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重点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等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热量与能量转化1. 热和温度的概念:热是能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高低。
2.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传导: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体则反之。
5. 对流: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气流或液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性质以及容器形状等有关。
6. 辐射:辐射是指由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四周空间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热量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二、热量的计量1. 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在1秒钟内,1牛的力作用下,物体的体积膨胀1米。
2. 热量的测量:利用焦耳热量计可以测量热量的大小。
热量计由内胆、外壳和计量装置组成。
三、物质的热性质1. 热容与比热容:物体在加热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物体的热容量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2.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热性质的表现。
四、三态转化与热力学循环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较为松散,有自由运动;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
2. 相变: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熔化、凝固、蒸发、液化、升华和凝华。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简洁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简洁
1. 热能和热量
热能是物质内部由于分子、原子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是热量的一种形式。
热量是由于物
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表现出来的能量。
热能和热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
射等方式进行。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定律。
3. 热容和比热
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
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4.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是指一定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在物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
后又回到起始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布雷顿循环等。
5. 热力学效率
热力学效率是指热机从热源吸收热量并转化为有用功的比率。
热力学效率通常用于衡量热
机性能的好坏,提高热机效率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6. 热传导
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热量的过程。
导热系数是描述热传导性能
的物理量,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不同。
7. 对流和辐射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质流动的方式传递,如空气对流、水对流等。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
波的辐射传递,如太阳的辐射。
8. 传热方程
传热方程描述了热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规律,通常采用傅立叶定律描述传热过程。
以上是热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于理解能量、热力学过程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图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图一、热力学基础知识1.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温度是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表现,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平衡是指两个系统之间不再有能量的净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能量不会自行减少或增加。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熵增加原理。
4.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任何实体的熵均趋于零,即系统的熵在温度趋近绝对零度时趋于一个常数。
5.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内能的表达式。
6. 凝固和融化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称为融化,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和融化温度是由物质特性决定的。
二、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热机的理想循环,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2. 斯特林循环斯特林循环是一种热机的实际循环,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3. 高尔辛循环高尔辛循环是一种蒸汽轮机工作的热力循环过程,包括等压加热、等容膨胀、等压冷凝和等容压缩四个过程。
三、热力学系统1. 开放系统与闭合系统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2. 热力学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
3. 热力学函数内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哈密顿函数等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四、热传导1.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傅里叶热传导方程、热导率概念。
2. 热传导的应用导热系数、传热表面积、传热温度差、传热距离等参数。
3. 热传导的热阻和导热系数热阻的概念和计算、导热系数的概念和计算。
五、热辐射1.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铂居—史恩定律。
2. 黑体辐射和表面发射系数黑体的定义、黑体的吸收、发射和反射的关系。
3. 热辐射的热平衡和热不平衡热辐射的观测和应用。
六、热功学1. 热功学的基本定律各态函数、热力学基本关系和亥姆霍兹自由能、君体—吉布斯函数的性质。
2. 熵增加原理和热功学过程热功学过程的熵增加原理,等熵过程、绝热过程等。
物理热学高频考点总结归纳
物理热学高频考点总结归纳物理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能的一门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之一。
在物理学考试中,热学是一个高频考点,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本文将对物理热学的高频考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热学基础知识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量度,单位是开尔文(K)。
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和物体的质量、物质种类、温度变化有关。
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领域的应用,它表明热量转化为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状态,即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二、热力学过程1.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气体在压强恒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此时热量转化为气体的增加内能和对外做功。
2. 等体过程等体过程是指气体在体积恒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此时热量全部转化为气体的增加内能。
3.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气体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此时气体的内能不变,热量全部转化为对外做的功。
4.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无热交换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此时热量不进出系统,内能也不变化。
三、功与功率1. 功的定义与计算功是力对物体做作用时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力的作用距离。
2.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单位时间。
四、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热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不能被创造或破坏。
五、热机与热效率1. 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有用的功的设备,它通过吸收高温热量,放出低温热量来完成能量转化。
2. 热效率的计算热效率是指热机从热源中吸收的热量与输出的功之比,计算公式为η=W/Qh,其中η为热效率,W为输出的功,Qh为吸收的热量。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1.热胀冷缩
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
比如夏天在架设电线的会略低一些就是为了避免在冬天的时候会紧缩,从而造成风险;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因为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太足,会涨破车胎。
2.比热容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和散热能力越强。
比如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意思是我国新疆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新疆地带多沙石,沙石比热容小,所以沙石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导致中午温度高,相反沙石释放热量降温快导致早晚温度很低。
3.分子扩散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物体内的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等。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热学是研究热力学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下面是热学基本知识点的汇总:一、温度和热量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度表示。
2.热量: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通常用焦耳(J)或卡路里(cal)表示。
热量可以传递,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二、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守恒。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且在传递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熵的增加。
3.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物质的熵趋于一个常数值,即绝对零度时的熵为零。
三、热力学过程1.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热量和功相等。
2.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物体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只有通过功来改变内能。
3.等压过程:在等压过程中,物体的压强保持不变,热量和焓相等。
4.等体过程:在等体过程中,物体的体积保持不变,热量和内能相等。
四、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热力学过程后,使物体回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布雷顿循环等。
五、热力学量1.熵(S):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是热力学基本量之一,通常用焦耳/开尔文(J/K)表示。
2.内能(U):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其分子内能和势能,通常用焦耳(J)表示。
3.焓(H):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加上其对外界做功所消耗的能量,通常用焦耳(J)表示。
4.自由能(F):热力学系统可能产生的最大功,通常用焦耳(J)表示。
热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热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的传递、热力学过程、热平衡等现象。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因此掌握热学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 系统和环境:热力学中将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系统外部的部分称为环境。
2. 热平衡:当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时,它们达到了热平衡。
3. 热力学参数:压强、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参数。
二、热力学过程1. 等温过程:在等温条件下,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2. 绝热过程:在绝热条件下,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
3. 等容过程:在等容条件下,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4. 等压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系统的压强保持不变。
三、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温度差可以产生功,但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3.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系统的熵趋于零。
四、热力学系统1. 封闭系统:系统内能量可以进行交换,但质量不变。
2. 开放系统:系统内能量和质量都可以进行交换。
3. 绝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量和物质交换。
五、状态方程和状态函数1. 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规律。
2. 状态函数:系统状态的函数,与系统的历史和路径无关。
六、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理想的可逆循环,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2. 斯特林循环:由等温膨胀、等容加热、等温压缩和等容冷却组成。
3. 布雷顿循环:包括等压加热、等容膨胀、等压冷却和等容压缩四个过程。
七、热传导1. 导热系数:描述材料导热性能的常量。
2. 热传导方程:描述热量在物质中传导的定律。
八、热辐射1. 黑体辐射:理想的热辐射体,可以完全吸收和发射辐射。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1. 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内部能量的转换与传递规律,以及与温度、热量和功相关的现象和性质。
2. 温度与热平衡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热平衡指处于相同温度下的物体之间不存在净热流。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V = nRT 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摩尔数,R是气体常数(8.314 J/(mol·K)),T是气体的绝对温度。
4.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包括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 玻意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量条件下,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表述。
它指出,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系统内部能量变化之和。
6. 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7. 热容与比热容热容指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无关时所用到的术语。
8. 相变与相变潜热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发生的现象。
相变潜热是单位质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9.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的过程。
它遵循傅里叶定律,即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10.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内部热运动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根据普朗克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可以描述黑体辐射的能谱密度和总辐射功率。
11. 熵与熵增原理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无序程度。
热力学重点知识总结(期末复习必备)
热力学重点知识总结(期末复习必备)热力学重点知识总结 (期末复必备)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的科学领域。
- 系统:研究对象,研究所关注的物体或者物质。
- 环境: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外部世界。
- 边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分界面。
2. 热力学定律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 $\Delta U = Q - W$,其中 $U$ 表示内能,$Q$ 表示传热量,$W$ 表示对外界做功。
第二定律:热力学箭头定律- 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相反的方向。
- 热量自发地会沿着温度梯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 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热机效率计算:$\eta =\frac{W}{Q_H}$,其中 $Q_H$ 表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W$ 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定律- 温度无法降低到绝对零度,即 $0$K 是一个温度的下限。
- 第三定律提供了热力学的温标基准,即绝对温标。
3. 热力学过程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是指在过程中不与环境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
- 绝热过程中,系统的内能会发生改变,但传热量为零。
等温过程- 等温过程是指在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保持恒定的温度。
-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的内能不变,但会发生热量交换。
绝热可逆过程- 绝热可逆过程是指绝热过程与可逆过程的结合。
-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系统不仅不与环境发生热量交换,还能够在过程中达到热力学平衡。
4. 热力学系统分类封闭系统- 封闭系统是指与环境隔绝,但能够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来进行工作的系统。
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是指与环境可以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也称为流体系统。
孤立系统- 孤立系统是指与环境既不进行物质交换,也不进行能量交换的系统。
5. 热力学熵- 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
- 熵的增加反映了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增大,熵的减少反映了系统的有序程度的增大。
热学主要知识点
热学主要知识点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雪花、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①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b. 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c. 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d.液体沸腾前,气泡(溶在液体中的气体)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沸腾后,液体内部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液体内部发生剧烈的汽化作用)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有大量的气体进入,越来越大。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a. 影响蒸发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洗过的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晒衣服要展开,晒粮食要摊薄);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有风的日子洗过的衣服干得快)晾衣服,吹头是很典型多因素加快蒸发。
b.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c. 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物理中的热学知识点梳理
物理中的热学知识点梳理热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热的性质和热现象的规律。
热学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梳理一些物理中的热学知识点。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平均动能越大。
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K)。
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物体达到热平衡。
2. 内能和热容内能是物体分子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而热容则是物体单位质量温度变化的热量,单位通常是J/(kg·K)。
不同物质的热容不同,具体的热容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热传导通常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振动传导热量。
固体是最好的热传导材料,液体次之,气体传热能力较差。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传递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
根据黑体辐射理论,物体的辐射功率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热辐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量传输方式,也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5. 膨胀性物体在受热后会发生膨胀,而在冷却后则会收缩。
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不同物质的膨胀系数不同,金属通常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而玻璃等非金属物质膨胀系数较小。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E = Q - W其中,ΔE 是系统内能量的变化,Q 是吸热(从外界传入的热量),W 是对外做功。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转化效率的定律,它明确了热能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的事实以及热量自发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的方向。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一、热学基础知识在学习高中物理热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热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内部和外部热现象以及能量转换的科学。
在热学中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和摄氏度(℃)。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学习热学知识非常重要。
二、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尔文(K)。
摄氏度和开尔文的换算关系是:K = ℃ + 273.15。
热量是物体之间的能量传递,热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
三、热平衡和热传导热平衡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异,热量不再流动的状态。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的碰撞传递。
常用的热传导定律是傅里叶定律,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热量传递的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四、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吸收(放出)单位温度差异时吸收(放出)的热量的数量。
物体的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性质有关。
比热容是热容与物体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比热容有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
五、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状态方程是描述物质热力学状态的方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示形式为PV = nRT,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近似适用。
六、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热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的定律,它涉及到热量传递的方向性和功的转化效率等。
七、热力学循环和热效率热力学循环是指一系列改变其状态的过程,最终回到初始状态。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和斯特林循环等。
热效率是指热力学循环中能量转化效率的度量,可以通过功的输出与热量的输入的比值来计算。
八、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热辐射是物体由于温度引起的电磁波的辐射。
黑体辐射是指具有完美吸收和辐射的能力的物体的辐射。
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和黑体辐射谱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普朗克辐射定律和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框架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框架引言1. 热学的定义2. 热能与温度3.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基本概念1. 热力学系统与外界2. 热力学态函数3. 热力学平衡4.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3. 热力学第三定律气体热力学1. 热力学过程的气体方程2. 理想气体定律3. 热容与比等容热容4.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功与功率1. 线性热力学功2. 热机效率3. 热能转化传热学1. 热传导2. 热辐射3. 对流传热相变热力学1. 物质的相变2. 相变热3. 水的特殊性质平衡态统计物理1. 统计物理基本概念2. 统计物理与热力学的关系3. 统计力学的基本公式热力学应用1. 工程热力学2. 生物热力学3. 天体热力学结语引言热学是研究热能的运动规律、平衡状态和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包括热力学、传热学和相变热力学等内容。
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物质热运动和热能转化过程的规律性,对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推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热能与温度热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它决定了物体的热状态和热性质。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平衡和热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表示了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
热能和温度是热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它们在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能转化和热力学过程规律的基本原则。
热力学第一定律规定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它指出了热能转化过程中热量和功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热能转化过程中熵的增加原理,提出了热机效率和热力学不可逆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指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的原理,它规定了物质在极低温下的行为规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物质组成,并且可以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热力学态函数是描述热学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包括了内能、熵和焓等。
热力学平衡是指热力学系统的各种态函数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发生宏观变化。
热学重点知识梳理
一、温度与温度计(一)温度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3、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二)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涨冷缩。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①根据待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量程;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③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②当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待测液体后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即平视)。
3、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用力下甩,其他温度计则不能。
4、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5、典型例题(1)已知甲的体温为38℃,乙的体温为37℃,丙的体温为3℃9。
一位粗心的护士测了甲的体温,体温计没有下甩就去分别测量了乙和丙的体温,测得甲、乙、丙的体温分别为多少?答案:3℃83℃83℃9解析:体温计有一特殊的构造“缩口”,它的作用是只能使液体向上扩充,不能使液体自行退回到玻璃泡,要使液体退回到玻璃泡必须用力下甩。
此题中在测量了甲的体温,体温计没有下甩就去测量乙的体温,而乙的体温没有甲的高,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故测得的乙的体温仍然是38℃,丙的体温比38℃高,液柱能自行上升,故丙的体温为39℃。
(3)有一刻度均匀,实际测量不准的水银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得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沸水的温度是93℃。
当它显示的读数是12℃实际的温度是多少?当实际温度是40℃时,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是多少?解析: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涨冷缩的的原理制成的,并用摄氏温标来计量温度,按照摄氏温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10℃0之间等分为10份0,每一等份为1℃。
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从3℃变化到93℃,只上升了(93-)3格,而实际温度是从0℃变化到10℃0,温度改变了10℃0,因此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不再是1℃,而是」0^℃,当温度计示数是2时,温度变化了(-格,实际温度(93■3)■(12■3)℃℃;依据上面的原理可以推导,当实际温度是0时,(93■3)设其显示的读数是T则有℃=93003)■(T-3℃),解得T=39℃。
热学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知识梳理1. 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①扩散:.②扩散现象说明:A。
B。
回归课本: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越高,扩散速度越来越。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3、分子间存在着。
知识点二、内能:知识梳理1、内能:,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内能的方法:和。
4、热传递是。
5、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传递的是,而不是温度。
6、热量的单位是7、热传递的实质是。
知识点三、热量知识梳理1、比热容:⑴定义:。
⑵物理意义:。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有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知识点四、热值及热机知识梳理1、定义:,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它是燃料本身的。
2、公式:Q=mq(q为热值)。
3、热机:定义:能的转化转化为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做功冲程是能转化为 能。
5、能量守恒定律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1、 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2、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3、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温度的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能不能说:物体的内能的增大(减小)?温度的升高(降低)一、填空题1.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现象,这个现象表 明。
2.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燃烧,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能转化为能, 这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
火柴头也可以用火点燃,这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
3.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增加。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热的传递、转化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现象。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热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大学热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学的概念和原理。
1.温度和热平衡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一种量化描述。
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状态。
热平衡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达到热平衡后,它们的温度将保持不变。
2.热量和内能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包括宏观运动能、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等。
热量的传递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内能的传递。
3.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过程。
在热传导中,热量由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两个区域的温度达到平衡。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质、温度差和物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
4.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单位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所需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可以用来比较物质的热量储存能力。
5.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物体受热后,内部粒子的振动增强,使物体的平均间距增大,从而导致物体的体积膨胀。
热膨胀的程度可以通过热膨胀系数来描述。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7.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的功和系统内能的增加之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来分析热力学系统的能量转化和守恒。
8.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一个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在任何孤立系统内总是增加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自然界中热量传递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9.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或其他工质通过一系列热力学过程完成一定的功的循环过程。
高中化学热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学的基本概念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2. 热平衡与热传递热平衡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没有外界影响下,温度逐渐相等的状态。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3. 比热容与热容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K)。
热容量是物体整体温度变化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也是焦耳。
二、热化学1.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通常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条件、热量变化等信息。
2. 燃烧热与中和热燃烧热是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1摩尔水时放出的热量。
3. 热化学循环热化学循环是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循环过程,通过循环可以实现热量与功的转换,如卡诺循环。
三、相变与潜热1. 相变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
2. 潜热潜热是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量和相变类型有关,单位是焦耳。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1. 内能与功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总能量,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位移的过程中,力与位移的乘积。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表明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和。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1. 熵与熵增原理熵是表示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原理指出,自然过程中系统总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能量转换的方向性和效率限制,表明能量转化具有不可逆性。
六、热力学函数1. 状态函数与路径函数状态函数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初始和最终状态有关,与变化过程无关,如内能、熵、吉布斯自由能。
热学主要知识点
热学主要知识点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做熔化。
(1)固体分晶体与非晶体两类:①晶体:有确定得熔化温度得固体叫晶体。
常见得晶体:海波、冰、雪花、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得熔化温度得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得非晶体: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得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得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得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得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得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得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得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得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得过程叫汽化。
(1)汽化得两种方式:沸腾与蒸发①沸腾:沸腾就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与表面同时发生得剧烈得汽化现象。
a、沸点:液体沸腾时得温度叫沸点。
不同得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得沸点还与液面上方得气压有关系。
b、液体沸腾得条件:一就是温度达到沸点,二就是需要继续吸热。
c、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d、液体沸腾前,气泡(溶在液体中得气体)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沸腾后,液体内部有大量得气泡生成,(液体内部发生剧烈得汽化作用)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有大量得气体进入,越来越大。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得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得缓慢得汽化现象。
a、影响蒸发发快慢得因素:液体得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洗过得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液体得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晒衣服要展开,晒粮食要摊薄);液体表面上得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有风得日子洗过得衣服干得快)晾衣服,吹头就是很典型多因素加快蒸发。
b、蒸发得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就是一种缓慢得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c、蒸发致冷:就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重点知识梳理
一、温度与温度计
(一)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
(二)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涨冷缩。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①根据待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量程;
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③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②当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待测液体后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即平视)。
3、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用力下甩,其他温度计则不能。
4、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5、典型例题
(1)已知甲的体温为38℃,乙的体温为37℃,丙的体温为39℃。
一位粗心的护士测了甲的体温,体温计没有下甩就去分别测量了乙和丙的体温,测得甲、乙、丙的体温分别为多少?
答案:38℃ 38℃ 39℃
解析:体温计有一特殊的构造“缩口”,它的作用是只能使液体向上扩充,不能使液体自行退回到玻璃泡,要使液体退回到玻璃泡必须用力下甩。
此题中在测量了甲的体温,体温计没有下甩就去测量乙的体温,而乙的体温没有甲的高,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故测得的乙的体温仍然是38℃,丙的体温比38℃高,液柱能自行上升,故丙的体温为39℃。
(3)有一刻度均匀,实际测量不准的水银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得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沸水的温度是93℃。
当它显示的读数是
12℃实际的温度是多少?当实际温度是40℃时,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
数是多少?
解析: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涨冷缩的的原理制成的,并用摄氏温标来计量温度,按照摄氏温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为1℃。
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从3℃变化到93℃,只上升了(93-3)格,而实际温度是从0℃变化到100℃,温度改变了100℃,因此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不再是1℃,
而是100
℃,当温度计示数是12℃时,温度变化了(12-3)格,实际温度(933)
t=
100(123)(933)
⨯--℃=10℃;
依据上面的原理可以推导,当实际温度是30℃时,设其显示的读数是T ,则有40℃=
100(933)
⨯-(T-3℃)
,解得T=39℃。
二、 内能
(一)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单位:焦耳(J )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的运动,故分子动能在任何时候都不为0,而分子间距在不断改变,分子势能在任何时候也不为0。
) 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2) 热传递
6、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转化;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转移。
(二)热量
1、 热量是指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用符号“Q ”来表示,单
位是焦耳(J )。
2、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三、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三角形
2、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 (1)冬天呼出的“白气”。
液化
(2)对着镜子哈气,镜子先变模糊,后变清晰。
先液化后汽化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汽化
(4)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升华 (5)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变细。
升华
(6)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发黑。
先升华后凝华 (7)窗玻璃上的冰花。
凝华
(8)衣柜里的樟脑丸(或固体清新剂)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升华 (9)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升华吸热。
(10)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雾
雪
露 雹
3、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2)沸腾 7、影响沸点的因素:(1)液体的种类;(2)液体的浓度;(3)液面上气压
的大小。
8、沸腾曲线:
9、沸腾的条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0、 汽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t/min
液化 凝华、凝固 云→液化、凝华 雨→液化、熔化
四、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水的比热容是34.210/(.J 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度每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34.210J ⨯。
2、符号:c
3、单位: J/(kg. ℃) 读作: 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
4、水的比热容是34.210/(.J kg ⨯℃)。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它与物体质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
6、热量的计算公式
21()Q cm t t =-吸
12()Q cm t t =-放
Q 吸————物体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 Q 放————物体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 C ————物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 ℃) m ————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g t 1————物体的初温,单位为℃ t 2————物体的末温,单位为℃ 五、内燃机
1、内燃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一个工作循环飞轮(曲轴)转动2周,活塞往复运动2次,对外做功1次。
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3、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
4、在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气缸内的物质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
而柴油机吸入气缸内的气体则仅是空气。
5、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是:汽油机气缸顶端有个火花
塞,柴油机则是喷油嘴。
六、燃料的热值
1、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对于气体而言则是1m 3
的某种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如汽油的热值是74.710/J 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74.710J ⨯。
天然气的热值是733.310/J m ⨯,它的物理意义是:1m 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73.310J ⨯。
2、 单位:J/kg (J/ m 3
) 3、 符号:q
4、 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同的燃料热值一般不同,与燃料的质量、
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5、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 m q =放 (适用于非气体)
Q Vq =放(适用于气体)
Q
放————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
m ————燃料的质量,单位为kg V ————气体的体积,单位为m 3 q ————燃料的热值,单位为J/kg
6、热机效率:100%
W Q η=
⨯有总
(转化为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
燃烧释放的热量的比值)
炉子的效率则是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比值,即:
100%
Q Q η=
⨯有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