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维修工学结合中模拟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维修工学结合中模拟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但由于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脱轨,学生去到企业实习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尝试在手机维修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际生产操作的模拟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工作背景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模拟情境下进行系统的组织生产、操作工艺、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实训,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
[1]
1 模拟教学的内涵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某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仿真工作场景,学生在这个背景中扮演职业岗位角色。
学生在典型的体验式背景下进行模拟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为以后踏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准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2]
2 模拟教学的可行性
在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两年在学校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一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实习这种“2+1”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前两年没机会对企业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无法学到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技能。
第三年到企业实习,由于企业生产任务、场地因素、企业对实习生的接待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实训不能在一个系统化、可控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开展。
而模拟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生产环境,不但能保证学生有机会进行系统的生产工艺技能、安全操作、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专业学习,而且还让实训的可控制性和可调节性得到了保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将生产任务进行典型化,让学生对生产的整体流程进行体验(而不是生产中的流水线,每人只能做其中的一个小环节),并且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调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行模拟教学的过程中,能让所有的学生在工作练习进度上保持同步,
学生在了解某项工作任务时能对工作任务的全部内容和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学习,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现场较难实现的。
进行模拟企业实践进行教学的方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 模拟教学的实施
笔者在手机维修课程中进行模拟教学的实践,具体实施如下。
3.1 实训方案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实训任务进行典型化处理,设置为以下模块。
3.1.1 手机维修基础
任务一:电路元件焊接工艺。
任务二:拆装工艺。
任务三:电路电压及主要信号测试。
3.1.2 手机故障维修
任务一:软件故障的分析与检测。
任务二:硬件故障的分析与检测。
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将故障进行典型处理,重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比如在进行手机不开机故障维修时,先从手机开机的必要条件入手。
手机开机的必要条件是:CPU、13 MHz信号、工作电压、维持开机信号、开机软件及参数,其中任一要素不正常,都可能造成手机不开机。
在学生理解了造成不开机的原因之后,教师根据可能造成不开机的各种情况给学生设置各种不开机的故障,模拟真实的手机维修情境,要求学生以一名专业维修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训,一般是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并利用所学的手机信号测试知识,借助仪器测试判断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从实际操作来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主动性很高。
3.2 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3.2.1选择典型实训对象
在实际手机维修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是各种品牌不同的故障维修,小至更换显示屏,大至复杂的软硬件故障,在实际环境中不可能拿客户的手机来做实验品,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款较典型的手机来做为学生实训的对象。
虽然现在的手机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功能也越来越多,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却是相通的,只要搞通某款机型的手机,解决其他机型的手机故障时也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3.2.2 营造模拟生产车间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工作场所,我们模仿工厂生产环境,在实训室建立了模拟生产车间。
在模拟生产车间严格按实际生产车间的要求布置,并制定了车间管理条例,学生到实训室如同在生产车间,必须严格遵守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定。
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后期的反馈中也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2.3 学生分组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每4~6名学生分为一个工作小组,设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协助老师的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员、生产车间卫生监督员。
老师、实训室老师则为管理人员(负责整个实训车间的实训工作安排、组织、指导等),科代表为管工(协助老师的工作,负责学生考勤、车间卫生劳动安排等)。
3.2.4 学习工作页
在每次开展新的实训任务之前,笔者将编写好的工作页发放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工作页。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结合学习任务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理论知识指导学习任务的开展。
小组讨论出学习任务开展的方案(如学习任务是小组成员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如何开展小组评价等)。
同时做好材料、工具的准备工作,保证学习任务能顺利完成。
3.3 实训实施阶段
以上面提及的手机不开机故障维修为例。
第一步:利用万用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对手机信号进行测试,将测试的电压值、信号进行记录,并对比参考电压和参考信号值,当发现异常的电压或信号可初步判断故障所在的大致原因。
第二步:找到测试点的所在电路,对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
第三步:找到故障的具体原因后,对故障进行处理,如元件烧坏则需更换元件,软件故障则需进行写码维修。
第四步:维修后对手机进行检查,查看修好的手机是否能正常开机,手机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是否正常。
在整个实训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遇到问题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如果在小组内部讨论后仍解决不了问题,可向教师求助,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3.4 实训过程记录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填写实训生产过程记录报告,将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求及自己完成的结果如实的记录下来。
表中的检测结果由学生个人来填写,填写的依据是完成的任务是否符合学习任务的要求。
采用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对工作的结果有据可依,同时这种记录方式操作简单,能直观的看出学生在每次实训课完成的情况,便于学生跟踪学生每次实训的情况,为下一项实训任务的开展做好跟踪记录。
3.5 评价反馈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评价反馈表,对学生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安全操作、小组协作情况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学生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
采用评价反馈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安全操作、小组协作精神提出了规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通过在手机维修工学结合课程中开展模拟教学法,采取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有机结合的方式,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从毕业的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情况反馈来看,学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实际专业操作能力,得到企业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徐静.模拟教学法的内涵阐释[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