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
作者:张莉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4期
摘 ;要: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本文旨在对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运用的几类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差异,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委婉语;英语;汉语
1.委婉语的内涵
委婉语在英语中称为euphemism,它源自希腊语euphēmizein,其中eu-的含义是well,-phēmē的意思是speaking,加起来的意思即“说好话”。

委婉语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文雅的语言表达形式。

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可以减少因为直截了当的措辞而产生的种种不愉快的联想,使沟通更加顺利。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2. 常用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2.1 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几乎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忌讳直接谈及“死亡”,在语言交际中总是回避它,因此大量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

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认为人死之后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从而使灵魂得到拯救,因此多数用比喻的手段陈述这一事实,表达了人们一种要去天堂,要去极乐世界的良好愿望。

在英语中常用pass away,to breathe your last(咽下了最后一口气),to go to heaven(去天堂),rest in peace(安息),to go to another world(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等说法来婉称“死亡”。

而在中国文化中,神仙一样的生活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状态,所以中国人往往用仙逝、去世、驾鹤西去、了结尘缘、谢世、归天、长眠、故去等词语,把死比作像神仙一样飘然而去,不再在人世上遭受苦难了。

2.2 有关“年龄”的委婉语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个体隐私及私人权利都是他们极力保护的,不想被人知道,更不想受到外界的干预。

年龄涉及个人隐私,是西方人很忌讳的话题。

人们很忌讳用old man或old woman指称老年人,而用the elderly,senior citizens(年长者),advanced in age(高寿),golden ager(黄金年龄的人)等委婉语作为替代。

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有很多,如古
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耄耄,夕阳红等。

但是,在提倡“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中国社会,老年人普遍受到尊重,“老”字也隐含敬意,同时还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在汉语姓氏前后添加“老”字以示尊敬,如王老,老李等。

再如“老前辈”、“老师傅”、“老职工”等称谓中,“老”字是成熟、阅历和学识的代名词。

2.3 有关“疾病”的委婉语
疾病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愿直接提及,常常用委婉语来表达的一个方面。

在英语中,为了考虑听者的心理感受,常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提及疾病的名称。

例如,英语中把残疾人称为“the lessable”,把“耳聋”称为“hard of hearing”,用“the big C”(大 C)和“long illness”(长期生病)来代替 cancer(癌症);或用疾病的缩略形式来代替疾病的名称,把“肺结核”称为“TB”,把“性病”称为“VD”。

在汉语中人们对待疾病同样如此,汉语中常把身体有病称为“欠安”或“有恙”,把“瞎”称为“盲”,把“耳聋”称为“耳背”。

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病人直言的刺激和伤害,表现出适当的礼貌,体现了语言文化的高度发达。

2.4 有关“职业”的委婉语
一些委婉语的使用,在字面上提高了某些职业或行当的级别。

其中有一种较常见的倾向,就是让这种名称听上去很有点专业味道。

对某些职业并非十分光鲜工作者来说,他们对其社会地位十分敏感,借助委婉的語义扬升,可以将职业更加体面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比如,用“sanitation engineer”代替“cleaner”(清洁工),用“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代替“bootblack”(以擦皮鞋为生的人),用“farm manager”代替“peasant”(农民)等等。

为了表达政府和社会对清洁工工作的认同和褒奖,汉语中也出现了“城市美容师”这样的职业委婉语。

再如,“保镖”是个古已有之的职业,但这个称谓常常使大家联想到“打手”“随从”,所以现在有些已经将私人安保人员称为“安全顾问”。

3.结语
通过以上英汉委婉语的例子对比可以看出,英汉语言中都采用拐弯抹角或令人愉快的说法来避免交际过程中犯忌,但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稍有差异。

熟悉和掌握英汉委婉语,了解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仅可以从中窥视英汉语言中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还能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及障碍。

参考文献
[1] ;陈彦彦.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2):162-163.
[2] ;崔明.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6):7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