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初学者必备|什么是“对仗”,有什么讲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初学者必备|什么是“对仗”,有什么讲究?作律诗,绕不开的⼀个问题就是对仗。
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必须对仗,那么什么是对仗呢?
诗词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对仗,简单地说,就是指诗词曲赋中的对偶。
了解对仗之前,须知什么是对偶。
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对短语或句⼦,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
相同的修辞⽅式。
⼀、在形式上,对偶可分为以下⼏类——
1.单句对偶:⽤⼀句对⼀句叫单句对。
例如:善⽆微⽽不赏,恶⽆纤⽽不贬(《诸葛亮传》)
2.偶句对偶:⽤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如:六王毕,四海⼀。
蜀⼭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六王毕”与“四海⼀”相对,都是主
谓词组,“蜀⼭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与“蜀⼭兀,阿房出”相
对。
3.多句对偶:⽤三句对三句,或⽤更多的句⼦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例如:登⾼⽽招,臂⾮加长也,⽽见者远;顺风⽽呼,声⾮加疾也,⽽闻者彰。
(《劝学》)
4.句中对:同⼀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扇纶⼱”。
(“峰回”对“路转”,主谓词组相对;“晓风”对“残
⽉”,偏正短语相对;“⽻扇”对“纶⼱”亦如是。
⼆、在内容上,对偶可分为以下⼏类——
1.正对偶: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例如: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
“海
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
“⽐邻”,近邻。
⽽或长烟⼀空,皓⽉千⾥,浮光跃⾦,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皓⽉千⾥”对“长烟⼀
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
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事物的两个⽅⾯。
例如: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劝学》)“锲⽽舍之”与“锲⽽不舍”是反
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
之欲⽆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在诗歌韵⽂中⼜叫流⽔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顺承⽽下,因此⼜叫流⽔对。
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
⾯。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定相同,但要求字⾯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体、⾏为、动作等同⼀意义范围内的词⽅可为对。
对仗的运⽤有宽有严,因⽽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对、邻对、宽对、借对、流⽔对、扇⾯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
(这与上⽂介绍的对偶类型有相似之处)
1.宽对
近诗体对仗中的⼀种。
它与⼯对是相对的概念。
宽对是⼀种不很⼯整的对仗,⼀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
这样的对仗,⼀般称之为“宽对'。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联“明⽉清风⾮俗物,轻裘肥马谢⼉曹”便是宽对。
(明⽉清风与轻裘肥马不属于⼀类,但都是名词)
2.邻对
近体诗对仗中的⼀种。
⽤词义的门类⽐较接近的词为对,便称为'邻对'。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饰、植物与动物、⽅位对数量等的关系。
⽤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地,头⽩见花⼈”。
(草与头不同类,⽔与花不同类,地与⼈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
3.⾃对
⾃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种,⼀句之中某些词语⾃成对偶,叫作⾃对。
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初涵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转三⼭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句的秦楼对汉宫,⽡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4.借对
近体诗的⼀种对仗⽅式,或称为假对。
它通过借义或借⾳等⼿段来达到对仗⼯整的⽬的。
借对有两种借法:
a、借义是利⽤词的多义性,通过⼀个词的某⼀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
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寻常”⼀词具有多种含义,⼀为“平常”,⼀是“⼋尺为寻,倍寻为常”。
前者是⼀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寻常来对数词“七⼗”,⽤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的含义,⽽诗中⽤的却是它副词⽅⾯的意义。
这就是“借义对”。
b、借⾳是利⽤字词之间的同⾳关系,以甲词(字)来表⽰⼄词(字)。
例如对句⽤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字,但⽤⼄字在全中的意义上⼜不合适。
于是就选⽤⼀个与甲字同⾳⽽⼜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俞弁《逸⽼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规啼’,以红对⼦(谐紫);如‘住⼭今⼗载,明⽇⼜迁居’,以⼗对迁(谐千),皆是假借。
以寓⼀时之兴,唐⼈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
”⽂中所举就是“借⾳对”。
5.错综对
古代韵⽂对仗的⼀种⽅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
如中唐诗⼈李群⽟《杜丞相筵中赠美⼈》诗:裙拖六幅湘江⽔,髻挽巫⼭⼀段云,“六幅”与“⼀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
这便属于错综对。
6.流⽔对
流⽔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的,⽽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
离或颠倒,⽽是有⼀定秩序的语⾔结构。
上⽂已涉及,不再赘⾔。
7.合掌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种⽑病。
⼀⾸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掌合在⼀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
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
刘勰在《⽂⼼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种拙劣的对仗。
他在⽂中⾔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
⾔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途中属暮春”。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未免合掌。
”
四、古今对偶佳句
过五关,斩六将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鸟宿池边树僧敲⽉下门
室有惠崇⼭⽔⼈怀与可风流
亲贤⾂,远⼩⼈
花开⼭寺咏留诗⼈
⽵喧归浣⼥莲动下渔⾈
漫步半⽉溪畔徘徊六⾓井傍
鸿门宴桃园盟
登⾼极⽬览⽔送归
志⼠惜⽇短愁⼈嫌夜长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孙⾏者祖冲之
英雄⽓短⼉⼥情长
浮云游⼦意落⽇故⼈情
三杯⽵叶穿⼼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帝城边古⽊疏
⾔必信⾏必果
名扬四海声震⼋⽅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疏
游⼦魂销青塞⽉美⼈肠断翠楼烟
桃灼灼柳依依
物华天宝⼈杰地灵
与天地并寿同⽇⽉齐光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雪茫茫⾬霏霏
庆⽗不死鲁难未已
长江⼈钓⽉旷野⽕烧风
⽇晚爱⾏深⽵⾥⽉明多上⼩桥头⼭抹绿燕剪柳
成事不⾜败事有余
仰⾸接飞猱俯⾝散马蹄
风吹云动星不动⽔推船移岸不移满招损谦受益
指⿅为马画地为牢
斯⼈千古少此曲世间⽆
杏花初落疏疏⾬杨柳轻摇淡淡风⽔不⼲鱼不尽
寿⽐南⼭福如东海
⼈⽣有乐地流⽔⽆尽期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杏花村私⼼重⾻头软
功盖天下誉满⼭河
久旱逢⽢⾬他乡遇故知
⽔能性淡为吾友⽵解⼼虚是我师⼼胸阔天地宽
棋逢敌⼿将遇良才
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发不知勤学早⽩⾸⽅悔读书迟朝前看往前⾛
清风明⽉苍松怪⽯
惜花春起早爱⽉夜眠迟
酒逢知⼰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鬓虽残⼼未死
处处春光好村村⽓象新
屋漏更遭连夜⾬船破⼜遇顶头风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