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甘肃省嘉峪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峪关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回答1—10题
1.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其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
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漏(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
这实质表明() A.明政府重视农具的更新 B.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C.中国南北方农具差异大 D.明末农用动力发生了质的改变2.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风力水车3.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度的瓦解
4.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5.“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精美的青铜酒器
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胎质细洁的白瓷
6.《鹿鼎记》里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所有收入归皇室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7.下列材料描绘的现象出现于宋代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C.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8.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9.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
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
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
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0.1793年,英国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并拜见了乾隆帝。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使团在中国活动场景的是()
A.乘坐蒸汽船从沿海快速北上 B.与中方就是否向乾隆磕头而争执不休
C.进入北京城后入住英国使馆 D.接到国内来电获悉英国已向法国
宣战
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回答11—20 题
11.《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
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
”“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
A.政治和军事动机 B.经济和政治动机C.经济和宗教动机 D.政治和宗教动机
12.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
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
这一史实可以作证的历史现象是(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物种大交换 D.美洲大开发13.《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英国进行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4.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
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15.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
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
这说明()
A.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B.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C.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16.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概括正确的是( )
A.生产工具革命一生产组织形式革命一生产动力革命一交通运输革命
B.生产动力革命一生产组织形式革命一生产工具革命一交通运输革命
C.生产组织形式革命一生产动力革命一交通运输革命一生产工具革命
D.交通运输革命一生产动力革命一生产工具革命一生产组织形式革命17.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 )
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D.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18.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19.18世纪,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B.荷兰法国葡萄牙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D.西班牙荷兰法国
20.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关其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扩大了生产规模B.减少了恶性竞争C.改善了管理水平D.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回答21—25 题
21.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22.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23.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家乡南通创办了大坐纱厂。
该厂创办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政府经济政策的放宽 B.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C.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 D.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2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
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
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
材料反映了()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
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
C.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
D.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
2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回答26~30题。
26.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标志着:()A.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B.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C.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D.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7.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28.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29.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
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
右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
章节应属于()
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
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
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
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
30.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
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回答31—35题。
31.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其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
C.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32.1913年1月,《大公报》发文描述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33.“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
A.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B.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C.传统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34.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
”
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 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
认可
35.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很多,包括:()
①西方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②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③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化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回答36—40题
36.“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上述材料表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A.使人们陷入绝望 B.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导致社会贫富加剧引发社会冲突 D.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37.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
“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
”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A.扩大就业机会 B.缓和社会矛盾 C.恢复发展生产 D.保护资源环境38.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里的“安全网”指( )
A.计划经济体制 B.“混合经济”C.“福利国家”制度 D.欧洲联盟
39.二战后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乎均周期越来越长,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第三产业的兴起 B.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D.知识经济的兴起教学
40.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新变化表明:( )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也就是进入到了垂死的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彻底解决了自身固有的矛盾
C.由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
D.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卷Ⅱ(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40分)
41.(20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农业,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
中国以农立国,直到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仍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唐代孟郊《织妇辞》
材料二:"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材料三: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四: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
材料五:凤阳,到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 80年代凤阳花鼓词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为保证其发展,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2分)试谈这一政策对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2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那一历史事件?(2分)
(4)材料四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2分)简要分析它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分)
(5)料一中说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从凤阳开始的改革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材料一,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2分)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2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2分)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有何影响?(2分)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又分别有何影响?(2分)
(4)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2分)罗斯福所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2分)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2分)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总共60分)
1-5:BCCDC 6-10:CDADB
11-15:CACDD 16-20:ABADB
21-25:DADCC 26-30 :DDCDB
31-35:CADBA 36-40:AACBD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41(20分)⑴小农经济(2分);重农抑商政策(2分);
阻碍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
⑵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2分)外国资本主义侵入(2分)
(3)历史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
(4)新乐园:人民公社。
(2分)
消极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下降。
(2分)
(5)含义: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的实行包产到户。
(回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2分)
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全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任答两点得2分)
42.(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
(2分)
影响: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引起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分)
(2)地位:英国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
(2分)主要原因: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并拥有广大殖民地。
(2分)
(3)从工场到工厂、垄断组织出现(公司的出现)(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2分)
(4)意思: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2)
最严重的缺点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分)
并不是最严重的缺点,最严重的缺点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