菌C. 放线菌D. 杆菌6 最主要的产芽孢细菌是: ( )A. 革兰氏阳性杆菌B. 球菌C. 螺旋菌D. 产甲烷细菌7 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 ( )A. 羧酶体B. 淀粉粒C. 聚-β-羟基丁酸D. 异染粒8 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 源贮藏颗粒是: ( )A. 异染粒B. 肝糖粒C. 淀粉粒D. 聚-β- 羟基丁酸9 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 因此它是一种: ( )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10 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 )A. 细胞膜B. 线粒体C. 核蛋白体D. 质粒11 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 )A. 聚–ß-羟基丁酸B. 2,6- 吡啶二羧酸C. 氨基酸D. 胞壁酸12 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孢同时, 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 ( )A. 孢囊B. 伴孢晶体C. 核蛋白质D. 附加体13 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 )A. 脂多糖B. 脂蛋白C. 磷壁酸D. 核蛋白14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 )A. 肽聚糖B. 磷壁酸C. 脂蛋白D. 脂多糖15 细菌的鞭毛是: ( )A. 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B. 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C. 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D. 细菌的繁殖器官16 细菌的芽孢是: ( )A. 一种繁殖方式B. 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C. 一种运动器官D. 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17 支原体的细胞特点是: ( )A. 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B. 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C. 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D. 呈分枝丝状体的原核微生物18 细菌细胞内常见的内含物有: ( )A. 线粒体B. 附加体C. 肝糖粒19 Staphylococcus 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 ( )A. 肽键B. 甘氨酸五肽C. 氢键20 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 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 ( )A. 大肠杆菌B. 支原体C. 放线菌D. 产甲烷细菌21 细菌的细胞核是: ( )A 裸露的DNA分子B D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C R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22 Staphylococcus 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组成中的四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为: ( )A. L-丙氨酸— L-谷氨酸— DAP — D-丙氨酸B. L-丙氨酸— D-谷氨酸— DAP — D-丙氨酸C. L-丙氨酸— D-谷氨酸— L-赖氨酸— D-丙氨酸D. L-丙氨酸— D-谷氨酸— DPA — D-丙氨酸23 下列细菌中能产芽孢的种是: ( )A. Bacillus subtilisB. Staphlococcus aureus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D.E.coli24 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细菌B. 霉菌C. 酵母菌二、判断题:25 苏云金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 可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蛋白质晶体毒素, 亦称它为伴胞晶体. ( )26 好氧性芽孢杆菌的菌体形态呈梭状, 厌氧性芽孢杆菌的菌体形态呈杆状.( )27 鞭毛和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 )28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差异在于细胞壁的构造和成分的不同.( )29 磷壁酸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30 细菌荚膜都是由多糖组成.( )31 细菌的荚膜主要由多糖和果胶类物质组成,也有少数细菌的荚膜成分是纤维素.( )32 经研究证明,各种能形成异形胞的蓝细菌都具有固氮能力.( )33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只含有叶绿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同化CO2合成菌体有机质.( )34 如果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菌体生长、繁殖而成,则称为纯培养.( )35 质粒是独立存在于许多微生物细胞内的核外DNA 分子.( )36 病毒和蛭弧菌都是寄生生物.( )37 支原体是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壁结构与真细菌一样。
原核生物
类质A(lipid A)-由糖磷脂(N-乙酰匍糖胺双糖、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Structure of Lipopolysaccharide
寡糖重复单位 (o 抗原) 核心多糖
脂质A(内 毒素活性主 要成分)
Molecular model of E.coli lipopolysaccharide(LPS)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特殊结构
膜磷壁酸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G+菌特有成分
G+菌细胞壁的磷壁酸
Lipoteichoic acid
Teichoic acid
磷壁酸的功能 因带负电荷,故可与环境中的Mg+等阳离子结合,提 高这些离子的浓度,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 持高活性的需要 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 赋予革兰氏阳性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 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 贮藏磷元素 调节细胞内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防细胞死亡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成 缺壁 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 部分去除:球状体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L型细菌: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的遗传性 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原生质体: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 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得到仅有细胞膜包裹的 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G+形成。 球状体:残留部分细胞壁。 G-形成。
结核分枝杆菌
类脂
蜡质D:
是一种肽聚糖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 作为佐剂,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 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类脂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最新-高中生物 第1章常见原核与真核生物的识别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
常见原核与真核生物的识别原核生物包括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等(谐音记忆:立放一支细蓝子)。
而对于课本中哪些带"菌"字的、带"藻"字的属于原核生物,哪些带"菌"字的、"藻"字的属于真核生物,学生较为模糊,以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扼要总结。
1.细菌和放线菌(1)细菌:从形态上看,细菌一般可以分成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或弧菌),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
教材中涉及的球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杆菌有:大肠杆菌、结核杆菌、乳酸菌、根瘤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醋酸杆菌等。
而常见的螺旋菌有:弧菌(如逗号弧菌)、梅毒等。
(2)放线菌:它与细菌都属于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不同的是放线菌的菌体一般由分枝状的菌丝构成,菌洛呈放射状而得名。
临床和农业上使用的抗菌素大多是利用放线菌生产的,如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庆丰霉素、井岗霉素等。
2.真菌类酵母菌、霉菌、平菇、蘑菇等都属于真菌,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常见的霉菌有:根霉、毛霉、青霉、曲霉、链孢霉等。
3.藻类根据藻体形态结构、所含色素的种类、生殖方式与生活史类型,通常将藻类分成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等。
(1)蓝藻有:念珠藻、色球藻、鱼腥藻、螺旋藻、发菜、地木耳。
(2)裸藻有:扁裸藻、囊裸藻等。
(3)硅藻有:辐射硅藻类、羽纹硅藻类等。
(4)红藻有:紫菜、石花菜、江蓠等。
(4)褐藻有:衣藻、实球藻、团藻、小球藻、水绵、绿球藻、栅藻、盘腥藻、丝藻、刚毛藻等。
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从以上可以看出,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区分。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1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1章知识点梳理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学习科目,也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的下册生物课中,第1章主要讲解了生物界的分类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这一章的重点知识。
一、生物的分类生物能够被分成五个界,分别是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和动植物界。
1.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通常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真核细胞器,DNA位于细胞质中,靠鞭毛或者纤毛运动。
它们分成两个亚界:细菌和蓝藻。
2. 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就是有真核细胞器的生物,其细胞核包含着双倍体的DNA。
真核生物可以分为原生动植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3. 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通过裂生和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原生生物在细胞结构上多样性很大,可分为六个门:原足虫门、放线菌门、滑毛虫门、仙人掌门、裸鞭毛虫门和钟虫门。
4. 菌物界菌物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丝交织而成,没有多细胞体结构。
菌物界分为两个门:真菌门和原鸟嘌菌门。
5. 动植物界动植物界以多细胞结构为特征。
动物植物界的细胞结构更为复杂,拥有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包括营养、运动、感应、生长和繁殖五个方面。
下面就一一进行讲解。
1. 营养营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营养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依靠氧气将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2. 运动运动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肌肉或者细胞鞭毛等器官进行的移动。
运动可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
3. 感应感应是生物对于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感应也分为两种:对内和对外。
对内的感应是指生物对于自身内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例如荷尔蒙分泌;对外的感应是指生物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例如对于光、温度和化学物质的反应。
4. 生长生长是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方面,它是指生物体积、质量和结构等的增加和发展。
部编版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核酸为R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C.诺如病毒在自身体内利用核糖核苷酸来合成遗传物质D.蓝藻和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捕获光能的色素种类相同答案:B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完成的,营寄生生活。
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其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A、新冠病毒的核酸为R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A错误;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NA是双螺旋结构,B正确;C、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RNA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因此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来合成遗传物质,C错误;D、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绵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两者捕获光能的色素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C.在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转换到高倍镜后,一般需用凹面镜、大光圈来调节亮度答案:B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A、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防止损伤镜头,A正确;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B错误;C、换成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正确;D、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一般需要用凹面镜或换大光圈来调节亮度,D正确。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选择题(每题1分,共60题,60分)1.放线菌中可以和植物共生固氮的属是(D )正确A.链霉菌属B.诺卡氏菌属C.小单孢菌属D.弗兰克氏菌属2.芽孢细菌的繁殖是依靠(B )正确A. 芽孢B. 裂殖C. 出芽D. 藻殖段3.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 因此它是一种(C )正确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4.自养细菌中固定CO2的场所是(B )正确A. 类囊体B. 羧酶体C. 异染粒D. 淀粉粒5.原核生物(D )。
正确A. 有细胞核B. 有有丝分裂C. 有线粒体D. 有细胞壁6.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B )。
正确A. 立克次氏体B. 支原体C. 衣原体D. 螺旋体7.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多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是(D )正确A.支原体B.霉菌C.酵母D.衣原体8.溶菌酶破坏的是(A )正确A.G—M之间的β-1,4-糖苷键B.短肽之间的连接C.A、B 都可以D.A、B都不破坏9.中介体是由细菌哪种结构衍生的(B )正确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核质10.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 )正确A.荚膜B.细胞壁C.芽孢D.鞭毛11.微生物在固体斜面上生长的群体称(B )正确A.菌落B.菌苔C.菌膜D.凝絮12.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A )正确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13.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B )正确A.无色B.红色C.黑色D.紫色14.下列耐热能力最强的是(D )正确A.营养细胞B.菌丝C.孢子D.芽孢15.细菌的细胞核是:(A )正确A. 裸露的DNA分子B. DNA 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C. R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D. 有核膜包围的染色体16.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B )正确A. 孢囊B. 芽孢C. 伴孢晶体D. 子实体17.细菌的繁殖主要靠:(A )正确A. 二分分裂B. 纵裂C. 出芽D.孢子18.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A )正确A. 细菌B. 霉菌C. 酵母菌D. 单细胞藻类19.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D )正确A. 球菌B. 螺旋菌C. 放线菌D. 杆菌20.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D )正确A. 异染粒B. 肝糖粒C. 淀粉粒D. 聚-β-羟基丁酸21.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A )正确A. 细胞膜B. 线粒体C. 核蛋白体D. 质粒22.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B )正确A. 聚–ß-羟基丁酸B. 2,6-吡啶二羧酸C. 氨基酸D. 胞壁酸23.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孢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 B )正确A. 孢囊B. 伴孢晶体C. 核蛋白质24.苏云金杆菌为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A )正确A.细菌B.放线菌C.真菌D.病毒25.革兰氏染色结果中,革兰氏阳性菌应为(C )正确A.无色B.红色C.紫色D.黄色26.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C )正确A.增殖B.芽殖C.裂殖D.孢子生殖27.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C )正确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蕃红(复染)28.G-菌细胞壁内不具备的成分是(B )正确A.粘肽B.磷壁酸C.脂蛋白D.脂多糖29.(C )不是鉴别染色。
第1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习题填空题:I .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______细胞壁染色法________,,___质壁分离法__________,,____制成原生质体________和和__用电镜观察超薄切片____等等4种。
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____固定外形______,,___提高机械强度______,,___支持细胞生长和运动______和和___阻拦有害物质进人细胞______等。
等。
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肽聚糖______和和__磷壁酸_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____脂多糖______、、__磷脂______、、___脂蛋白______和和___肽聚糖______。
4.肽聚糖单体是由.肽聚糖单体是由____ N —乙酰葡糖胺____和和__ N-乙酰胞壁酸____以以__β-1,4______糖苷键结合的糖苷键结合的糖苷键结合的____双糖单位______,以,以及__四肽尾______和和__肽桥__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溶菌酶______水解。
水解。
水解。
5.G+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提高Mg 2+’浓度______、、__贮藏磷元素______、、__有利于致病菌的寄生___和__抑制自溶素活力(防止自溶)______等几种。
等几种。
等几种。
6.G-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____脂多糖______、、___磷脂____、、__脂蛋白______和和__蛋白质______。
大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大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的原理和规律,是大二生物专业学习的基础。
在大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并归纳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将对大二生物的第一章内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生物的生命活动。
2.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 细胞膜:分离细胞内外环境,调节物质的进出。
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4. 细胞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各细胞器负责不同的生物学活动,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功能。
5. 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转运、蛋白质合成、能量转换等过程。
细胞通过代谢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二、生物大分子1. 蛋白质:由氨基酸经肽键结合而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包括酶、结构蛋白、运输蛋白等。
2.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等。
是细胞膜的主要组分,参与物质的存储和传递。
3. 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
提供细胞的能量,参与细胞的结构和信号传导。
4. 核酸:包括DNA和RNA。
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基团。
2. DNA的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由DNA聚合酶催化完成。
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3. RNA的结构:与DNA类似,但核糖替代了脱氧核糖,胸腺嘧啶替代了胸腺嘧啶。
4. RNA的功能:mRNA携带遗传信息,tRNA参与蛋白质合成,rRNA结构稳定核糖体。
四、细胞的能量利用1. 细胞呼吸: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来获取能量。
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内,无氧呼吸发生在胞质中。
2.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获取方式。
高一必修一生物一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生物一章知识点高一生物必修一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其中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生物的起源生物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生命形式。
现代科学认为,生物起源于约35亿年前的自然界,最早的生物为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菌和蓝藻,它们繁殖简单,没有真正的细胞器。
2.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每个细胞都具有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反应刺激的能力。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
3.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中,物种逐渐发生变化和演化的过程。
进化主要受到自然选择、变异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提出了进化论并阐述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4. 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古生物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生物分子比较和细菌抗生素抗性等方面的研究。
化石记录了过去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地理分布证明了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是如何演化起来的。
5.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繁殖后代,从而使某种特征逐渐在种群中增加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概念,它解释了许多生物的适应性和物种演化的形成。
6. 物种的形成物种是能够自由繁殖和繁衍下一代的个体群体,当某个物种在演化过程中积累了足够多的变异,并与其他亲缘物种隔离时,会形成新的物种。
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结果。
7.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生物学研究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8. 生物科技与人类生物科技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创造出具有特殊性状的生物体。
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动植物的基因。
这些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9.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各种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1.(2023·广东名校期中)发酵一般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产品的过程。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B.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酸D.制成的食品都需要经高压蒸汽灭菌,目的是延长产品保质期【答案】D【解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制果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30 ℃,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注意后期关闭充气口;制果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时间控制在7~8 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A正确;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C正确;传统发酵食品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会杀死菌种,从而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D错误。
题组二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2.(2023·广东深圳期中)用白萝卜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采用适当方法可缩短腌制时间。
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将白萝卜切成小块B.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C.添加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D.用沸水短时处理白萝卜块,冷却后再加老坛泡菜汁【答案】B【解析】将白萝ト切成小块,可以扩大白萝卜与泡菜水的接触面积,缩短腌制时间,A正确;泡菜制作所需菌种为乳酸菌,制作过程中应保持无氧环境,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不利于腌制,B错误;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C正确;用沸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泡菜品质,冷却后再加老坛泡菜汁也可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 蓝细菌又叫和,是核微生物。
答案:蓝藻蓝绿藻原2. G+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呈色,G-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呈色。
答案:蓝紫红3. 细菌的一般构造包括:、、、。
答案: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4.细菌细胞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占细胞的。
答案:水70%~90%5.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由构成,还有少量。
答案:肽聚糖磷壁酸6.名词解释:芽孢答:是细胞生长中用于抵御不良环境的一个特定阶段,使细胞质和核质凝聚而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抵抗性强结构。
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可重新发育成一个新的营养体,一般为G+菌7.名词解释:伴胞晶体答:细胞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体内形成一个菱形或六边形的碱性蛋白质晶体8.名词解释:发光细菌答:是一类G-性菌,生有极长的鞭毛,兼性厌氧的杆菌和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发出波长为450~499mm的荧光。
多数为海生,主要含有两种特殊成分:虫荧光素酶和长链脂肪醛9.介绍革兰氏染色法的机理答: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复染细胞以后,在细胞壁及膜上结合力不溶于水的结晶紫和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酒精脱色时,G+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的含量较高,且分子交联度紧密。
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为脱色发生明显收缩,而且不含脂类,故酒精不能在细胞壁上溶成大的空洞或缝隙。
所以结晶紫和碘的大分子化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壁,所以细胞保持原来的蓝紫色。
而G-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较低和交联松散,所以酒精脱水时不会发生收缩,而外层结构脂类含量较高,所以酒精能在细胞壁上溶成大的空洞或者缝隙,从而使结晶紫和碘的大分子化合物被溶出体外,而带上复染中沙黄的红色。
10.何谓立克次氏体?它与支原体、衣原体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答: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微生物。
它与支原体的区别是立克次氏体有细胞壁但是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是立克次氏体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合成能力较强,且不形成包涵体。
微生物学-第一章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生物(procaryotes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organisims ):真菌: 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大型真菌— —蕈菌;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细菌的DNA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
第一节 细 菌
⑵ 质粒(plasmid) 质粒: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染色体
以外的遗传成分,为小型环状 DNA 。 质粒已成为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第一节 细 菌
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一层厚度 不定的胶状物质,称为荚膜。
◆ 大荚膜 :较厚,约 200nm,与细胞壁结合紧 密。
第一节 细 菌
第一节 细 菌
◆ 磷壁酸(又称垣酸):是 G+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G+细菌细胞壁构造
第一节 细 菌
(2)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构造 G-较 G+细胞壁复杂,可分两层: ◆ 内壁层:由肽聚糖组成,较薄,约 1-2 层,占细胞干重不到 10 %。 紧贴细胞膜,其肽聚糖组成仅具多糖链和短肽。 肽聚糖: 多糖链: G – M – G – M….. 短肽: L-Ala - D-Glu - DAP - D-Ala ★ 没有肽“桥”,直接由Ala-DAP连接。 ◆ 外壁层:由脂多糖(LPS)构成,是G-所特有的,位于细胞壁最 外层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第一节 细 菌
G-菌:
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 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将类脂溶解后, 在细胞壁上会出现较大的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 出细胞壁,因此,乙醇脱色后,细胞呈无色。再经番红或沙黄等 红色染料进行复染,使 G-菌获得了一层新的颜色 —— 红色,而 G+菌仍呈紫色。
2019版生物第1章-第3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1章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及其建立过程(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注意:①一切动植物≠一切生物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③科学方法:归纳法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注意:①植物没有系统的层次 ②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③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生命系统≠系统 ④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⑤种群:在一定的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中,所有的种群构成了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中,由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注意:①② 物像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同向移动) 2、放大倍数相关的归纳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②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③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镜用法取镜→安放→对光→放玻片标本→调焦→观察 高倍镜用法找: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并调节至清晰 移: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调: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1)分类依据: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原核生物①细菌:绝大多数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为异养生物。
原核生物及其多样性1
原核生物及其多样性【摘要】: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1】,其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和为人类提供广泛的、大量的未开发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原核生物生活在各种生境中,包括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条件下,其仍能进行多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并以我们初步了解的方式同其他生命形式相互作用。
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形式和分化上表现并不突出,而主要表现在物种和基因水平上。
因此,研究原核微生物及其重要性具有主要的意义。
【关键字】:原核生物多样性【正文】:1.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最早是由Chatton提出的,原核生物是指一类无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或类似于细胞的简单组合结构的微生物【2】。
20世纪70年代,Woese和Fox根据不同生物类群细胞中的ssuRNA的序列同源性提出了生物的三域学说,即地球上所有的细胞生物由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生物组成,细菌和古菌都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细胞中无膜围的核和其他细胞器。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3大类病原生物,浸染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例如国内外普遍发生的茄科植物的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有国外危害严重,国内尚未发生的检疫性病害梨火疫病和玉米枯萎病,还有在国内较普遍的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等【3】。
但是原核生物也有着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比如,中国的泡菜制作,就需要利用乳酸菌来发酵。
现在,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原核生物的有利之处。
例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致突变、致畸和致癌这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多数的致癌物就是细菌诱变剂,而且通常的致畸剂量就可引起致突变,加之各种环境因子对原核生物的致突变作用与它对哺乳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有关【4】,原核生物rR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对冰河消退时土壤微生物碳含苗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冰河峰面消退程度和植被盖度均呈正相关【6】。
必修一生物第一章到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很全)
必修一生物第一章到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很全)必修一生物第一章到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很全)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微生物学第1章原核微生物Procaryotes
0.5~1 0.8~1 0.5 x (1~3) (0.5~1) x (1~3) (0.8~1.2) x (1.2~3) (0.3~0.6) x (1~3) (1.5~2) x (10~20)
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基本构造
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核 (Cell nucleus) 细胞质(Cytoplasm)
第1章 原核微生物-1.
•储藏能源和磷源 功能 •降低渗透压 •菌种鉴定
羧酶体(carboxysome)
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大小约10nm(与噬菌体相仿) 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内含物 (p27)
气泡
由一层膜包起来,该 膜由蛋白质组成,含有 重复的蛋白质亚单位。
种蛋白及酶
周质空间 Periplasmic space
gap between plasma membrane and cell
wall (gram-positive bacteria) or between plasma membrane and outer membrane (gram-negative bacteria) periplasm
2. 细菌的特殊构造 (p27) 鞭毛
——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菌毛 性毛 糖被
糖被(glycocalyx) 鞭毛 (flage, 复flaglla) 菌毛(fimbria, 复fimbriae ) 性毛(pili, 单数pilus)
some amino acids are not observed in proteins
溶菌酶、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溶菌酶、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青霉素杀细菌
Penicillin kills bacteria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功能
• 使细胞具浮力 • 有利于吸收溶解氧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核基因组(genom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鞭毛(flagella)与运动
晕斑假单胞菌 (燕麦晕斑病假单胞菌)
定义:
有些细菌表面着生有从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浪 形弯曲的丝状物。
一 -数十根,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着生类型:
荧光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
蔓延 螺菌 (丛生鞭毛) 多刺假单胞菌
缺陷假单胞菌
奇异变形杆菌
单生、 丛生、周生 鞭毛着生的方式和数量一般都是分类鉴定的依据。
功能:生命活动必须的遗传信息
质粒 (Plasmid )
定义: 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的小分子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 MW: 1 ~ 100X106 dt, 几~几十个基因; 遗传工程的重要载体。 功能: 生命活动非必须的遗传信息,次级代谢 分布:游离在细胞质中/附着在细菌染色体上
特性
1. 2. 3. 4. 5. 6. 7. 8. 控制次要性状,自我复制,稳定遗传; 大质粒数量少,小质粒数量多,用氯霉素可扩增; 具互不相容性; 可转移; 可整合; 种类 可重组; 接合质粒 抗性质粒 可清除; 降解质粒 致瘤质粒 共生质粒 细菌素质粒 耐碱性。
例:
志贺氏菌(菌痢)(Shigella sp ) 霍乱弧菌(V. Cholerae ) 大肠杆菌(E. coli )
(4) 性丝(sex pili)
比菌毛稍粗、长,1-4 / cell。 功能:可在不同细胞间传递DNA片段; 某些噬菌体可吸附在性丝上。
细菌以推进方式做直线运动, 以翻腾形式做短促转向运动。
趋化性(chemotaxis)
趋光性(phototaxis)
(3)菌毛(pilus, pili, fimbria)
定义:长在细胞表面的细(7- 9 μm)、 短(< 2 μm)、 多(10- 数百根) 的蛋白质性质的细丝,在G-细菌中较多。 作用:粘附,与致病性有关
不动杆菌 ( Rhizobium trifolii) sp)
三叶草根瘤菌 (Acinetobacter
功能
1. 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环境影响,附着在基质 上; 免受寄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增 强毒力; 2. 细胞外的贮存物质; 3. 具有抗原性,其血清型可作为分类鉴定依据。
成分与应用
1、成分:多糖、果胶类、多肽 2、应用:医药,食品、石油 3、危害:工业生产污染,食品的腐烂
3) 壁膜间隙(周质空间) (periplasmic space)
G+
G-
周质空间的作用
质外酶:周质空间内存在酶 质外酶的功能:养料的吸收 核酸代谢 趋化性 抗药性 细胞的分离等重要功能有关
周质空间的作用
质外酶:周质空间内存在酶 质外酶的功能:养料的吸收,核酸代谢 趋化性,抗药性 细胞的分离等重要功能有关
分裂面只有一个方向
单杆菌、链杆菌 杆菌的排列方式: 单个,链状, 栅状,八字形
3.螺菌(spirilla) 螺旋状 细胞弯曲
程度分为:
弧菌, 螺菌
成逗号状。
4.特殊形态的细菌
柄细菌 鞘细菌(衣细菌)
方细菌 星形细菌
(2) 细菌的大小和体积
细菌体积一般为0.1-5.0μm3;
比较: 酵母菌体积: 单细胞藻类体积: 原生动物体积: 20-50μm 3 , 5-15×103μm 3 1-5×104μm 3
链球菌-溶血链球菌 ( S. Hemolyticus)
四联球菌-四联小球菌(M. tetragenus) 八叠球菌-尿素八叠球菌(S. ureae)
肺炎双球菌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2.杆菌 (bacillus)
长杆似丝,短杆似球,直杆,弯杆。 末端 形状不同,平齐,稍圆。 每种杆菌直径恒定,长短有变, 大小: 0.5—1.0 X 1.0—5.0um
细菌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
球菌: 直径 0.5-2μm 杆菌: 宽×长 0.5-1.0×1.0-5.0μm 弧菌: 宽×长 螺旋菌:宽×长
最大的细菌:为“纳米比亚硫磺珍珠”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长度一般在 0.1-0.75mm,相当于果蝇头部大小; 最小的细菌:直径最小为50nm的纳米级细菌。 超微型细菌:-10nm,约100年才分裂一次
4)缺壁细菌:原生质体(protoplast)、原生 质球 (spheroplast)和L型细菌
原生质体:G+ 人为除壁,理化因素 原生质球:GL型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细胞壁的一 类微生物。 细菌滤器,菌落呈煎鸡蛋形 医学上有一定的意义:不可过滤除去;不可有效 地达到医治目的 支原体
Beijerinckia indica 的PHB颗粒
T D Brock: p683
异染粒
鼠疫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硫粒
泥生绿菌(Chlorobium limicola)
磁粒
(4) 拟核和质粒
特点:无核膜,有明显的核区 实质:一条环状的DNA分子密集缠绕而形成的 无一定形态的结构 组成:DNA: 60%, RNA: 30%, Pr: 10%
第1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蓝藻、蓝绿藻) 其他代表性原核微生物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的特征;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掌握其他原核微生物与细菌的异同; 了解细菌的代表属。
第一节 细菌
一. 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一) 形态、排列和大小 (1) 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 螺旋状。
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1.球菌(coccus, cocci)(0.5-2μm)
根据-分裂面的相互关系:
小球菌-尿素小球菌(M. ureae) 双球菌-肺炎双球菌(D. pneumonia) 脑膜炎双球菌 (D. Intracellularis)
G+和G-的电镜图片
G+
G-
G+和G-的区别
G+
紫色 一层
G–
红色
肽聚糖 壁膜间隙
二层 肽聚糖 外膜层 壁膜间隙
周质空间
G+和G - 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比较
G+
G-
肽聚糖
肽聚糖(peptidoglycan) 是一种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网 状)是大多数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特有的成分。 基本组成: N-乙酰葡萄糖胺(NAG) N-乙酰胞壁酸(NAM) 四肽 G+ L-丙-D-谷-L赖-D-丙 G二氨基庚二酸(DAP) (五肽桥/甘氨酸五肽 )
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结构
NAM
NAG
AA
Structure of Prokaryotes cells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
50-80%
层次多 –多层网状结构
四肽 五肽桥 磷壁酸 (teichoic acid) G+ 特有的成分 成分:多聚磷酸甘油、 多聚磷酸核醇 (负电) 作用:增加交联度、吸附阳离子
2.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糖被-荚膜与粘液 鞭毛 菌毛、性丝 芽胞
(1)糖被-荚膜(capsule)与粘液(slime)
荚膜:一定条件下细菌在细胞壁外形成的一层无色透明或 不透明的外缘明显的(胶状)物质; 粘液 : 外缘不明显的、向基质扩散的物质; 菌胶团:多个细胞被包裹在一个共同的荚膜中这一复合体
细胞壁内,包被着细胞质的一层透明、柔软的、有一 定弹性的半透性的生物膜 厚 8nm,占细胞干重的10%
1)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膜占细胞干重的10%, 其中: 脂 类 20% - 50% 蛋白质 50% -75% 糖 类 1.5% - 10% 脂类: 低温型微生物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高温型微生物含较多饱和脂肪酸 蛋白质:表面蛋白(外周蛋白、外在蛋白)20-30% 结构蛋白(镶嵌蛋白、固有蛋白)70-80%
意义
药物的敏感性: 青霉素—— 阻止肽聚糖合成:四肽-甘氨酸五肽 溶菌酶—— β-1-4 键 机械强度 菌体抗原— O-抗原 G- 脂多糖 半抗原 G+ 磷壁酸 噬菌体的吸附— G+ 磷壁酸 分类、应用意义
Archaebacteria cell wall
(2) 细胞膜(cell membrance)
革兰氏染色——丹麦人Gram 1884 根据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类——G+和G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经验染色法,差别染色法。
NEGATION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步骤
初染:草酸胺结晶紫 1分钟 媒染:碘液 1分钟 脱色:95%酒精 30-60秒 复染:蕃红 2-3分钟 结果:紫色—— 革兰氏阳性( G+ ) 红色—— 革兰氏阴性( G- )
载色体:光合细菌
羧酶体:自养细菌 气 泡:水生细菌
光合作用
固定CO2 调节浮力
1)间体: 细菌细胞膜内陷形成的管状或囊状的结构
功能:1.横隔壁和壁的形成、DNA复制位点, 与细胞分裂有关; 2.拟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中心; 3.参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4.参与芽胞的形成.
2) 类囊体 ( thylakoid ) 蓝细菌细胞中光合色素附着处,光合作用的场所. 3) 载色体 (chromatophore) 光合细菌中光合色素和有关酶类的附着位点,光合作 用场所. 4) 羧酶体 (carboxysome) 自养细菌特有的一种多面体, 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 膜包围,内含同化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固定CO2场所. 5) 气泡 (gas vesicle) 某些水生细菌调节浮力,适应最佳水层位臵的结构,蛋白 质为主的膜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