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蓄冰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动态冰蓄冷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 国科 学 院 广 州 能 源研 究 所 广 州 5 04 ) 。中 16 0
摘 要 : 于动 态冰 蓄冷 空调 系统结 构和控 制要 求 的分 析 , 绍 了一 个 分布 式 控 制 系统 的设 计 。 基 介
20 0 8年 第 6期 总第 1 6期 6
低 温 工 程
CRYOGENI CS
NO 6 2 08 . 0 S m No 6 u .1 6
基 于 P C和触 摸 屏 的动态 冰 蓄冷 空调 控 制 系统 设计 L
徐 今 强 , 肖 睿 黄 冲 董 凯军 冯 自平
中 图分 类 号 :P 5 ,P 7 .2 T 67 T 23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06 1 (0 8 0 .000 10 .56 2 0 )604 —5
De i n o y a i c - t r g i - o dii n n o t o y t m s d o sg f d n m c i e s o a e a r c n to i g c n r ls s e ba e n
( C ieeA a e f ce c s u n z o n tueo n ryC n es n G a gh u5 0 4 ,C i ) hn s c d myo i e a gh u Is tt f eg o v r o , u n z o 1 6 0 hn S n G i E i a ( rd a c o l fC ieeA a e fS i c s e ig1 0 4 ,C ia G a u t S h o o hn s c d myo ce e ,B in 0 0 9 hn ) e n j
基于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
广西民族大学第二次综合课程设计报告论文题目: 基于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年级: 2007级学号: 107263010113学生姓名: 黄毅指导教师: 廖义奎设计时间: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基于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摘要:本课程主要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测量出蓄水池的温度以及缺水满水。
可以自动控制进水和出水,进出水先用手动倒水进去和手工放水模拟,要求当水满时自动控制停止抽水。
同时,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抽水和放水,并把以把测量的数据通过RS232接口传到上位机电脑上并在电脑上显示出来。
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蓄水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地区,而如何合理地控制电机抽水以便控制蓄水池的水量,成为了必需解决的问题。
而本课程设计的基于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提供了方案。
此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任务:一、微控芯片的选择。
二、数据现示的方式。
三、水位的ADC采样和水温的测量。
四、电脑上位机控制。
五、按键和电机开关的控制选择方式。
2 系统功能分析一个完整的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一、为使用户界面友好,则应该用显示器件显示相应的操作信息。
比如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应有相应的电源指示灯;电源插座、USB下载线接口、按键等最好分布在电路板的边缘,以方便操作。
二、为保证焊接器件和安装USB下载线时不被误操作,相应的地线应尽量加粗。
三、为更好地显示继电器工作与否,最好在继电器在工作时有指示灯的提示。
3 系统硬件实现方框图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基于51单片机的蓄水池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4 系统硬件的方案比较和选择 4.1微控芯片的选择。
STC12C5A32S2单片机具有32个IO 口,共4个并行8位IO ,P1~P3,其中P1口的第二功能为模拟数字转换输入通道,可以通过特殊功能寄存器选择P1口的具体功能。
单片机蓄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蓄冰系统控制电路硬件设计【摘要】蓄冰系统控制电路是蓄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
而目前MCS—51单片机系列是我国单片机应用的主流机种。
本篇论文以5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对单片机在蓄冰系统控制电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主要介绍如何使用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一个能实现对蓄冰系统进行制冰、融冰等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硬件控制电路。
该控制电路是通过对蓄冰桶出口液体温度,室内房间温度,实时时间等信号的采集分析与人为的按键设置来实现对蓄冰系统的电磁阀,电动阀,制冷机组,循环泵等的控制来实现蓄冰系统的机组制冰,机组供冷,融冰供冷,全供冷等工作模式。
在整个蓄冰控制系统中涉及单片机,LED显示,温度传感器,电压信号放大电路,AD、DA转换电路,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电磁阀,电动动阀,电动机等方面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LED显示串行AD、DA转换PT100热电偶固态继电器Ice storage system control circuit hardware design【Abstract】Ice storage system control circu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ce storage system. Single chip with its small size, low cost, high reliability,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 At present, MCS-51 microcontroller family i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our SCM models. This paper uses a 51 series, based on the MCU control circuit in the ice storage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Introduces how to use the main chip AT89S52 microcontroller design a storage system can be realized on the ice, melting ice and other process control hardware control circuit. The control circuit is build through the ice bucket on the export of liquid temperature, the indoor room temperature, real time signal acquisition analysis and man-made button set to achieve the storage system of solenoid valves, electric valves, chillers, circulating pumps, control to achieve the ice storage system of units, unit cooling, melting ice cooling, the whole cooling modes of operation. In the whole control system involved in the single chip ice storage, LED display, temperature sensor, voltage signal amplifier, AD, DA conversion circuit, relay, AC contactor, solenoid valve, electric dynamic valve, moto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Key Word】AT89S52 Microcontroller LED display Serial AD, DA conversion PT100 thermocouple Solid State Relay目录绪论 (1)1.系统设计 (2)1.1论文题目及要求 (2)1.1.1论文题目 (2)1.1.2 要求 (2)1.2总体设计 (2)1.2.1 设计思路 (2)1.2.2硬件控制电路系统组成 (3)2.单元电路设计 (4)2.1控制器单元 (4)2.2电源模块 (5)2.34位八段数码管模块 (6)2.4PT100温度采集模块 (8)2.5AD信号转换模块 (11)2.6DA转换模块 (12)2.7室内温度采集模块 (13)2.8时钟芯片模块 (14)2.9按钮输入模块 (15)2.10去耦电容模块 (16)2.11驱动芯片与LED灯指示模块 (16)2.12继电器模块 (17)2.13交流接触器控制模块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1)附录1:PT100热电阻分度表 (22)附录2:硬件控制电路原理总图 (23)附录3:PCB图 (24)附录4:元件清单及器封装表 (25)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AVR单片机的电冰箱控制系统的设计
Vo.9 11
No1 .0
电子 设计 工程
E e t ncDe in E gn eig lcr i sg n ie r o n
2 1 年 5月 01
Ma 0 1 y 2 1
基于 A R单片机 的电冰箱控制 系统的设计 V
孙 振 伟 .刘 云 洁
温 度 检 测 . 厚 检 测 电路 主 要 是 检 测 霜 的 厚 度 , 便 当霜 厚 霜 以
达 到 3m 时 能够 自动 除 霜 。 电源 电压 检 测 电 路 主要 是 检 测 m
工 作 电 压 , 进 行 超 限报 警 、 并 禁止 压 缩 机 工 作 。报 警 电 路 主 要
是 电源 电 压 检 测 电路 检 测 到 工 作 电 压 超 出 限 度 时 发 出 报 警 信 号 。控 制 电 路 主 要 是 控 制 制 冷 压 缩 机 和 除 霜 电 热 丝 启 、 停 操 作 。时 钟 及 复位 电路 时 钟 及 复 位 电路 主要 是 给 单 片 机提 供
的 范 围 内 , 作 出对 压缩 机 的 启 、 操 作 。 冷 压 缩 机 停 机 后 并 停 制
自动 延 时 3mi 方 能 再 启 动 : n后
6 )通 过 键 盘 人 工 给 定 连 续 速 冷 时 间 值 ,并 显 示 出设 定
值 , 片 机 判 断 速 冷 时 间 是 否 在 设 定 的 范 围 内 。 作 出 速 冷 单 并
升 , 障 率 低 , 靠 性高 , 故 可 成本 低 廉 。
MD 转换 器 即模 数 转换 器 ,是 指 一 个 将 模 拟信 号 转 变 为
数 字信 号 的 电 子 元 件 。该 设 计 采 用 的是 A C 89J M 美 D 00t是 3 ,
安徽理工大学 基于单片机的冰箱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II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中文)............................................................................................................................. I 摘要(外文)........................................................................................................................... II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实现的功能.................................................................................. 3 2 系统总体设计.......................................................................................................................... 4 2.1 系统技术指标.............................................................................................................. 4 2.2 系统总体设计.............................................................................................................. 4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6 3.1 主控器的选择.............................................................................................................. 6 3.2 看门狗电路的设计.................................................................................................... 10 3.3 晶振电路的设计........................................................................................................ 12 3.4 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 13 3.4.1 传感器的选择................................................................................................. 13 3.4.2 温度采集电路的实现..................................................................................... 15 3.5 人机接口电路的设计................................................................................................ 16 3.5.1 显示部分......................................................................................................... 16 3.5.2 键盘部分......................................................................................................... 18 3.6 制冷电路的设计........................................................................................................ 21 3.6.1 制冷电路工作原理......................................................................................... 24 3.6.2 固态继电器的选择......................................................................................... 25 3.6.3 固态继电器的应用电路设计......................................................................... 26 3.7 报警电路的设计........................................................................................................ 26 3.8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27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30 4.1 软件设计的方法........................................................................................................ 30 4.2 程序设计.................................................................................................................... 30 4.2.1 主程序设计..................................................................................................... 30 4.2.2 子程序设计..................................................................................................... 31
冰蓄冷空调下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cnrlytm d s n snrd cd T e ad r n i n n a il ae nPo rmma lL gc o t l rP C , n ot s ei t ue . h rwa evr met s os e g wa i o h e o w man bsdo rga y be o iC nr l (L )ad oe a oc igsre s l pi el a pafr f C A (u evsr ot l n a c usin;h f aeW uhn en t c Wa a oa lda t c l l oms AD S p ri yC nr dD t A q it )tes t r a s p es h o t oS o oa a io ow s
Wa gG n Wa gQ a g n ag n i n
( . s g i n i n n a n e p i . L d S a g a , 0 0 0 2 W u a in ir ・ e to isCo , t , u a , 3 0 4 1Bia n v r me t l tr rs Co, t , h n h i 2 0 2 ; . h n T a ma M c o Elc r n c .L d W h n 4 0 7 ) E o E e
p ot o1 r oc .
[ y r s s es rg ic n io ig L ;tu hn re ;c n g r in Ke wo d ] i — oa e r o dt nn ;P C o c igs e n o f u a o c t a i c i t
o l a a l fr n ig s b y a d r l b y b t lo h sh g e o to c u a y T et u h n c e n c o ny c p b e o n n t l n e i l, u s a ih r n r l c r c . h o c ig s r e a c mmu iae p e i l u a a a c a n n c t r cs y e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调试教程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调试教程单片机控制系统是现代电子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嵌入式控制系统,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调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并实际应用于项目当中。
一、硬件设计1. 系统需求分析在进行硬件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单片机控制系统的需求。
这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输入输出接口需求等。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采用的单片机型号、外围芯片以及必要的传感器、执行机构等。
2. 系统框图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绘制系统框图。
框图主要包括单片机、外围芯片、传感器、执行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并标明各接口引脚。
3. 电源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电源设计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单片机和外围芯片的工作电压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并进行电源稳压电路的设计,以确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4. 电路设计与布局根据系统框图,进行电路设计与布局。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处理需要有一定的隔离和滤波措施,以减少干扰。
此外,对于输入输出接口,需要进行保护设计,以防止过电压或过电流的损坏。
5. PCB设计完成电路设计后,可以进行PCB设计。
首先,在PCB软件中绘制原理图,然后进行元器件布局和走线。
在进行布局时,应考虑到信号传输的长度和走线的阻抗匹配;在进行走线时,应考虑到信号的干扰和电源的分布。
完成布局和走线后,进行电网设计和最后的校对。
6. PCB制板完成PCB设计后,可以将设计好的原理图和布局文件发送给PCB厂家进行制板。
制板完成后,检查排线是否正确,无误后进行焊接。
二、软件调试1. 开发环境搭建首先需要搭建开发环境。
根据单片机型号,选择合适的开发环境,如Keil、IAR等,并将其安装到计算机上。
接下来,将单片机与计算机连接,并进行相应的驱动安装。
2. 系统初始化在软件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初始化。
这包括设置时钟源、配置IO口、初始化外设等。
基于PLC的冰蓄冷控制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 冰蓄冷 ; P L C; 中 央 空调 中图分类号 : T P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7 4 8 ( 2 0 1 7) 1 5 — 0 0 3 0 — 0 2
引 言
V1 、 V 3打 开 , V 2 、 V 4关 闭 ,让 乙二醇 溶 液 在制 冷 机
的冷 量 时 , 制 冷 机 组停 止 工作 , 但 是该 路 仍 需 打 开 。 首 先 通 过 乙二 醇 泵 将 乙二 醇 溶 液 送 人 蓄 冰 槽 降 温 后, 再 次让 乙二 醇溶 液进 人制 冷板 式换器 。 关 闭电动
阀V 3 , 如果 为 了控制 进 人制 冷板 式换 器 的 乙二醇 温
总第 1 4 7期 2 0 1 7年 第1 5期
现 代 工 业 经 济 和 信 息化
Mo d e m I n du s t r i a l Ec o no my a nd I nf o r ma t i o n i z a t i o n
To t l a o f 1 4 7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7 — 1 0
作者简 介 : 刘金桂 ( 1 9 8 0 一) , 女, 硕 士, 讲师, 主要 从事 工业测
控技术研究 。
1 . 2 - 3 制冷机组直接供冷 为 了提高 制冷 机组 的效率 ,当制 冷机组 需 要直
接供 冷 时 , 乙二醇溶 液在 制 冷机 和板换 之 间循 环 , 冰
摘
要: 针 对 电力 使 用 不合 理 和 初 期 投 资 成本 问题 , 通 过 实 际分 析 , 绘 制 电路 图和 工 艺流 程 图 , 设 计 了冰 蓄 冷控
制 系统 的 结 构 组 成 , 并且结合 P L C控 制技 术 , 通 过 编 程 让 冰 蓄 冷控 制 系统 实现 自动 控 制 和 手 动控 制 。
基于AVR单片机的电冰箱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AVR的电冰箱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断程序的设计。
1)主程序
主程序是整个电冰箱的总控制程序,比如控制单元的初始化、控制中断、定时、显示、键盘程序的启动与重复等。主程序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
2)子程序
子程序包括显示子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依标志位调相应的显示子程序、加一及减一处理子程序、读ADC0809通道转换数子程序、速冷处理子程序、温度比较并处理子程序和除霜控制子程序等8个子程序。
读ADC0809通道转换数子程序就是启动ADC0809并且将转换后的数读入相应的缓冲区中。
速冷控制子程序就是人工设定一个连续速冷时间,单片机再进行控制,让压缩机连续工作时间为设定的连续速冷时间。
温度比较并处理就是将冷冻室温度与冷藏室温度实际温度的平均值与设置温度进行比较,若超出范围就进行处理,否则就返回。
A/D转换器即模数转换器,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该设计采用的是ADC0809,是M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
除霜控制子程序就是将ADC0809转换后的值与霜厚为3 mm时的对应值进行比较,若小于3 mm时就不需要除霜,否则就启动除霜加热丝进行除霜。
3)中断程序
当中央处理器正在处理内部数据时,外界发生了紧急情况,要求CPU暂停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这个紧急事件。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址,继续原来的工作,这样的过程称为中断。实现这一功能的部件称为中断系统,申请CPU中断的请求源称为中断源,处理“急件”的程序被称为中断服务程序,是事先编好的某个特定的程序。本系统中涉及到了T0和T1中断服务程序。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旨在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并通过执行器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执行器以及与其他外设进行通信。
(2)温度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51单片机。
(3)执行器:根据51单片机的指令,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开关,以实现温度的调节。
(4)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初始化程序:对51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I/O 口配置、定时器配置等。
(2)温度采集程序: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51单片机。
(3)温度控制程序:根据设定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比较结果,通过执行器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开关,以实现温度的调节。
(4)通信程序:与其他外设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系统的控制。
三、系统实现1. 硬件实现根据硬件设计,将各个模块进行组装和连接,完成硬件电路的搭建。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各模块的引脚连接是否正确,以及电源的稳定性。
2. 软件实现在软件实现过程中,需要编写各个程序的代码,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首先,需要编写初始化程序,对51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置。
然后,编写温度采集程序、温度控制程序和通信程序等。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程序的逻辑性和稳定性,以及与硬件的配合程度。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程序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的稳定。
四、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在系统测试阶段,需要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和验证。
冰蓄冷监控系统方案
冰蓄冷监控系统←冰蓄冷系统的控制基本监控点冷水机组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启、停控制、远程/本地、运行时间累计;冷冻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启停控制、手自动状态、运行时间累计;冷却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启停控制、手自动状态、运行时间累计;冷却塔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启停控制、手自动状态、运行时间累计;冷/热水供回水管路冷冻水总回水流量、供回水压差、温度检测,压差旁通阀门控制,冷冻、冷却水及冷却塔电动蝶阀开关控制及开关状态;顺序启停制冷系统的开启和停机应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注意事项,避免造成对设备的损害和对电网的冲击。
按工艺流程开启/关闭系统,防止某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延长主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系统中设备的控制,使冷机可以按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启/停,在启/停过程中所有设备能够按制冷系统工艺要求的合理顺序分步依次启动或停止,以达到保护设备、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冷站系统启动顺序暂定为:冷冻、冷却水管路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风机根据机组状态、冷却水泵状态和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决定开启,以便节能。
注:启动和停机时各主要环节之间延时时间可调.冷站系统停机顺序暂定为: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冷却水管路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冷冻水管路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延迟停止可保证系统尽可能多的利用冷冻水的余冷进行节能。
说明:启动和停机的顺序需要与冷水机组厂家确认,最终按照确认后的顺序和延时时间编程实施.保护启动为确保机组及循环泵在允许的工况下启动,程序中将进行如下的工作流程:启动冷机前,将先检测冷冻水水温等参数是否在许可范围内,并对异常值预先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避免了非正常启动系统。
如果不能满足开启条件则自动终止开机操作,并通过声音和图形提示操作人员。
制冷、蓄冰、融冰等工况的转换本项目采用三台双工况螺杆式制冷机组作为制冷主机,空调工况时,单台制冷量为1600KW,蓄冰工况时,单台制冷量为1200KW,该制冷机组蓄冰工况时,载冷剂的进出口温度为-5.5℃/-2.5 ℃;空调工况时,载冷剂的进出口温度为10.5℃/5.5℃。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稳定的温度控制系统。
该系统通过精确的传感器和智能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为各种工业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电源模块等。
其中,温度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执行器模块根据单片机的指令,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工作,以实现温度的调节;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包括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
人机交互界面采用LCD显示屏和按键实现,方便用户实时查看温度信息和进行操作。
三、实现过程1. 硬件连接与调试根据电路图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进行硬件调试。
确保各模块工作正常,数据传输无误。
2. 程序设计与编译使用Keil C51等编程软件,编写单片机程序。
程序包括主程序、温度采集程序、执行器控制程序等。
编译后生成可执行文件,烧录到单片机中。
3. 系统联调与测试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系统联调。
通过LCD显示屏和按键进行人机交互,观察温度数据的实时变化,测试执行器是否能够根据单片机的指令进行正确的动作。
同时,对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等进行测试。
四、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测试与优化,本系统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本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1. 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单片机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温度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程度。
2. 精度高: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智能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3. 可靠性高: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电冰箱控制系统[管理资料]
……………………. ………………. …………………毕业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电冰箱控制系统院部专业班级届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OO七年六月九日装订线……………….……. …………. ………….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1) (3) (3) (3) (4) (5) (5)单片机的选择 (7)AT89C51的特点 (7)管脚说明 (7) (10) (11)A/D转换电路 (11)ADC0809介绍 (12)ADC0809与AT89C51单片机接口电路 (17) (18) (18)74LS164介绍 (20) (21) (21) (22) (22)、停控制电路 (24) (24) (24)74LS273介绍 (25) (26) (26) (27)程序设计语言 (27) (27) (28) (28) (28)T0中断服务程序模块 (30)T1中断服务程序模块 (31)4.控制系统总电路 (32)参考文献 (34)致谢 (35)附录 (36)Contents Abstract (I)Introduction (1)programme design (3)The option of control system (3)The option of control system (3)The whole layout of 51 Micro-controllers control system ofElectric refrigerator (4)The analysis of function and principle (5)hardware design (5)The op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s (7)The property of AT89C51 (7)Pin explanation (7)The property of oscillator and Clock circuit (10)Chip erase (11)The conversion circuit of A/D (11)The introduction of ADC0809 (12)The interface circuit of ADC0809 and AT89C51 (17)Keyset circuit and display circuit (18)Function keys and display circuit (18)The introduction of 74LS16419 (20)Temperature collection circuit and eliminate hoarfrost circuit (21)Temperature collection circuit (21)Eliminate hoarfrost circuit (22)The option of quick sensor (22)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and galvanothermy thread control circuit24 The electric picture (24)Working principle (24)The introduction of 74LS273 (25)The power supply electiric voltage examination electric circuit (26)Alarm circuit (26)software design (27)Programme design language (27)The format of assembly language (27)The composition of assembly language (28)Major program modular (28)Main program modular (28)T0 interrupt program modular (30)T1 interrurt program modular (31)whole electeic picture pf control system (32)Reference (34)Acknoledgement (35)Appendix (36)基于51单片机的电冰箱控制系统作者:XX 指导教师:XX 讲师【摘要】传统的机械式直冷式电冰箱的控制原理是根据蒸发器的温度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启、停,使电冰箱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
基于单片机的冰箱控制系统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冰箱控制系统的设计填表时间:2013 年5 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制编号:审定成绩:单位(系别)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负责人通信工程系苗继镭通信工程0111091605邢阳阳王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冰箱控制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苗继镭系别通信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01110916指导教师邢阳阳王锌职称助教高工联系电话教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下任务日期__ 2013___ 年_ 1__月_ 4__日备注: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下达给学生摘要本课题设计的电冰箱的电控系统主要应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元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对各部分的软件编程、硬件电路设计、及调试进行了介绍。
本系统分温度测量和信号产生输出两大部分。
温度测量部分以模拟电路为主,配合电压比较模块、A/D 转化模块,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量温度值,并进行比较,产生电压信号。
信号经A/D 转换,进入AT89C51 单片机。
信号经单片机的控制运算处理,产生控制信号并输出控制压缩机、加热器的启动与停止。
此外,该系统可通过专用键盘接口芯片8279 进行温度的设定及显示。
系统扩展液晶显示器,显示动态的冷冻室温度和冷藏室温度;系统扩展了多个功能键,通过功能键可人为改变控制设定值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冰箱的控制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电冰箱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功能、人性化和节能是其发展方向。
传统的机械式、简单的电子控制已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
为此,本文介绍了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对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并用声音将电冰箱的一些工作过程进行提示,使控制过程更人性化。
通过DS18B20 温度传感器对冷藏室温度,冷冻室温度进行检测,并将产生的模拟信号,通过A/D 转换送入单片机;对霜厚度则通过热敏电阻进行温度检测后产生中断信号送入单片机。
冰蓄冷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及功能说明
第三章机房自动控制系统一、冰蓄冷自动控制系统综述工程的自控系统由上位机远程控制系统、PLC现场控制系统、电动阀、传感检测器件、系统配电柜、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
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PLC控制软件为主的控制程序,该程序为美国西门子公司与CRYOGEL公司联合开发,已经在美国的多个工程中和台湾杰美利(GEMINI)得到应用,直接输入后调整。
上位机控制软件也可带采用CRYOGEL/(GEMINI)公司软件包的WinCC操作系统。
上位机远程控制设置先进的集中控制台,采用工控机配置打印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打印,现场控制机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进行系统控制、参数设置、数据显示,确保实现系统的参数化,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
本系统中的核心控制部分与机电执行装置采用国际著名品牌(西门子、江森、霍尼韦尔)的产品。
蓄能系统控制具体功能如下:⑴控制系统通过对主机、蓄热锅炉、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泵、冷却塔、系统管路调节阀进行控制,调整蓄冷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在最经济的情况下给末端提供稳定的供水温度。
⑵根据季节和机组运行情况,自控系统具备所有工况的转换功能。
⑶控制、监测范围:a、制冷主机、泵、冷却塔启停、状态、故障报警;b、总供/回水管温度显示与控制;c、蓄冰装置及蓄热水箱进出口温度、显示与控制;d、蓄冰量、余冰量、乙二醇流量、瞬时释冷速度、蓄冷速度等标准规定参数的显示;e、电动阀开关、调节显示;f、备用水泵选择功能;g、各时段用电量及电费自动记录;h、空调冷负荷以及室外温湿度监测;i、可选的功能(包括楼宇智能化系统接口及接口转换程序)。
⑷控制系统对一重要的参数进行长时间记录保存,并将空调的实际运行日负荷通过报表或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可以查询到某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数据值,供使用者进行了解、分析,而且所有的监测数据可进行打印。
⑸控制系统配置灵活的手动/自动转换功能。
现场控制柜可手动控制所有设备的启停。
⑹可根据负荷变化情况调整运行策略,进行系统的优化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蓄冷系统转移高峰负荷的能力,以最大限度节省运行费用。
单片机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福建华威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章机构和职责第五章行车安全管理制度第六章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制度度为50C;④联合供冷,负荷所需冷量首先由基载主机提供,不够由蓄冰罐融冰释冷和双工况主机供冷,此时双工况主机工作在出口温度为50C,⑤蓄冰罐融冰释冷工况,此时双工况主机不工作,而基载主机工作与否视情况而定。
注意:由于基载主机出口温度为70C,供冷效率为100%,双工况主机即空调工况(出第十章修理厂(车间)安全管理制度供冷一般首选基载主机,然后是双工况主机,而蓄冰罐融冰释冷根据需要安排在特定时间进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
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强化“一岗双责”;推动“平安企业”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三条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从业人员遵章守纪”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各级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
第四条集团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五条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工作工作第二章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第七条公司年度安全控制目标:1、安全总体目标:抑制客车翻车事故、较大事故的发生;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不发生非行车和工伤死亡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2)1.设计方案介绍 (3)1.1 论文题目及要求 (3)1.2硬件电路介绍 (3)1.3 软件方案介绍 (4)2.软件程序设计 (4)2.1 时钟程序设计 (5)2.2温度程序设计 (7)2.3AD转换既Pt100温度测量程序设计 (11)2.3.1AD (11)2.3.2 Pt100 (11)2.4LED显示程序设计 (15)2.5主程序与键盘处理子程序设计 (18)3.调试与仿真 (19)4. 结论 (21)附录 (21)绪论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每年用电量5%~7%增长的要求,全国缺电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能耗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使得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
据统计,城市空调的用电负荷已占到城市高峰电力总负荷的40%以上,而空调的负荷特性与电力负荷特性基本相同,是造成电网峰谷荷差逐步加大的最主要原因。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能源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开发新能源与“节省能源”,促使了蓄冷技术的迅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率先将冰蓄冷技术引入到建筑空调系统里来,积极开发蓄冷设备与蓄冷系统,实施的工程逐年成倍增多。
在日本近年来积极引进蓄冷技术,大力开展冰蓄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到1989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从事冰蓄冷系统开发和冰蓄冷专用制冷机生产的公司多达49家。
九十年代,我国大陆地区蓄冷技术也得到了发展,首先中电深圳工贸公司在办公楼中应用了法国的冰球式蓄冷系统,使装机容量降低45%以上;北京西冷工程公司开发研制的有压式齿球蓄冷器已获国家专利并用在北京日报社综合楼和广州市面上某办公楼的空调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到2000年后,蓄冰系统更是得到了很大发展。
广东、深圳等省市都已提出要大力推广蓄冰空调。
所谓冰蓄冷空调,即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
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
蓄冰空调技术正是从电力用户着手,参与电力调峰, 平衡电网,充分利用谷期电力,将部分峰期电力需求转移到谷期,削减供电量,减少电力建设投资,保护大气环境。
利用冰蓄冷技术,对缓解高峰电力压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都将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本题目通过对蓄冰系统控制电路软件设计的软件设计,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先进蓄冰制冷技术,锻炼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考虑问题,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此选题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在很多电力资源不是很充分的环境下,大大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
1.设计方案介绍1.1 论文题目及要求论文题目:蓄冰系统控制电路软件设计硬件要求:以MCS-51单片机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一个能够对蓄冰捅的制冰、融冰等过程进行控制的硬件电路,该电路包括:键盘、LED显示、阀门控制、温度检测、制冰/融冰等部分;软件要求:根据硬件电路设计、编制出与硬件电路功能相适应的控制软件。
1.2硬件电路介绍本设计硬件电路是以AT89S52为控制中心,由时钟测量部分、温度测量部分、电源部分、键盘电路、显示电路部分、AD采样部分、驱动继电器部分、交流电机部分组成。
本设计以DS18B20来检测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达到28摄氏度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进入溶冰供冷模式。
采用温敏电阻Pt100来测量蓄冰系统内部温度,实时了解内部温度。
Pt100的电压变化经两个放大器放大后通过AD7810转化为数字量,单片机读取后控制三通阀门减小或增大冰水流量,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采用DS1302来进行计时,以控制制冰/融冰的时间。
通过变压线圈和LM7805为整个单片机系统供电。
单片机P1口与74HC573的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4个LED的数据输入端相连,P1.3与74HC573的数据锁存端连接在一起。
LED的位选段与一个2-4译码器连接,P1.4、P1.5与2-4译码器的AB端相连。
DS18B20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端与P3.4相连。
P3.2、P3.3、P1.6、P1.7分别与4个按键连在一起。
Pt100的电压变化经两个放大器放大后送入AD7810的2脚转化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读取。
AD7810的6、7、1脚分别与单片机的P3.5、P3.6、P3.7连接在一起。
P1.0、P1.1、P1.2分别与时钟芯片DS1302的7、6、5脚连接。
P2口和P3.0、P3.1与驱动7407的输入端相连,驱动输出分别连接在10个继电器的控制端上。
单片机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端达到控制电机是否工作、阀门开关的目的。
1.3 软件方案介绍根据论文题目要求及所用的硬件电路,本设计采用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芯片,通过按键设置工作模式、时间、温度上下限。
AT89S52读取键值判断蓄冰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继电器选择相应的工作状态。
通过对温度上下限的检测来判断打开相应的控制阀门,调节并进入合适的工作模式;控制制冰/融冰的开始与结束。
通过对时钟芯片时间的读取,来控制制冰/融冰的时间。
通过LED对温度、时间和模式进行显示。
软件总体设计采用循环结构,先对各存储单元、单片机端口、各应用芯片进行初始化,再检测按键,然后调用控制程序选择需要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和计算,数据显示完以后,程序又跳转到按键检测,继续扫描键盘,等待下一次使用。
针对整体程序框图的设计方案,采取整体到局部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深入的完成各端口的程序设计。
图1.3.1 程序基本框架2.软件程序设计根据软件设计方案,整个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部分均设计为子程序模块,定义为不同的头文件,各功能的实现通过主程序调用子程序或子程序调用子程序完成。
整个程序由以下部分组成:1、主程序与按键处理子程序。
主程序是整个程序的主体,包括芯片以及各个I/O口的初始化,以及对子程序的调用。
按键处理子程序是对按键键值进行确定,并根据键值判断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完毕后送LED数码管进行显示。
2、时钟程序。
程序设定DS1302产生时钟。
可以通过键盘对时钟进行设置,通过LED显示。
3、DS18B20测温程序。
通过程序设置单线时序使单线器件可以和单片机进行通信,通过键盘设置模式启动温度。
可以通过LED显示。
4、AD采样既Pt100温度测量程序。
5、LED显示子程序。
对时间、温度、模式进行显示。
2.1 时钟程序设计本设计时间电路采用DS1302生成时间。
DS1302 是一种涓流充电时钟芯片。
其内含有一个实时时钟/日历和 31 字节静态 RAM,通过简单的串行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实时时钟/日历电路提供秒、分、时、日、日期、月、年的信息。
每月的天数可自动调整,还包括闰年校正功能。
时钟操作可通过 AM/PM 指示决定采用 24 或 12 小时格式。
DS1302 与单片机之间能简单地采用同步串行的方式进行通信,仅需用到三个口线:(1)RES 复位(2) I/O 数据线(3) SCLK串行时钟。
时钟/RAM 的读/写数据以一个字节或多达 31 个字节的字符组方式通信。
DS1302 工作时功耗很低,保持数据和时钟信息时功率小于 1mW。
DS1302主要由一位寄存器、控制逻辑、振荡器、实时时钟以及RAM构成。
为了实现数据传送,首先把RST置为高电平,然后单片机以一定的时序产生SCLK移位时钟,把地址和命令字节信息通过I/O线传给移位寄存器。
数据在SCLK的上升沿串行输入。
无论是读还是写周期,开始的8位指定RAM中的字节。
开始的8个时钟周期把命令输入移位寄存器之后,另外的时钟在读操作时输出数据,在写操作时输入数据。
DS1302每一次数据传送由命令字节初始化。
如表2.1.1所示为地址/命令字节。
最高有效位(位7)必须为逻辑0,才能写DS1302,否则禁止写DS1302.位6为逻辑0指定时时钟/日历数据,逻辑1指定RAM数据。
位1—5指定进行输入和输出的特定寄存器,最低有效位LSB(位0)为逻辑0表示进行写操作(向DS1302输入数据)、逻辑1表示进行读操作(DS1302输出数据),命令字节总是从最低有效位开始输入。
时钟/日历包含在7个写/读寄存器内,寄存器内的数据都是BCD码表示的。
如表2.1.2所示为时钟/日历寄存器详表。
表 2.1.2 时钟/日历寄存器在上表中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
(1)时钟暂停。
秒寄存器的位7为时钟暂停位,当此位设置为逻辑1时,时钟振荡器停止,DS1302被置为低功率备份方式;当此位为0时,时钟将启动。
(2)AM-PM/12-24方式。
小时寄存器的位7定义为12或24小时方式选择位。
当它为高电平时,选择的是12小时方式,此时位5为AM/PM位,此位为逻辑高电平表示PM;24小时方式时,位5表示第二个十小时位(20—23时)。
综上,本部分通过对DS1302进行相应的设置及处理,使时钟数据在时钟信号控制下通过DS1302的I/O口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程序流程图如图2.1.1所示。
图 2.1.1 时钟程序流程图程序定义部分如下,完整程序见附录:#ifndef _REAL_TIMER_DS1302_#define _REAL_TIMER_DS1302_sbit DS1302_CLK = P1^0; //实时时钟时钟线引脚sbit DS1302_IO = P1^1; //实时时钟数据线引脚sbit DS1302_RST = P1^2; //实时时钟复位线引脚sbit ACC0 = ACC^0;sbit ACC7 = ACC^7;typedef struct __SYSTEMTIME__{unsigned char Second;unsigned char Minute;unsigned char Hour;unsigned char Week;unsigned char Day;unsigned char Month;unsigned char Year;}SYSTEMTIME; //定义的时间类型#define AM(X) X#define PM(X) (X+12) // 转成24小时制#define DS1302_SECOND 0x80 //定义秒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MINUTE 0x82 //定义分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HOUR 0x84 //定义小时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WEEK 0x8A //定义星期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DAY 0x86 //定义日期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MONTH 0x88 //定义月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YEAR 0x8C //定义年寄存器地址#define DS1302_RAM(X) (0xC0+(X)*2) //用于计算DS1302_RAM 地址的宏#endif2.2温度程序设计本部分采用DS18B20进行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