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在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里,北方多个政权分立,其中只有二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这二个政权是:( )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
A.汉族B.氐族C.匈奴D.鲜卑
3.孝文帝为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将都城迁至:( )
A.平城B.洛阳C.长安D.建业
4.《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A.匈奴语B.汉语C.鲜卑语D.胡语
5.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是( )
A.胡服骑射B.胡人汉服C.汉人胡食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习俗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资治通鉴》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答案
1-5 CDBCA
6、(1)北魏孝文帝(2)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3)山西大同,河南洛阳(4)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5)“北语”指鲜卑语,“正
音”指汉语(6)答: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立场二: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练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淝水之战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问的战争?
A.曹魏、蜀汉
B.西晋、东晋
C.前秦、东晋
D.北魏、东晋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下列哪一朝代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4.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它民族的优势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5.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所采取的统治方式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天下“共主,,
6.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身穿汉族服装的
鲜卑贵族形象”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7.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鲜卑族贵族的支持
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魏主日:“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IP-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率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资治通鉴》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
一、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D 7.B
二、非选择题
1.(1)孝文帝。

从平成迁到洛阳。

(2)“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族的大团结,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但改革也应注意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
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A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
2.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
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A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3.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B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4.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
是( D )
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
5.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此举( A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6.“(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
一字。

”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 )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7.抓住特征,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比如383年,494年,626年都是“一肩挑两头”(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
的年代。

你会把383年和哪一场战役联系在一起呢( C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
8.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
法正确的有( C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9. 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D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吴起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0. 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
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C )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
C.《北魏孝文帝传》
D.《汉高祖传》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资治通鉴》材料二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下图)请回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依据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仍操胡音者“降爵黜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3)你从孝文帝的身上学到什么样的精神?
(4)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所以他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1)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3)
①学习到他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精神;
②学习到他顺应民意顺应历史潮流而勇于进取的精神。

(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4)
不同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
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或理由答:从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