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数是20以内的质数?()
A. 12
B. 15
C. 17
D. 20
2. 13和15中间的数是()
A. 13
B. 14
C. 15
D. 16
3. 9加上8等于()
A. 17
B. 18
C. 19
D. 20
4. 下列哪个数是10的倍数?()
A. 23
B. 25
C. 30
D. 32
5. 5的倍数中,比20大的最小数是()
A. 21
B. 22
C. 23
D. 25
6. 下列哪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
A. 12
B. 15
C. 18
D. 20
7. 100以内的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3的数是()
A. 53
B. 35
C. 63
D. 36
8. 下列哪个数是3的倍数?()
A. 27
B. 28
C. 29
D. 30
9. 8减去6等于()
A. 2
B. 3
C. 4
D. 5
10. 下列哪个数不是2的倍数?()
A. 14
B. 16
C. 18
D. 19
二、判断题:
1. 20以内的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
2. 17是20以内的最大质数。

()
3. 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偶数。

()
4. 10的倍数的个位数一定是0。

()
5. 11和12都是质数。

()
6. 100以内的数,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2的数是32。

()
7. 18减去9等于9。

()
8. 20以内的数,个位上是5的数都是5的倍数。

()
9. 7乘以6等于42。

()
10. 100以内的数,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0的数是70。

()
三、计算题:
1. 23 + 17 =
2. 45 28 =
3. 9 × 6 =
4. 81 ÷ 9 =
5. 5 + 6 × 2 =
6. 24 ÷ 4 3 =
7. 7 × (5 + 2) =
8. 50 8 × 2 =
9. 64 ÷ 8 + 7 =
10. 4 × (9 5) =
11. 36 ÷ (6 2) =
12. 3 × 3 + 8 =
13. 72 ÷ 8 4 =
14. 5 × 5 10 =
15. 90 ÷ 10 + 2 =
16. 8 + (6 × 4) =
17. 100 25 × 2 =
18. 63 ÷ 7 + 5 =
19. 9 × (4 + 1) =
20. 75 15 ÷ 3 =
四、应用题:
1. 小华有18个苹果,他给了小丽一些后,还剩下9个,小华给
了小丽多少个苹果?
2. 一辆公交车上有15个人,第一站上来了8个人,第二站下去
了5个人,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
3. 小明有4个篮球,小刚有比小明多2个篮球,小刚有多少个篮球?
4. 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他需要几天看完这本书?
5. 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铅笔2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钱?
6. 一个班有25个学生,其中有10个女生,这个班有多少个男生?
7. 一个水果店有20个苹果,如果每5个苹果装一盒,这些苹果
可以装几盒?
8. 小强有12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他还剩下多少钱?
9.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 小明有15个糖果,他每天吃3个,这些糖果可以吃几天?
三、计算题答案:
1. 40
2. 17
3. 54
4. 9
5. 17
6. 5
7. 63
8. 34
9. 11
10. 24
11. 9
12. 17
13. 5
14. 15
15. 12
16. 32
17. 50
18. 14
19. 45
20. 70
四、应用题答案:
1. 9个
2. 18人
3. 6个
4. 6天
5. 10元
6. 15个
7. 4盒
8. 4元
9. 22厘米
10. 5天
1. 基本算术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3. 整数的认识:理解数字的意义,数的组成和分解
4. 简单的应用问题: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决方法
各题型所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详解和示例: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识别质数、倍数、以及基本的算术运算。

示例:判断哪个数是10的倍数,需要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判断题:考察学生对数学事实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数学规则的理解。

示例:判断两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否一定是偶数,需要学生了解奇偶数的性质。

计算题:考察学生的基本算术运算能力,以及运算顺序的理解。

示例:解决5 + 6 × 2这样的题目,学生需要知道先进行乘法运算。

应用题: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解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以及得出正确答案。

示例:解决公交车人数变化的问题,学生需要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套练习题,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整数运算、数学概念和应用问题的理解,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数是20以内的质数?()
A. 12
B. 15
C. 17
D. 20
2.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A. 2
B. 3
C. 6
D. 9
3. 9+6=(),8+7=(),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A. 15, 15
B. 15, 16
C. 16, 15
D. 16, 16
4. 一个苹果重100克,5个这样的苹果重()克。

A. 500
B. 1000
C. 1500
D. 2000
5. 3+52=()
A. 4
B. 6
C. 7
D. 8
6. 下列哪个图形是长方形?()
A. 圆形
B. 正方形
C. 三角形
D. 长方形
7. 2的3倍是多少?()
A. 6
B. 8
C. 10
D. 12
8. 9÷3=()
A. 2
B. 3
C. 4
D. 6
9. 10以内最大的偶数是()
A. 8
B. 9
C. 10
D. 11
10. 下列哪个数是4的倍数?()
A. 11
B. 12
C. 13
D. 14
二、判断题:
1. 1+1=3()
2. 5的3倍是15()
3. 9比7大()
4. 100克比50克重()
5. 6+6=12()
6. 4×4=16()
7. 8÷2=4()
8. 3和4是互质数()
9. 20以内的质数有10个()
10. 10个10相加等于100()
三、计算题:
1. 7 + 8 × 2 =
2. 45 ÷ 5 3 =
3. 100 25 × 2 =
4. 36 ÷ 4 +
5. 9 × (7 4) =
6. 64 ÷ 8 ÷ 2 =
7. 15 6 + 9 =
8. 14 ÷ 2 + 7 =
9. 5 × 5 10 =
10. 12 + 18 ÷ 3 =
11. 21 ÷ 3 × 2 =
12. 8 + 4 × 2 =
13. 60 ÷ (6 2) =
14. 7 × 7 35 =
15. 18 ÷ 2 + 4 =
16. 9 × 3 12 =
17. 100 ÷ 25 × 2 =
18. 6 × 6 ÷ 3 =
19. 24 ÷ 4 + 8 =
20. 5 × (8 3) =
四、应用题:
1. 小华有20个糖果,他分给小明5个,小华还剩多少个糖果?
2. 一个篮子里有18个苹果,如果每个篮子放6个苹果,需要几
个篮子?
3. 小刚买了3个铅笔,每个铅笔2元,小刚一共花了多少钱?
4. 一本书有40页,小明每天看8页,他需要几天看完这本书?
5. 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5辆自行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6. 一个班有25个学生,如果每排坐5个学生,需要几排座位?
7. 小红有15元钱,她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5元,她还剩多少钱?
8.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9. 小明有12个球,他给了小华一些球后,自己还剩6个球,小明给了小华多少个球?
10. 一个水果店进了30个橙子,如果每天卖6个橙子,这些橙子可以卖几天?
三、计算题答案:
1. 23
2. 6
3. 20
4. 9
5. 27
6. 4
7. 16
8. 11
9. 35
10. 16
11. 14
12. 20
13. 10
14. 28
15. 14
16. 15
17. 8
18. 12
19. 14
20. 25
四、应用题答案:
1. 15个糖果
2. 3个篮子
3. 6元
4. 5天
5. 10个轮子
6. 5排座位
7. 10元
8. 24厘米
9. 6个球
10. 5天
本套练习题涵盖了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简单的乘除法应用、以及初步的长方形周长概念。

各题型知识点详解和示例:
选择题:
质数概念: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

例如,17
是质数,因为它只能被1和17整除。

最大公因数: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的因数。

例如,18和
24的最大公因数是6。

基本加减法:考察学生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

例如,9+6=15,
8+7=15。

判断题:
基本算术运算正确性:考察学生对算术运算结果的判断能力。

例如,1+1=3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2。

倍数的概念:一个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例如,5的3倍是15,即
5×3=15。

数的大小比较:考察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例如,9比7
大是正确的。

计算题: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如,7 + 8
× 2 = 23,先算8×2=16,再加7。

乘除法应用:考察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45 ÷ 5 3 = 6,先算45÷5=9,再减3。

应用题:
实际问题解决: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小
华有20个糖果,分给小明5个,用减法计算205=15。

乘法分配律:考察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例如,小刚买3个
铅笔,每个2元,用乘法计算3×2=6元。

除法应用:考察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一本书40页,每天看8页,用除法计算40÷8=5天。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
1. 在下列数中,哪个数最小?( )
A. 5
B. 7
C. 3
2. 13减去5等于多少?( )
A. 8
B. 10
C. 12
A. 15
B. 16
C. 17
4. 下列哪个是偶数?( )
A. 7
B. 8
C. 9
5. 小华有10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
A. 7
B. 8
C. 9
6. 4乘以3等于多少?( )
A. 12
B. 13
C. 14
7. 18除以3等于多少?( )
A. 5
B. 6
C. 7
8. 下列哪个是质数?( )
A. 4
B. 5
C. 6
9. 下列哪个是合数?( )
A. 11
B. 12
C. 13
10. 下列哪个数能被2整除?( )
A. 15
B. 16
C. 17
二、判断题:
1. 2加3等于5。

()
2. 10减去7等于3。

()
3. 4乘以6等于24。

()
4. 9除以3等于3。

()
5. 7是质数。

()
6. 12是偶数。

()
7. 20减去8等于12。

()
9. 3乘以4等于12。

()
10. 18除以3等于6。

()
三、计算题:
1. 8 + 9 =
2. 15 7 =
3. 4 × 5 =
4. 20 ÷ 4 =
5. 6 + 7 4 =
6. 9 × 3 ÷ 3 =
7. 12 + 8 5 =
8. 18 ÷ 2 + 3 =
9. 7 × 2 5 =
10. 15 ÷ 3 + 4 =
11. 6 × 6 8 =
12. 24 ÷ 3 + 2 =
13. 9 + 8 ÷ 4 =
14. 5 × 5 10 =
15. 16 ÷ 2 3 =
16. 7 + 6 × 2 =
17. 12 ÷ 4 + 5 =
18. 8 × 2 7 =
19. 20 ÷ 5 + 6 =
20. 9 3 × 2 =
四、应用题:
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一些后还剩5个,他吃了多少个?
2. 小红有8个橘子,她给了小蓝4个,小红还剩多少个?
3. 一本书有20页,小明已经看了8页,他还剩多少页没看?
4. 一个篮子里有15个鸡蛋,妈妈拿走了5个,篮子里还剩多少个?
5. 小华有12块糖果,他分给小明3块,小华还剩多少块?
6. 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其中有10个男生,这个班级有多少个女生?
7. 小刚有5元,他买了一个3元的铅笔,他还剩多少钱?
8.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 小丽有7个球,她又买了3个,现在她有多少个球?
10. 一个钟表上,分针走了30分钟,它走了钟面的几分之几?
三、计算题答案:
1. 17
2. 8
3. 20
4. 5
5. 10
6. 9
7. 15
8. 11
9. 9
10. 9
11. 28
12. 10
13. 11.5
14. 15
15. 5
16. 19
17. 9
18. 5
19. 8.5
20. 3
四、应用题答案:
1. 5个
2. 4个
3. 12页
4. 10个
5. 9块
6. 10个女生
7. 2元
8. 18平方厘米
9. 10个球
10. 一半
1. 加减法:基础的四则运算之一,涉及题目120,主要考察学生对整数加减运算的掌握,以及是否能正确计算。

2. 乘除法:基础的四则运算之二,涉及题目3、4、6、11、12、14、15、16、19,主要考察学生对整数乘除运算的掌握,特别是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3. 混合运算:涉及题目5、7、8、9、10、13、17、18、20,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加减乘除的顺序进行计算,以及是否能处理简单的带有括号的运算。

4. 应用题:涉及题目110,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量关系、简单的几何计算和分数概念。

各题型知识点详解和示例: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如偶数、质数、合数等,以及基本的计算能力。

判断题:考察学生对数学事实的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数学命题的真伪。

计算题:通过直接的算术运算,考察学生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准确性。

应用题:通过设置生活场景,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剩余数量、面积、时间等,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能进行计算,还能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