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FORESTRY AND ECOLOGY
科技长廊 >竹荪栽培技术
文/李梓铭
竹荪又名竹君、竹蕈、竹笙等,是主要寄生于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营养物质丰富,滋味鲜美。

我国目前用于人工栽培
的竹荪多产于长江以南。

栽培环境
竹荪对生长的环境要求
特别的严格。

竹荪多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热带、亚热带亚高山地带腐殖质丰富的湿润竹林地,也常见于橡胶林、香蕉园、青冈栎等阔叶树混交林或腐烂的杉木上,单生或群生。

海拔150~200米的区域或规模种植大户可在1月份播种;海拔200~600米区域选择在惊蛰至清明期间播种;海拔600米以上区域不适宜大规模种植。

选择远离扬尘作业的场地作
为栽培地,并进行土壤、水质和空气检测,确保无重金属污染。

场地要求交通便利,土壤要求近
水源、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
腐殖质含量高、透气性强、不易板结,能防旱防涝。

下午夕照较
短,连作地须间隔 2 年以上,且
周边田块未种植竹荪最佳。

要时刻保持土壤的湿润,在这种环境下,种出优质品种竹荪的概率会更大。

栽培原料
可采用各种竹制品下脚料、
农作物秸秆做栽培原料。

使用前先用水浇淋,含油脂的原料可用2%至3%的石灰水浸泡,
煮沸杀虫灭菌,流水清洗,堆沤 4至5 天备用。

除了天然竹
材以外,利用杂木屑、玉米等作物秸秆种植竹荪也是可行的。

原种和栽培种常用的配方:木屑60%,麦麸或米糠24%,松
针11%,黄豆粉5%,蔗糖1%,石膏1%。

在播种前的30至35天开始栽培原料的建堆发酵。

先在堆料田地上先挖一条水沟,可排掉杂木屑单宁和谷壳等碱性有害物质。

然后将木屑、谷壳、尿素运到该田地上,加水混合拌匀,直至看见水从地面或水沟上流出为止。

栽培料堆高12米,宽1.0~1.5米,
长度不限,每1米长度用直径10厘米、长2米木棍从上往下插到底,然后拔掉木棍,留有孔洞利
通氧,并盖上薄膜保温发酵。

堆温要求48~52摄氏度之间,堆置20至25天后将麸皮、玉米粉、
豆籽饼粉和进口复合肥干拌,边翻料堆边均匀撒入麸皮、玉米粉、豆籽饼粉和进口复合肥并补水至
看见从料底部溢出水为止,再盖上薄膜继续堆置。

距播种前5天,掀去薄膜以便排除氨气。

在发酵
好的培养料中可以看见有白色且释放香气的放线菌。

栽培时间
竹荪播种自然气温宜 8~30
摄氏度,播种时间南方春栽为 3至4 月,秋栽为 8至10 月,春栽好于秋栽。

播种方法
搭棚作畦。

架设遮阳棚,茅
草或树枝遮阳,清除田地杂草起
41
FORESTRY AND ECOLOGY >科技长廊
畦,畦宽 1至1.3 米,长度自定,四周以土围埂,埂高 20至25 厘米,四周开水沟,以便排水。

撒种覆土。

将畦底整平,喷
施灭虫药,在下层铺主料 5 厘米,料面撒播菌种,上盖辅料 2 厘米;第二层铺主料 8 厘米,撒播菌种,盖辅料 2 厘米;第三层铺主料 5
厘米,撒播菌种,盖辅料 2 厘米;最后覆土 2 厘米,在覆土表面盖上竹叶、树叶等保湿。

覆土材料宜选择腐殖质含量较高、颗粒较大、透气性保水性较好的酸性土
壤。

20 摄氏度遮光培养,45天左右菌丝长满。

栽培管理
竹荪栽培讲究水分适度,具
体要求“四看”。

一看盖面物: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要多喷;阴雨天不喷。

其培养料含水量湿
度,用手捏料能成团而无水挤出即可。

土壤湿度一般控制在手捏土粒能扁粘为度。

喷水不能过急,防止菌丝萎缩。

竹荪为中温型菌菇,菌丝生
长温度以23摄氏度最佳,26摄氏度以上开始衰弱,低于0摄氏
度或高于35摄氏度菌丝很快衰退死亡。

子实体形成分化温度为
16~27 摄氏度,以22摄氏度最佳,
在适温范围内其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竹荪好氧,通风不良时二
氧化碳浓度较高易导致菌蕾萎
缩,菌裙难以展开。

栽培时宜选择具团粒结构、粗细颗粒搭配、通气良好的腐殖质土壤。

竹荪对光照不敏感,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菌蕾分化不需光照,子实体发育阶段可有微弱散射光,强光不利于子实体发育。

竹荪整个生长过程均需在酸性条件下完成,菌丝生长阶段适宜酸碱度为 5.6至6.0,子实体发育阶段适宜酸碱
度为 4.6至5.0。

虫害防治
跳虫:银灰色至蓝色,成
堆时灰黑色,常游在水面上,
虫体弹跳力很强。

每年可繁殖 5至6 代,危害子实体和菌丝体,
并传播病菌,严重时成堆爬在菇蕾上,使小菇蕾枯萎死亡。

跳虫不耐高温,潜伏畦床面或
阴暗潮湿处。

可使用锐劲特喷
雾。

鼻涕虫:又称蛞蝓,是一种夜行软体动物。

白天躲藏在石头、草丛、腐烂的草堆或阴暗、潮湿的角落,强日照下2~3小时即死亡。

夜间出来觅食,能为害子实体,所过之处留下一道白色的粘液。

晚上6点后其活动量逐渐增加,晚上10点至11点达活动高峰。

防治方法:清除菇棚里的杂草、砖瓦,破坏其隐蔽场所;阴雨天,在蛞蝓活动高峰期,借助手电筒、矿灯等光源进行
人工捡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