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
;作比较
(3)进了
;绕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海底世界(节选)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器一听,就能听见冬科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的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自己再仿写两个: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窃窃私语”的总思。

________
(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请你接着想象,再写一句________。

(4)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活动特点。

(5)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做比较
C.列数字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
②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
【答案】(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
(2)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
;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
(4)梭子鱼
;乌贼
;章鱼
;贝类
(5)A
;ABC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声音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
(2)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

(4)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5)①A;②AB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七点,睡莲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
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3)生机勃勃、白发苍苍(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河和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

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

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翻卷着浪花,顺流而下。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脚跟,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

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唉,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1)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扬扬(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语段,选词填空。

谦虚骄傲
①从“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这句话,我感觉到小河很________。

②从大海说的这句话“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我感觉到大海很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 小河没有大海大。

B.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C. 江河都流到大海里。

【答案】(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
(2)骄傲;谦虚
(3)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自言自语”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得意扬扬”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2)骄傲、谦虚(3)B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的掌握的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色小屋
每天,我和妈妈还有妹妹简尼去公园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幢黄色的房子。

就它那么一幢,孤零零地站着,有点旧,阴森森的,有点可怕。

有一天,我一个人爬上了黄房子的木栅栏。

院子里怎么有一个小男孩呢。

他向我招了招手:“来啊,一起来玩儿。


我小心地从木栅栏上跳下去,踩在石子路上。

我朝他跑去,就在这时候,我看见草地上一只老虎妈妈正跟它的孩子们在玩儿呢,它们看见我低低地吼了一声。

可那个男孩子已经跑到水池边去了。

我跟到水池边,哇,水池里溅起了大水花。

一只白色的海豚从荷花的叶子之间跳了出来,向我甩甩尾巴,好像是在打招呼呢。

咦,那个小男孩呢?花房那边传来了他的叫声:“快来看呀。


我走进花房发现西红柿的枝条上缠着什么,不时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一扭一扭的。

天啊,是一条蟒蛇,它向我吐出舌头。

可那个小男孩却不在了。

他跑到苹果树下去了。

我赶紧追过去,却看见一只鹈鹕停在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

鹈鹕看了我一眼,嘴巴下的大口袋动了动。

那个小男孩把旁边的垃圾桶打开了。

我跑过去一看,一只大熊猫正在里面看报纸呢。

它眯缝着眼睛,不住地点头。

看到我,大熊猫立刻脱下帽子跟我问了声好。

可是那个小男孩已经跑进屋子里去了。

我急急忙忙跑过去,小男孩却把门给关上了。

我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门把手,我按了按门铃,可一点回音都没有。

现在我也经常在去公园的时候,经过黄房子就让妈妈抱起我看一看那里的院子。

有草地、金鱼池、花房还有苹果树、垃圾桶、石头的小人。

可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人叫我。

可我想我一定还会再遇见那个小男孩的,到那时候他一定会这么对我说:“嗨,来啊,一块儿玩儿吧。


(1)“我”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连一连。

草地________ 老虎母子看报纸
水池________ 鹈鹕甩尾巴
花房________ 蟒蛇吐舌头
苹果树________ 熊猫吃苹果
垃圾桶________ 海豚玩儿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真的有小男孩和动物们,他们很友好。

②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说明“我”非常贪玩。

(3)如果给短文换个题目,你觉得下面()最合适。

A. 恐怖的小屋
B. 我和小屋
C. 我和小男孩
D. 小屋历险记
【答案】(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3)D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3)【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
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6.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________。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________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________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________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________,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________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奔跑甩扯扑挂
①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________。

②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________在了后面。

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________住了。

④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________过来。

⑤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________,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________去。

(2)读句子,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鹿不敢犹豫。

________
A.迟疑 B.果断
②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

________
A.愁眉苦脸 B.心灰意懒
(3)根据下面的提示及课文内容,填空。

角:美丽欣赏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抱怨狮口逃生
鹿原本十分________自己________的角,而________四条腿长得
________。

后来当狮子向他
扑来时,两只美丽的角却让他________,而难看的腿帮他________。

【答案】(1)跑;甩;挂;扑;扯;奔
(2)A;B
(3)欣赏;美丽;抱怨;难看;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选择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迟疑不决。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①跑、②甩、③挂、④扑、⑤扯、奔(2)①A②B (3)欣赏、美丽、抱怨、难看、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
【点评】(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档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困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文中说明赵州桥是最先使用这种设计的词语是________。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大意。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看到赵州桥的设计,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8.【答案】(1)清楚;轻快;陪伴
(2)林间的小鸟唱出了它们
(3)C
(4)我想对小音符们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你们学习。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
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2)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清楚、轻快、陪伴(2)林间的小鸟唱出了它们(3)C;(4)我想对小音符们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你们学习。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9.类文阅读。

掮枪的生活(节选)
叶圣陶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

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

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待教师喊出“举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

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

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

(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

A. 整理装束
B. 练习打枪
C. 练习冲锋
D. 练习队列
(3)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答案】(1)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2)C
(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
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2)C;(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还魂草
走进大巴山密密的桷(fu)栋(li)树林,湿润的沃土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落叶,从叶缝间筛下的光斑,印在落叶上,像圆圆的邮戳,我们扒开落叶,便会在青青的苔藓上找到还魂草。

还魂草茎细如线,叶如花瓣,草叶像盛开的花儿。

我们拔起它,抖去泥沙,晾干后收藏起来。

老人拿它泡茶喝,能明目强身,我们拿它当书签,送给好朋友。

还魂草真能还魂吗?每当我看书累了,便把还魂草从书页中取出,放进盛满清水的杯中,立刻,干细的茎徐徐伸直,干枯的叶缓缓伸开,就显得那么嫩绿,那么鲜活。

还魂草的生命力是多么旺盛!
从海外回来的爷爷,每次离家的时候,都要带一束还魂草,他说,还魂草系着他的魂儿,就像故乡系着他的梦。

(1)查字典给划线字的读音,再把拼音抄写在横线上。

___ _____
___ _____
还魂草
邮戳
(2)短文告诉我们在大巴山的________里,________下面,________上,可以找到还魂草。

(3)还魂草能“还魂”,指的是它________。

(4)从短文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爷爷________。

【答案】(1)huán;chuō
(2)桷栎树林;落叶;苔藓
(3)有强烈的生命力
(4)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最后一段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
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huán、chuō (2)桷栎树林、落叶、苔藓(3)有强烈的生命力(4)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来理解,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