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归档应用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归档应用实践
摘要:建设工程文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是建筑
工程实体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控制措施。
建设工程档案是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
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各种形式的
历史记录。
随着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在工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逐渐被重视起来。
本文对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归档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应用实践
一、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优势
1.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形成
(1)工程项目电子档案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拥有齐全的表格模板库,并根据行业新
规范实时更新内业资料表格模板,保障内业资料编制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2)平台能够实现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在线协同办公,签批流程实时追踪,提高办公效率。
并通过电子签章实现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在线签批,保障电子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可
靠性及不可否认性。
(3)平台与多个建设行业相关系统对接,同步获取工程的相关信息、建筑材料检测报告、施工申报资料等电子原件,实现信息汇集、共享,大量减少纸张消耗、减少出行排放。
(4)由于工程文件涉及多方责任主体盖章,且数量极大,“盖章不齐全”的情况时有发生,靠人工排查耗时耗力,且仍存在隐患。
针对这类现象,平台能够自动进行风险预警,保证了
内业资料编制质量。
(5)平台设立了资料台账,可以展示任意时间段内完成资料的状态,使工程相关责任
主体对工程文件进度情况一目了然。
(6)平台基于云存储技术,将工程电子文件存储于云上,具有自动备份机制,保证资
料不丢失。
相关责任主体可实时在线查询预览所需资料,大量节省资料查找时间。
2.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整理
(1)大幅度提升归档整理效率。
平台已收录各地市城建档案馆归档规范及归档文件清单,实现建立工程文件归档目录与工程文件制作目录的映射关系,并可以自动提取文件属性
信息,自动生成符合城建档案馆规范要求的著录单、案卷目录、卷内目录,解决人工整理方
式耗时长且易出错的问题,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的效率。
(2)节约成本。
传统纸质文件形式归档将产生昂贵的扫描和打印费用(主要体现在图
纸扫描等);提交资料甚至需用卡车装载,产生额外的交通运输成本。
以电子文件形式归档
将大量减少纸张消耗、交通出行、资料扫描等费用,实现节能减耗。
3.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
(1)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校验待归档工程电子文件的模式,相较
传统纸质文件全程人工校验的模式,将简化文件移交工作的流程并大幅度提升窗口档案接收
人员的办公效率,节约办件时间,进而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2)有利于工程电子档案的大数据挖掘应用。
传统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是采用扫描方
式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加工。
但经扫描形成的电子档案不仅失去了原有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且不利于工程电子档案数据的进一步应用。
直接接收工程电子原件,可保留其元数据信息,
有利于工程电子档案的大数据挖掘及后期应用,扩大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利用,从而推动档案
管理信息化、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3)为全面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是相对于纸质、电子“双套制”归档模式而言的一种制度创新。
它颠覆
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文件收集、整理和归档方式,将电子文件管理嵌入文件形成、流转、管理、利用的源头和全生命周期,从而实现电子档案的全程化、专业化管理。
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
为全面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二、存在难点与改进措施
1.存在难点
(1)工程文件涉及主体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参建各方心理抗拒。
由于工程责任主
体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参建各方,人员多而复杂,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加
上内业资料的收集管理尚未受到重视,对内业资料人员的培训较少,也未能体现传、帮、带
的传统,对于新人往往是过渡1~2个月就开始独立内业资料工作。
虽然政府已发布《国务
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明确“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
各方参建主体仍然担心电子档案能否被顺利接收,或已形成行为定势,对建设工程资料电子
化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愿改变传统纸质归档方式。
进而导致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开展存
在一定困难,影响最终归档的无纸化率程度。
(2)顶层设计不完善,未全面实现信息共享。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如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审定方案通知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意见等)由不同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目前大多
采用线下办理的方式或尚未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尚未搭建统一的建筑材料管理平台,建筑
材料商往往不能提供电子版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导致目前工程准备阶段文件及材料质量合
格证明文件均采用“扫描+纸质”双套制形式归档,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归档的无纸化率。
(3)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管理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参建各方主体管理部门,对电子
文件归档重视不够,没有成熟的高效流程和专业的资料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不了解,与
实际应用要求差距较大。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
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条例,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都做出了相关说明
和规定。
但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领导对于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
员也缺乏管理意识,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工程竣工之后,工程档案资料不
够完整。
这不仅延误了建筑工程档案的递交,也无法很好地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工程各方参建主体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及政策理解不到位。
如较难理解“电子原件”、“纸质原件”等术语及其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归档效率和效果。
2.改进措施
(1)强化顶层设计。
结合具体审批事项的可操作性,推行项目报建相关手续数字化和信息化,实现全流程无
纸化网上审批;搭建统一的建筑材料管理平台等。
实现建设项目前端策划、建设工程审批全
过程、材料进场等信息的共享,共同推进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
案管理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试点项目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部署,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推广工作整体有序进行。
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召开
项目会议,落实试点工作内容,及时研究、协调和督促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
(3)组建专业队伍保障。
针对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通过引进电子技术与档案管理的知识技
能人才,建立专业队伍,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技能,为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人员保障。
(4)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重视档案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培训是确保竣工资料质量的有力措施。
基本建设工程中,
施工单位来自全国各地,工程管理人员也大部分是从基层抽调过去的,他们对工程档案重要
性的认识参差不齐。
因此在工程开工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分期分批对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在增强档案意
识的同时,也熟知档案馆对竣工资料的要求标准,在项目开始时就用规范化、标准化来严格
要求,杜绝施工过程中产生不规范的原始施工资料和文件出现,确保形成一流的竣工资料。
进一步树立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交流学习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的前沿理念,分享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经验”的
良好氛围。
结束语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正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建设工
程资料电子化全面实行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信息化将得到质的飞跃,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
掘分析,可助力打造智慧工地与绿色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走向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9(01):88-94
[2]盛玲,黄炳河.基于电子档案平台的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8(06):70-72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S].GB/T 50328-2014
[4]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S].GB/T 18894-2016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6号,2019
[6]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2000
[7]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Z].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部令第78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