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山东省临沂市第四实验小学解苗苗张真真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展开深入研究,阐述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可行性因素,然后通过合作学习中的问题,重点阐述几点优化策略,比如分工合理和职责明确、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等,创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彰显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学对语文人才的培养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强大推动下,对小学语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一、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内涵
合作学习已经成了重要的教学变革方法之一,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结合各组情况,将相应的学习任务分配下去,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分析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上来。
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学习为主,不断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借助协调活动,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并奖励小组。
合作学习的应用,对于调动教学氛围具有极大的帮助,可以确保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并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上来,所以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积极推广和使用。
(二)必要性分析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述的形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严重缺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的应用,可以将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有效调整,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协调,确保学生学习探究热情的稳步
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强化的过程中,在
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和
理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积
极打造出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点。
以往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很难将学生
的学习热情提升上来,进而极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懒
惰心理的出现,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
力的提升。
因此,加强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中合作学习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明确的组织分工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明确分工发挥的
作用不可小觑,而在合作学习分工中,教师扮演着极
其重要的角色。
一些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
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角色,很难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由于分组的合理性严重缺失,很难对学生的互动学
习效果进行有效促进。
(二)缺少完善的合作学习形式和内容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小组讨论,采用了比较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兴趣提升上来。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
程中,一些教师尚未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一定
程度上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同虚设,所设置的
问题与学生实际情况出现了极大的差异性,进而不
利于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同时,一些教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过于放纵学生,并没有将自
身的引导性和监督性角色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学生
在讨论过程中,也没有结合原定的讨论方向进行,注
意力与既定的讨论目标背道而驰。
基于此,始终导
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对课堂教学的顺
利进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有待提升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上,教师“一言堂”
现象仍
123
TIANJIN EDUCATION
然比较显著,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没有表达出来,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推进,导致教师和合作学习进度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使合作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
三、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一)分工合理和职责明确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要从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职责进行合理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长要发挥出自己“带头人”的角色,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灵活应对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对于小组成员来说,也要明确分工,将相应的职责落实到位,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从而给予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强有力的保障。
(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助性和合作性,所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
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促进组合素养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确保学生提高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促使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望天门山》过程中,教师内容自身属于一个故事,所以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此进行思考和探索,确保相应的结论顺利得出来。
然后教师要指派一名学生上台发言,而教师要指出学生发言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更好地进行完善和优化,由教师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
对于小组合作表现优越的小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如果表现情况欠佳,教师也不应过于指责,以免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影响。
(三)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1.问题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也可以叫做问题合作,主要是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
在问题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将自身扮演的角色充分彰显出来,设置与文内容联系较大的问题,而问题设计主要在直接回答型、合作回答型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直接回答型主要是指在学生独立思考以后,教师要指定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对于避免出现不平衡式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而合作回答型要求教师要合理设定小组,将分工任务和时间进行确定。
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们,请你们阅读并讨论5分钟,然后将这篇文章的重点句画出来”。
然后诸多学生都认为“这个生着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为重点句,其中,对“金色的光芒”进行分析,其一,主要是指在夕阳的照耀下,鱼钩上的红锈发出的光芒是金色的;其二,老班长的精神品质和感人精神。
针对第一层含义,大多数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回答,而第二层含义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在不断讨论和交流中,将答案得出来,进而充分理解全文的思想和内容。
2.引导性教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以免学生的思想认知出现偏差。
比如在学习《孔子拜师》过程中,针对学习性内容,教师要善于集中整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加强对学生礼仪和谦虚等认知的正确传输。
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拜师的意义是什么?”“孔子遇到问题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方式?”基于此,可以确保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并致力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要想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确保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进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升上来。
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对心目中的校园的印象和感受。
基于此,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对于小学生来说,普遍具有渴望被认同的心理认知,通过不断交流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有助于合作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教学水平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要提高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将互动、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打造出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李芳
)124
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