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新世纪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民办新世纪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务必按照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30分)
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
A.25克
B.250克
C.2500克
D.25千克
2.口技表演时,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3.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透过玻璃球观察
B.夜晚的激光束
C.水面上的“倒影”
D.变折的铅笔
4.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5.某音乐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用它们演奏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②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③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0米=20×100=2000厘米
B.15分米=15分米×10厘米=150厘米
C.5吨=5×10千克=50千克
D.10分钟=10×60秒=600秒
7.如表是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实验时记录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若要使摆的周期为1秒,则摆线长度可能是()
实验次数123
0.20.30.4
摆线长度(米)
周期(秒)0.9 1.1 1.3
A.0.18米
B.0.25米
C.0.36米
D.0.42米
8.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
A.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像
B.阳光透过树叶上的水珠折射后形成的像
C.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上的光斑
9.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①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③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④研究弦振动的快慢和弦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A.①与③
B.②与④
C.②与③
D.①与④
10.一束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照到平面镜后发生反射,若使反射光线与地面平行,则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
A.一定是15°
B.一定是30°
C.可能是75°
D.可能是90°
二、填空题(共32分)
11.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_______,其次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

下列测量工具中,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字母)
(a)沙漏;(b)天平;(c)磅秤;(d)皮卷尺;(e)打点计时器;(f)刻度尺
12.物体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

在SI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

将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铁块压铸成圆柱体,铁柱的质量_______2千克(选填“>”、“=”或“<”),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性。

13.给下列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你的物理书的宽度约为0.2_______;八年级学生步行五米的时间约为0.1_______;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为200_______。

14.悦耳动听的钢琴声在空气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越远声音的______(填写声音的特性)越小.音乐中,中音C调“l(do)“的频率是262赫兹,D调“1(do)”的频率是294赫兹,由此可知C调“1”比D调“1”的音调______.当声的频率大于______赫兹时称为超声波,此时人耳就听不到了.
15.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

利用声波还能测距,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若你面对山谷喊叫,经过6秒后听到回声,则你离山的距离约为_______米。

小亮看到闪电后3秒才听到雷声,说明光传播的速度_______声音传播的速度(选填“>”、“=”或“<”)。

16.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度。

一束平行光入射到粗糙的墙壁上会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此时墙壁上各点反射面的入射角是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若其中某一条光线的反射角为30°,则它的入射角_______为30°(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17.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若小鸟距离水面4米,则其“倒影”距小鸟_______米,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若小鸟远离水面飞去,则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8.以下说法中,属于物理现象的是_______,属于物理规律的是_______。

(均选填序号)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总是相等的;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把接触到它的乒乓球弹开;
③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④堵住自己的耳朵,受噪声干扰的程度会减弱。

19.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空的薯片筒等器材制作“探究小孔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物体形状的关系。

他们在三个相同空筒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小圆孔和小方孔,再用三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筒的口上作光屏。

实验时,他们先调整烛焰和灯丝的位置使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然后,他们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s,发现像的高度h随之改变。

他们多次改变s,并将对应的h值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s/厘米h/厘米
1 2.01.0
2 4.0 2.0
3 6.0 3.0
48.0 4.0
510.0 5.0
(1)分析比较图中的甲、乙两图,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图中的甲、丙两图,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_______;
(3)从表格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当同一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_______。

三、作图题(共9分)
20.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2.如图所示,S是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

由S发出的某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A点。

请在图中作出这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四、计算题(共7分)
23.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以20米/秒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司机在鸣笛后5秒听到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
米/秒)
汽车到山的距离。

(提示:s=vt,v
声=340
五、实验探究(共22分)
24.如图1所示,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

图2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厘米。

25.在“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_______:测量水的质量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置于水平桌面,通电后,按键进行_______。

(2)将空烧杯放于天平上,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克。

(3)取下烧杯,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测出此时的质量,如图所示。

(4)计算出烧杯内水的质量为_______克。

26.如图所示,甲、乙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时打出的两条纸带中的一段.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1)在甲图中,从A点到达G点,所用的时间______s,从A点到G点的过程中,纸带是____拉动的(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在乙图中,A点到D点的时间___________从D点到F点的时间(“大于”、“等于”或“小于”).
27.小明同学在“探究弦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同种材料、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琴弦的直径关系D a=D c<D b,如图所示。

该实验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若研究弦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琴弦;若拨动琴弦a和b,发现琴弦a的音调较高,则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8.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1EO OF20°20°
2CO OD40°40°
3AO OB50°50°
(1)保持入射点不变是为了保证_______的位置不变,便于从光具盘上直接读出反射角;
(2)观察图中对应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分析实验序号1、2或3中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境。

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

①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_______,主要是为了_______。

②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人眼在玻璃板的_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量替换法”)。

③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④若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上海市民办新世纪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务必按照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30分)
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
A.25克
B.250克
C.2500克
D.25千克
【答案】B
【解析】
【详解】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大约是250g,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口技表演时,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答案】A
【解析】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人们听到不同特点的声音是源于音色不同.口技表演时,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故A正确为答案.
3.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透过玻璃球观察
B.夜晚的激光束
C.水面上的“倒影”
D.变折的铅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透过玻璃球观察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夜晚的激光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4.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可以减弱即将传入人耳的噪声,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音乐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用它们演奏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②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③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①正确。

②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②正确;
③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故③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0米=20×100=2000厘米
B.15分米=15分米×10厘米=150厘米
C.5吨=5×10千克=50千克
D.10分钟=10×60秒=600秒
【答案】D
【详解】A .由1=100米厘米得
20201002000⨯米=厘米=厘米
故A 错误;
B .由101分米=厘米得
151510150⨯分米=厘米=厘米
故B 错误;
C .由31110⨯吨=千克得
3551105000⨯⨯吨=千克=千克
故C 错误;
D .由160分钟=秒得
101060600⨯分钟=秒=秒
故D 正确。

故选D 。

7.如表是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实验时记录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若要使摆的周期为1秒,则摆线长度可能是()
实验次数123摆线长度(米)0.20.30.4周期(秒)
0.9
1.1
1.3
A.0.18米
B.0.25米
C.0.36米
D.0.42米
【答案】B 【解析】【分析】
【详解】分析表中数据,摆的周期与摆线的长度有关系,摆线越长,周期越大;当摆线增加0.1m ,则周期增大0.2s 。

设摆线长度为L ,则
0.1m 0.2s
0.2m 10.9s L =
--0.1m 10.9s =0.2m=0.25m
0.2s
L ⨯-+()
8.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
A.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像
B.阳光透过树叶上的水珠折射后形成的像
C.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上的光斑
【答案】C
【解析】
【详解】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太阳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①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③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④研究弦振动的快慢和弦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A.①与③
B.②与④
C.②与③
D.①与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在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涉及物理量较多,因此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②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运用了模型法;③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④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综上可知:①和④采用的都是控制变量法,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一束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照到平面镜后发生反射,若使反射光线与地面平行,则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
A.一定是15°
B.一定是30°
C.可能是75°
D.可能是90°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分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在甲图中,反射光线水平向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则
130152
==⨯︒=︒反射角入射角则平面镜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901575︒-︒=︒
在乙图中,反射光线水平向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则
1150752
==⨯︒=︒反射角入射角则平面镜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907515︒-︒=︒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共32分)
11.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_______,其次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

下列测量工具中,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字母)
(a )沙漏;(b )天平;(c )磅秤;
(d )皮卷尺;(e )打点计时器;(f )刻度尺【答案】
①.单位②.ae ③.df
【解析】
【详解】[1]单位是公认的比较标准。

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单位。

[2][3]沙漏、打点计时器都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皮卷尺、刻度尺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天平、磅秤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12.物体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

在SI 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

将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铁块压铸成圆柱体,铁柱的质量_______2千克(选填“>”、“=”或“<”),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性。

【答案】
①.物质②.千克③.=④.属【解析】
【详解】[1][2][3][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将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形状发生变化,质量不变,铁柱的质量等于2千克。

13.给下列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
你的物理书的宽度约为0.2_______;八年级学生步行五米的时间约为0.1_______;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为200_______。

【答案】①.米②.分钟③.升
【解析】
【详解】[1]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是0.2米。

[2]八年级学生行走5米的时间大约是6秒,即0.1分钟。

[3]普通家庭用的冰箱的体积为200升左右。

14.悦耳动听的钢琴声在空气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越远声音的______(填写声音的特性)越小.音乐中,中音C 调“l (do )“的频率是262赫兹,D 调“1(do )”的频率是294赫兹,
由此可知C 调“1”比D 调“1”的音调______.当声的频率大于______赫兹时称为超声波,此时人耳就听不到了.
【答案】
①.波②.响度③.低④.20000
【解析】
【详解】[1]钢琴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响度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3]中音C 调“l (do )”的频率是262Hz ,D 调“l (do )”的频率是294Hz ,C 调“l (do )”的频率比D 调“1(do )”的频率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C 调“1(do )”比D 调“l (do )”的音调低;
[4]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Hz 的声波,超出了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超声波.
15.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

利用声波还能测距,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若你面对山谷喊叫,经过6秒后听到回声,则你离山的距离约为_______米。

小亮看到闪电后3秒才听到雷声,说明光传播的速度_______声音传播的速度(选填“>”、“=”或“<”)。

【答案】
①.能量②.1020③.>【解析】
【详解】[1]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2]离山的距离约为11340m /s 6s 1020m 22
s vt ==⨯⨯=[3]先看到闪电3秒才听到雷声,说明光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16.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度。

一束平行光入射到粗糙的墙壁上会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此时墙壁上各点反射面的入射角是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若其中某一条光线的反射角为30°,则它的入射角_______为30°(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答案】
①.0②.180③.漫④.不相同⑤.一定
【解析】
【详解】[1][2]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也为0︒;由于反射光线沿原路径返回,所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

[3][4]由于墙壁面是凹凸不同的,所以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墙壁凹凸不平,则墙壁上各点反射面的入射角是不同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的大小也是不相同的。

[5]若其中一条光线的反射角为30︒,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它的入射角一定为30︒。

17.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若小鸟距离水面4米,则其“倒影”距小鸟_______米,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若小鸟远离水面飞去,则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①.8②.反射③.虚④.不变
【解析】
【详解】[1]小鸟距水面4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与物距相等可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4m,则该“倒影”到小鸟的距离为
4m+4m=8m
[2][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4]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小鸟当远离水面飞去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8.以下说法中,属于物理现象的是_______,属于物理规律的是_______。

(均选填序号)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总是相等的;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把接触到它的乒乓球弹开;
③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④堵住自己的耳朵,受噪声干扰的程度会减弱。

【答案】①.②④②.①③
【解析】
【详解】[1][2]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总是相等的,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的客观规律,属于物理规律。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把接触到它的乒乓球弹开,我们能够直接看到,属于物理现象。

③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的客观规律,属于物理规律。

④堵住自己的耳朵,受噪声干扰的程度会减弱,能够直接感受到,属于物理现象。

综上所述,属于物理现象的是②④,属于物理规律的是
①③。

19.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空的薯片筒等器材制作“探究小孔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物体形状的关系。

他们在三个相同空筒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小圆孔和小方孔,再用三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筒的口上作光屏。

实验时,他们先调整烛焰和灯丝的位置使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然后,他们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s,发现像的高度h随之改变。

他们多次改变s,并将对应的h值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s/厘米h/厘米
1 2.0 1.0
2 4.0 2.0
3 6.0 3.0
48.0 4.0
510.0 5.0
(1)分析比较图中的甲、乙两图,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图中的甲、丙两图,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_______;
(3)从表格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当同一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_______。

【答案】(1)无关(2)物体形状有关
(3)像的高度h与小孔距离s成正比
【解析】
【小问1详解】
比较图中的甲、乙两图,光源的形状相同,小孔的形状不同,像的形状相同,可以得到物体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小问2详解】
比较甲、丙两图知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像的形状也不同,所以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

三、作图题(共9分)
20.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答案】
【解析】
【详解】由题意得,入射角为30°,则反射角也为3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作图如下:
22.如图所示,S是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

由S发出的某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A点。

请在图中作出这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作出发光点S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 ′,连接S ′A 交平面镜于点O ,沿OA 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 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计算题(共7分)
23.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以20米/秒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司机在鸣笛后5秒听到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的距离。

(提示:s =vt ,v 声=340米/秒)
【答案】800m
【解析】【详解】由s v t
=得,5秒汽车与声音分别通过的路程为20m/s 5s 100m
s v t ==⨯=车车340m/s 5s 1700m
s v t ==⨯=声声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的距离
-900m-100m 800m 2
s s s s +=
==声车车五、实验探究(共22分)24.如图1所示,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

图2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厘米。

【答案】①.b ②.0.1cm ③.5.50
【解析】
【详解】[1]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读数,被测物的左端要对齐零刻度线或与某一刻度线重合,故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b。

[2][3]图2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被测物体的左端与2.00cm对齐,物体的长度为
-=
7.50cm 2.00cm 5.50cm
25.在“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_______:测量水的质量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置于水平桌面,通电后,按键进行_______。

(2)将空烧杯放于天平上,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克。

(3)取下烧杯,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测出此时的质量,如图所示。

(4)计算出烧杯内水的质量为_______克。

【答案】①.实验目的②.清零③.23
【解析】
【详解】[1]本实验是“测量水的质量”,所以用电子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是本实验的目的。

[2]使用仪器前要先调零,对于电子天平而言,通电后,按键先进行清零。

[3]由题可得烧杯内水的质量为
43g20g23g
m=-=
26.如图所示,甲、乙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时打出的两条纸带中的一段.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1)在甲图中,从A点到达G点,所用的时间______s,从A点到G点的过程中,纸带是____拉动的(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在乙图中,A点到D点的时间___________从D点到F点的时间(“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①.0.12②.匀速③.大于
【解析】
【分析】(1)先数出AG点间有几个间隔,然后求出从A到G的运动时间;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