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关于风景名胜科学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都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②泰山、庐
山、黄山、喜马拉雅山等都是高大断块山③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典型的喀斯
特地貌④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最佳日接待量制定的主要依据是( )
A. 交通通达性B。
旅游容
量C。
旅游点知名
度 D. 地区接待能力
3。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
A. 把握时机B。
抓住景观的特
点C。
以情观
景D。
选择观赏位置
4。
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意境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动态
美 D. 听觉美
5.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自然灾害②旅游硬件设施情况③社会文化环境④旅游地的经济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欣赏自然景观时应当“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这样才能做到()
A。
抓住景观特点 B. 把握观赏时
机 C. 以情观
景 D. 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7.关于选择旅游资源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宜从顶部俯视,方得其妙
B. 瀑布景观,应在适当距离远望,并带有俯瞰之趣
C。
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低临水面的亭台楼阁上
D。
山水组合景观,应乘船沿水路观赏
8.以下旅游建设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在杭州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 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C. 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
施D。
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9。
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 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
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植物及其制品
C. 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
车 D. 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10。
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 )
A。
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
赏
B. 选择夏季雨后的时节去观赏
C。
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D。
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
11。
关于福建土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自然景观B。
属物质文化景
观 C. 属精神文化景
观D。
属非物质文化事物
12。
“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是指观赏自然景观时()
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
机 C. 理解自然与人文的和
谐D。
以情观景
13.“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此意境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听觉
美 D. 动态美14.目前,许多地方提出倡导“绿色旅游”的口号,这主要是针对( )
A。
旅游活动对背景环境的破
坏B。
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 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
染D。
旅游活动冲击社会秩序
15。
为保护壁画,敦煌限定进入洞窟参观的人数和时间,原因是( )
A。
减少游客丢弃的垃圾
量
B. 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C. 减少游客的呼吸,汗水等对壁画的损坏D。
避免游客在壁画上乱刻乱画
二、综合题(共3题;共18分)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有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欣赏它要把握哪几个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________。
(3)黄果树爆布从成因上是受________地质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4)请举出2个瀑布景观例子,并标在图中。
17。
下图是灯光勾勒出的广西桂林著名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灯光主要是沿着( )
A. 山脊线延伸B。
山谷线延
伸 C. 等高线延
伸D。
河流延伸
(2)欣赏龙脊梯田最佳时间与地点是( )
A。
夜间近距离欣赏 B. 白天近距离欣
赏 C. 夜间远距离欣赏 D. 白天对面高处欣赏
18。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问题。
(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
奇松、云海B。
石林、石
芽 C. 椰林、孤
峰D。
森林、冰川
(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
岩 B. 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C。
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D。
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内容的掌握,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分别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泰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审题,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侵蚀所致。
2。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出游前的准备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旅游承载力。
最佳日接待量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旅游容量.旅游资源的承载力相对固定,超过旅游容量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者的欣赏品质造成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出游前的准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答案】C
【解析】【分析】通过欣赏旅游景观而获得心灵感悟,因此“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以情观景。
4.【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主要内容的掌握,这首词描写的是夜景,形象美、动态美、色彩美在白天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而鹊鸣、蝉噪、蛙声等均反映了自然界的听觉美。
.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诗句中去体会意境。
5。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旅游安全的威胁来自旅游交通、食宿、旅游过程的自然灾害,来自旅游硬件设施本身的不安全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不良带来的对游客的身体健康伤害等。
故A项正确。
旅游地的经济水平与旅游安全关系不大.④项错误。
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亚洲名景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以情观景。
首先要综合感受,如“青末了”“阴阳"“层云"“众山”“归鸟”;其次要发挥想象;再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荡“决眦"胸";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亚洲名景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因此游览景观必须选择欣赏位置。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区分不同景观的欣赏方式.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不能造成破坏使后代人无法使用。
选项中,
在西湖湖畔修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本身就破坏了西湖的背景环境;在寺庙中安装激光照明设施会破坏寺庙本身的一种烟雾笼罩的神秘氛围。
拆掉北京胡同属于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这都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造成车辆多,汽车尾气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
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常识的相关知识。
欣赏旅游景观,一是要选择观赏位置,不同的距离、角度、俯视和仰视产生的美感不一样;二是要把握恰当的观赏时机,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能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等;三是要抓住景观特点.北京“香山红叶”“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只有在霜降之后才能体会到,并且宜远望和俯视欣赏。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常识的作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名山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景观类型.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人类活动未施加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属于自然景观,因为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景观则是人文景观。
福建土楼属于人文景观,属于物质文化景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名山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主要内容的掌握,我国人民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用丰富的内心情感去“人化自然”或者“自然人化”.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的美.、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
13。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主要内容的掌握,文字“红”“染"都体现了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抓住关键词红字.
14。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绿色旅游”是针对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的.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为保护壁画,敦煌限定进入洞窟参观的人数和时间,原因是人多会带来更多的呼吸和汗水,水汽含量高会对壁画产生损坏。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旅游安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综合题
16.【答案】(1)地形崎岖;多阴雨天
(2)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形色声动的美感
(3)外力;流水侵蚀
(4)长白山瀑布、庐山三叠瀑布(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黄果树瀑布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主要特征,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阴雨天气。
瀑布的观赏应该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瀑布的形成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详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
17.【答案】(1)C
(2)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园林的相关知识。
(1)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灯光勾勒出的广西桂林著名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只能沿等高线延伸,C对。
(2)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区103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高处望去,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宏,D对;夜间近距离欣赏和白天近距离欣赏置身其中难以欣赏到龙脊梯田最美之处,A、B错;夜间远距离欣赏可以看出梯田层次分明分布,但不是最好时机,C不如D好,C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园林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8.【答案】(1)B
(2)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溶洞的相关知识。
(1)直接根据甲图景观可以判断为喀斯特地貌,图示其主要形态为石林和石芽,故选项B正确。
(2)甲、乙两景观都为石林地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甲景观为石林地貌的初期发育阶段,乙景观为石林地貌的成熟阶段,故甲景观以化学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选项C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溶洞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