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二)
年级:高二编写:谢宗初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2. 3 【复习目标】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2、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要点解读】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在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以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歌创作,成为最为耀眼的明星。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委婉深情的吟唱,孤诣独往的情怀,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华美的乐章。

《蜀道难》是“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

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

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

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

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马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方法指导】
1、多朗读,熟读成诵。

诗歌朗读时要注意古诗节奏的划分。

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常见的五言为“二三”式,七言为“四三”式。

二是按音节划分,五言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如“山气/日夕/佳”““客路/青山/外”。

七言为“二二一二”式或“二二二一”式,如“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

2、结合注释大致知道诗歌的意思,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感情,形成整体感。

3、从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语言特色等三方面来品味诗歌的语言。

4、反复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杜甫诗三首》
【复习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知识积累】
1.解说文题、背景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本课选读的是第三首,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登高》也是杜甫在夔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

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

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2
3、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有《杜少陵集》。

4、字音字形
秋兴xìng 塞上sài 孤舟一系jì催促cuī寒砧zhēn 群山万壑hè朔漠shuò青冢zhǒng 省识春风面xǐng 渚清沙白zhǔ千载zǎi 繁霜鬓bìn
5、重点词语
秋兴:借秋天的景物感物抒怀。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连天。

他日:往日。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省识春风面:省,才;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渚:水中小块的陆地。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艰难:诗中兼指国运和自身的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繁霜鬓:像厚重白雪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首诗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3.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达标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伤(diāo)渚清(zhǔ)霜鬓(bìn)
B.暮砧(zhān) 千载(zài) 塞上(sài)
C.青冢(zhǒnɡ) 憔悴(qiáo) 朔漠(sù)
D.环珮(péi) 潦倒(liáo) 万壑(h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白帝城高急暮砧B.玉露凋伤枫树林
C.环珮空归夜月魂D.丛菊两开他日泪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来)
巫山巫峡气萧森(萧瑟阴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冷漠)
画图省(曾经)识春风面
C.渚(水中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下
D.艰难苦恨(极为怨恨)繁霜鬓
潦倒(衰颓,失意)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B.百年多病独登台
C.艰难苦恨繁霜鬓D.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文学常识填空。

(1)近体诗,与______诗相对,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杜甫,字子美,唐代______主义诗人,曾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______。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世称他为“______”。

7.名句填空。

(1)(2009天津高考,14)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

(2009安徽高考,10)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

(3)(2009福建高考,1)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