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是在哪里造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颉是在哪里造字的
仓颉造字处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全国流传得更为广泛。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
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
据说,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
该祠有房屋400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
清代,此祠被烧毁后,又建祠三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临汾县令、河间李早荣在仓颉祠旁修建碑亭,石碑上书写了“仓颉造字处”五个阴刻正楷大字。
现祠已被毁,石碑存于尧庙。
当地相传,仓颉是从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象形文字。
据《平阳府志》记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
”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南乐仓颉陵
仓颉陵位于河南南乐县,原称仓颉祠,位于县西北吴村附近,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其后屡毁屡建,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使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亦被挖开,出土大量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
仓颉庙现存有两通旧碑:其一为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另一旧碑刻有北宋名相寇准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
[29]陵墓西侧有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的仓颉庙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中毁坏殆尽。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仓颉的葬地,史书多有记载,《禅通记》上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
明朝的.《汴京遗迹志》上有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
南乐县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记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
白水仓颉庙
仓颉庙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启的庙宇。
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生于白水杨武(今北源乡杨武村),葬于武庄(今史官乡武庄村)。
墓地建有仓颉庙,距县城东北35公里,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1.7公顷,仓颉庙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
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内正殿、后殿为明代建筑,前殿、献殿、戏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及民国年间复修。
庙内有古壁画19幅,历代碑刻数十通,40余棵千年古柏坏绕于庙、墓四周,郁郁葱葱,其树龄之久‘树形之奇,殊属罕见。
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这里的古柏论起年龄来,可比山东曲阜孔庙、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
白水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
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到黄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