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存 在 的 问 题 .
地流转程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是法律赋予承包者的权 力, 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保护 。为确保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 够依法 、 范、 规 有序进行 , 应建 立农 村土地流转 中介机构 , 立 成 市县 乡三级农村土地信息数据库 ,为土地流转 的参与主体和政府相 关 部 门提供 信息服务等 第一 手资料 ;建立农村 土地流转价格评
1 土地 承 包经 营 权 证 书》 放 及 时 , 村 土地 经 营 权 得 . 2《 发 农
经营的很少 ; 支持土地有序流转 的市 场和平台还没有形 成 , 土 地 流转供需双方难以衔接 。 24土地仲裁庭缺少办公 场所、 . 经费和 必要 的设 备 多数仲
裁 开庭时 , 只能 在机 关狭小的办公室 里 , 仲裁 日常设备如摄像
承包权。 1 依 法 及 时 处 理农 民 上 访 案 件 , 进 了农 村 社 会 的 和谐 . 3 促
营 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 除进 一步认真 做好 “ 法一例 ” 一 的宣传 培训 、 加大执法队伍 自身建设 、 加大案件查处 力度等一些常规 工作外 , 点应在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 重
合 鳘 版块 /
—
州
on 9 h a n k eb u a
i I
循, 避免了工作中的主观 I 生和随意 l 通过培训 , 生。 全市有 10名 1 执法人员和 乡村干部获 得了省政府颁 发的 《 农村土地纠 纷仲 裁员资格证书 》 为维护 农民土地承包 经营 权 , 法行政 、 法 , 依 依 办事奠定 了坚实基础 。
权流转工作 , 积极鼓励 农民外 出务工 , 土地流转工作探索 出 为
了一条新的途径 。 截止到 2 0 08年底 ,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 35万 . 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 35 . %,流转农户 4万户 ,占农户总数 的
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
商 品 与质 量
21年6 干 00 月
完善我 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
口白玉恒 王 治
( 西南民族 大学 四川成都 6 04 ; 1 l0 l2兰州商学院, 甘肃兰州 70 2 ) 3 00
摘 要: 土地承 包经营权 的流转行有利于农村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能够促使土地 、 劳动力、 资金合理流动和配置 , 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高农 提 业生产效率。但是我 国土地承 包 的流转还存在许多 问题, 权 不利益保护农 民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和主要方式的 介绍 , 出我国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 的问题 , 提 并对完善我国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的提 出建议。 关键词: 土地承 包经营权; 流转; 完善 土地 承包经 营权 流转 的内涵 土地 承包 经营权 流转 ,是指 在农村 土地 承包 经营权 有效 存在 前提 下 ,在不 改变农村 土地 所有 权权 属性 质和主 体种类 与农 村 _ 十 地 农 业用途 的基 础上 ,土地 承包经 营权 人依 法将 土地承 包经 营权 或者 土地承包 经 营权 中分离 出来 的部 分权 能等具 体 民事权利 转移 给他 人的行 为 。土地 承包经 营权 的流 转包括 两种 , 一种 是对 通过 家庭 承包 的方式 取得 的土地 承包 经营权 的流 转 ,另一种 是对 通过 招标 、 拍卖 、 开协商 等方式 承包 荒地 等农村 土地 的特 殊流转 。 公 土 地承 包经 营权 的流转 方式有 转包 、 出租 、 互换 、 让 、 转 入股 及抵 押 。 土地 承包 经营 权 的流 转是 土地 承包 经营 权物 权 属性 的表现 ,
一
、
也是 完善土 地承 包制度 和发 展农 村经济 的必 然要 求 。 于土地 承 对 包 经 营权 的流转 , 要依 靠市场 机制 , 由农 民 自主选择 是否 流转 。允 许 农 民进 行土 地承包 经营 权 的流 转 , 过实 行适度 规模 经营 , 通 能够 促 使土 地 、 劳动 力、 资金 合理 流动和 配 置, 有利 于 降低农 业生产 成 本 , 高农业 生产 效率 。 提 二、 国土地 承包 经营权 流转 存在 的 问题 我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方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方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特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方案》。
一、背景及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自1984年开始实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承包经营权权属不清、流转难度大、承包土地转包、转租或抵押等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1.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使权属明确、流转便利。
2.增加农民土地租赁和流转的支持,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
4.进一步完善土地监管体系,保障农民合法经营权益。
三、工作措施1.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体系。
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探索推广“交易中心+平台+合同+法律保障”四位一体的土地交易机制,增加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保护流转双方权益,提高流转效率。
2.完善土地权属登记机制,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性。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管理和维护,实现土地权属登记、认证、查询、变更等的电子化,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3.完善农民资本运营平台,发展专业化合作社。
建设具有经验的投资、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等专业机构,积极推进资本运营平台建设,通过与农民合作建立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收益。
4.加强农村土地监管,维护农民权益。
健全土地违法违规监管体系,加强土地用途监管,遏制盲目挖掘、违法用地等行为,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保障1.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财政支持政策,以引导资本流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组织工作小组,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工作进行全面统筹、统一管理。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同时,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将从土地承包制度、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市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方面,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
一、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可以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保护,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首先,要明确土地承包期限,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地享有土地承包权。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最后,要规范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和继承,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二、推动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流转渠道。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土地流转市场化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交易机制。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土地交易平台,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
其次,要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土地流转交易中各方合法权益。
最后,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主体。
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其组织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
通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明确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并且,要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土地承包细则管理为确保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细则的管理。
浅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进行流转 。而土地生产经营 效益低下 ,又 导致 了土地对潜在
2 . 流转信 息渠道 不通 畅。流转 信息 渠道不通 畅 ,制 约 需求者吸 引力不高 ,需 求者 不是很多 。再加上 土地流转过程 了 土地 流转 。由于 我 国农村 土地 流 转 中介服 务机 构 比较 欠 中,土地流 转主体要支付相 应的交易成本 ,这 都在 不同程度 缺 ,土 地流转供需双 方所需 的供 需信息平 台尚未形成 ,供 需 上影响了土地承 包者将土地流转 出去的积极 眭。 5 政 府在土地 流转过程 中的职 能定位不 明确 。在 土地 双方 的信息不能及 时沟通 ,造成 土地流转对象 与范围选择 余 地小 ,大部分地 区的土地流转 ,往往局限在本 村 内或亲朋 之 承包 经营 权流 转 中 ,农 民是 流转 的主 体 ,政府 应该 充 当服
I 资掾配置 】
农业经济 g 0 1 3 / 7
浅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郑
摘
康
郑 月 波
要 :建 立健 全土地 承 包经营权流 转市场 ,是 稳定 完善农村基 本经 营制度 的重要举 措 。党的十七界 三 中全会 强调 指
出,“ 建立健全 土地承 包经营权 流转市场,按 照互利 共赢、 自愿有偿 的原则 ,允许农 民以转 包、出租、互换 、转让、股份合作
城镇 化步伐加快和 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 的土 地承包 时期 的土地流转价格不 同。在土地流转过程 中 ,由于价格形 经营权 流转规模不 断扩大 ,客观上要求利用 市场机制 来引导 成不规范 ,价格信号失真 ,未能实现调节土地供 需 ,保障农 供 求 、配 置资源 、形成 价格 ,并要 求政府 在维护 市场 秩序 , 民权益 ,促进土地流转 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 目的。 维护交易 当事人合 法权益上发挥 更大作用 。健全在 自愿 、互 4 农 民流转 的意愿不 强 。长期 以来 ,土 地作为农 民的 利 、有偿 基础上的 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机制 ,规范土地承 包 衣食之 本 、生 存之源 ,发挥着 基本社 会保 障功能 。近几年 ,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确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的理念,确保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加强农民土地权利保护是今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但从目前情况看,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流转程序不够规范,配套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制度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产生的必然性:”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只有通过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才能使土地可以适度集中用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同时,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更行之有效的配置。
如果不进行土地流转,那么土地还将继续集中在多数,零散的人手中,无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流转形式多以转租、包出租为主,农民采取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是法律允许的。
近些年流转的种类多: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均有。
流转对象应该呈多元化趋势,一些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流转。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1、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
很多地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即使有,也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缺乏相应的市场规则。
价格的形成随意性很大,廉价流转较为普遍。
这种自发性和分散性流转方式决定了流转的规模较小,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缓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进程。
另外,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相当匮乏。
2、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很不规范,由此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混乱,制约土地流转的发展。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改革和完善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摘要: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文部分简称《决定》),允许农村土地进行市场化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市场化的财产权,必将对现行的一些法律制度造成冲击,而立法的滞后又会造成执法、司法的困难,因此改进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将会对《决定》的实施大有裨益。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模式;统一登记一、《决定》出台后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影响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党中央在《决定》中重申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从实践中来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①。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现象严重,因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许多农户可以从事耕种的劳动力减少,因此需要将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为土地向”种田能手”等集中、使土地流转到最能够发挥土地效益的人手中,从而为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创造了条件②。
现行法律已经对农民流转土地的问题做出了规定,在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早已推行,那么在农村改革30周年这个重要环节点上重申又有何新意。
现行法律对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限制较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也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财产权。
并且在实践中,某权威机构曾专门对中国土地改革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行的并不顺利,以中部地区为例,仅有10%③。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使广大农民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共中央出台《决定》,旨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采用转让、互换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发展现行法律规定,对采用转让、互换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采登记对抗主义。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深入推进,相关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背景及意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民将其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偿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1. 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法律漏洞和矛盾。
例如,关于土地流转的程序、方式、价格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纠纷时,难以依法解决。
2. 农民权益保护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部分地区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侵害。
例如,部分地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未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
3.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方式、价格等方面的规定,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应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出让、租赁或互助合作等形式进行流转的制度安排。
在农村土地制度的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但该法对土地流转的条件、程序、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规定还比较简单,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化原则和农民利益保护。
因此,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设和运行。
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尚未建立起来,流转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或农民个体之间的协商,缺乏市场的竞争机制。
应该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引入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再次,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虚假流转、非自愿流转等现象。
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登记备案制度,监测土地流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流转中的违规行为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对流转方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自主决策能力。
最后,加强土地流转的宣传与教育。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一个相对新的制度安排,农民对其了解和认识还比较有限,很多人对流转存在误解和不信任。
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解释政策的优势和意义,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农民理性对待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机制的顺利推进。
总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对于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与教育力度,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
与其它市场要素之间结构的优化配置 。 目前 , 农业发展 已经
进 入 新 阶 段 , 了 适 应 这 一 阶 段 的 发 展 要 求 , 国开 始 农 业 为 我
障农村 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机制 。 确保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关 键 词 : 村 土 地 : 包经 营权 : 转 农 承 流 中 图分 类 号 : F l D4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87 (0 2 0 — 15 0 10 — 4 7 2 1) 7 0 6 — 3
・
1 65・
土地也是 一种 资源 ,而且是市场经济 中的重要 的资源 。
而 市 场 经 济 是 竞 争 的 经 济 , 源 的 优 化 配 置也 必 然 包 含 土 地 资
说, 则很难了解相关土地 的信息 , 找到符合 自己要求 的土地 。
而 且 . 府 也 不 会对 土 地 流 转 进 行 严 格 监 督 , 以 后 纠 纷 的 政 为
产量和质量 , 增强市场竞争力 , 获取规模效益 , 增加收入。 4资源优化配置 的需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 者简介 : 陈寒冰 (9 7 ) 男 , 口师范学院政法 系讲师 , 17 ~ , 周 四川 大学经济 学院法经济学博 士研 究生。
基金 项 目: 南省 2 0 河 09年科技厅软科 学项 目“ 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研 究” 。编号 :9 4 0 2 0 6 0 2 04 07
产业结构 的调整促使工商业更为蓬勃发展 . 民不愿 意依赖 农 土地过 活 . 就进一步加 快了农村 的城镇 化进程 , 民收入 这 农 及就业非农化 , 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 的流转势在必然 。 而且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措施探讨
流 转 的 有 效 需 求 ( )培 育 扶 持 龙 头 企 业 。 要 大 力 扶 持 特 色 明 显 、 规 一 模较大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使他们以高标准、规范 化 生产 模 式 带 动 农 户 进 行 标 准 化 生 产 , 并 为 农户 提供 资 金 、 管理 、技术 、信息等支持和服 务,在土地 流转 中发挥辐射带 动作用 。同时,还要通 过招 商引资,吸引外地 的农业龙头企 业 参与 土地流 转和农 业产业 化经营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一项涉及广泛的复杂问题,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土地资源利用、农村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1.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范围已经不断扩大,但在一些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承包地被大面积荒废或者用作非农经营,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益保护不到位。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断深化,一些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承包地流转合同未能有效保障承包农户的承包经营权,甚至出现了强制流转、不平等交换、低价流转等现象。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划管理不足。
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机制,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乱占乱用、乱流转等问题。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程度不高。
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的经营主体选择权受到限制,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活力不够,流转价格也无法形成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了土地的有效配置。
1.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对承包地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应加强对承包农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登记备案和交易平台,加大对违法侵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的查处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宣传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减少不必要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如何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这一制度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甚至存在口头协议,容易引发纠纷。
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在流转过程中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其次,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
土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够科学,难以准确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
再者,土地流转后的经营风险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经营主体在接手土地后,由于经营不善、市场波动等原因,可能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从而影响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和农民的收益。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了土地流转。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没有保障,从而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合同格式和内容等。
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供需信息,促进信息对称。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综合考虑土地的地理位置、肥力、基础设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流转价格。
强化土地流转后的风险防控。
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
政府可以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对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经营失败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补偿。
同时,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考
4 . 完善农村 金融服务体系 。 促进农村信贷 , 发展农村经
济。 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 营、 农村二 、 三产业 的发展 、 农村
益受侵害 。 产权 清晰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作 的基本保证 ,
然而 , 当前农村 土地产权关系的权能较为混乱 。 首先是权属 不 明确 ,造成权属边界模糊 ,现行 的土地所有制结 构是 在
福利保障的双重性质,从而形成土地平 均分配 的格局 。但 是, 在市场经济 的条件下 , 农 民被推 向了市场 , 土地的这一 双重性质应该随之改变 , 要将 土地作为商品价格化 , 即按不
同等级确定土地的市场价格 ,按照价格规律 实现土地 的合
理配置 。
所; 流转土地 的名称 、 坐落 、 面积 、 质量等级 ; 流转期 限和起
有、 使用受农 民支配这样一种机制。 但是 由于缺乏农 民对 乡
271
脑袋” 化, 还有一些政府更是为其政绩工程和 自身利益进行
权力寻租 ,官商 资本相勾结等侵犯农 民利益 的情况时有发
生。
3 . 深化农村 土地承包制度 改革 , 促 进农村 土地的合理 流转 。 实施 家庭承包经营 , 稳定土地承包关 系是我 国农村经
收 回外出期间 由亲戚朋友代耕的承包地。代耕期 间用于种
1 9 6 2年 实 行 的 “ 三级所 有 , 队为基础” 的 制 度 上 制 定 的f . ‘ 三
一
消费市场 的扩展等问题 , 都与农 民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 农 民缺少资金及可靠的融资渠道 已成为 当前农 村经 济发展 的
大制约 因素 , 也必将制约农村土地 流转 。因此 , 建议在稳 定承包权 3 0 年不变 的基础上 , 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 的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及其完善论文
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及其完善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第一,推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不例外。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引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发展。
若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进入市场,大规模地集中土地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
第二,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需要。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无法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对其进行高效的利用,使土地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若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流转,则能促进擅于以土地谋生的经营者获得更多的土地,而欲另谋出路的农民也可以放弃自己的土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从而促进土地从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的转变。
第三,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需要。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目标,降低农业人口比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农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我国农民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如果限制其自由流转,则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即使有更好的出路,他们也会担心对土地的处置问题。
此外,还易导致土地抛荒的现象,只有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实实在在的资本,允许其自由流转,使农民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本放心地进城务工,在城镇安家落户,从而也有利于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2.我国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其弊端2.1无偿流转占多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有偿的原则。
实行有偿流转的依据在于原承包人在承包期限的剩余期限内,将承包的土地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手段流转给他人而应得到的补偿。
可是在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大多是无偿的或是低价的,这样必然会导致农民无论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土地,也使得兼业农户与农地的分离难上加难,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机制设计
约因素与市场本身的缺陷 。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 土地流转市
场有加快趋势 , 这必将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 。 维护 农 民土地权益 , 促进小康建设 的步伐 , 但土地流转市场顺利建 立的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 ,现有土地流转 市场存在的制度与
维茨 、 马斯金和迈尔森完成。 机制设计理论是博弈论和公共选 达到机 制所制定的 目标。 择的综合运用 , 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 机制设计理
可见 , 市场配置 资源是具有效 率的 , 实的 市场 是有 但现
因此 , 当市场 机制 能够解 决资源 优化配置问题时 , 应 论主要研究在 自由选择 、 自愿交换 、 信息不 完全及决策分散化 缺陷的 ,
关 键 词 : 承 包经营权 流转 市 场 机制 设计 土地
常常不能达到我们满意的目标。 王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 出 :建立健全土地承 包经营权 流转 制很难 保障效率与公平 , “ 市场 , 按照依法 自愿有偿原则 , 允许农 民以转包 、 出租 、 互换 、 江认为市场“ 本身也要设计 。 也需要证明” 饼 。 因此 。 应对市场进 并设计- 一些机制补充市场机制 , 促进其 配置效率最大 转让 、 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 发展多种形式的 行 十, 适度规模经 营” 全会明确指明了在新时期要建立健全 市场机 化和社会相对公平。 。
的条件下 , 设计一套激励机制来达到 既定 目标的理论 。“机制 该让市场来解决 , 1 同时 , 要促进 市场 配置效率与公平 , 还需要
设计理论认为 , 市场是能使资源达到较好配置的机 制, 但现实 分析市场存在缺陷的基础上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机制来补 的经济运行中信息不完全 、 人偏好不桕同 、 个 市场竞争不一定 充市场机制 ,这对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机制设计具有非 充分 。 市场配置资源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 。同时, 由于存在市 常重大的指导作用。 场失灵 , 如机会主义 、 资源破坏 、 社会分配不公 等, 因此 市场机
浅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改革方向
浅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改革方向随着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成为了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流转三项权利分置开来,实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
这一制度的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活力,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制度的改革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改革方向。
第一,平等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土地承包权是农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他们确保自己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必须平等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得剥夺农民的土地,也不能让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受到侵犯。
改革方向是要坚决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持久。
第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在改革中要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在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自愿、自主、公平进行土地流转,同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流转而导致的土地承包权不稳定和农民利益受损。
加强土地经营权的保护和激励。
在土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激励和保护是非常关键的。
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农民投资土地、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的保护机制,保护农民的经营权不受侵犯,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进行土地经营。
只有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农民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土地的经营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制度。
土地权属登记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基础,只有建立了健全的登记制度,才能为土地的流转、承包、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要不断完善土地权属登记系统,确保土地权属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将土地权属的变更及时记录。
在登记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加强对土地权属的保护,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之对策
发展 。 确保 家庭承 包经 营制 度长期稳 定 , 期使 用 、 收益 、 继承 等 权 利 , 是缺 乏 在 现形 式 ( : 但 如 实物 、 币 、 权 等 ) 货 股 。四是
这是 土地使 用权流 转的基 本前提 。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土地 真 实 价 格 的 形 成 逐步 建 立和 完 善 统 一 的城 乡 土地 流 转
能 真正 完善 农村 土地 流 转制 度 。
、
( ) 二 坚持 家庭 联产 承 包制 。以家庭
完 善 农 村 十 地 流 转 制 度
承 包经 营 为基 础 , 分结 合 的双 层 经 营 统 体 制 , 我 国农 村 的基 本经 营 制 度 。农 是
自J 策 , 对
农 ( ) 善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法 律 制 度 以其 流 转度 各 不相 同 , 地 的流 转应 限 ~ 完
使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因 此 在 逐 信 制 度 ,这 对 物 权 流 动 制 度 保 持 高 效 建 立 健全 农 村 的 医 疗保 险 , 农 民走 出
如 最 建 步完 善农 村土 地 流转 制度 的 同时 , 也 运 转具 有极 大 的 影 响 力 。一 方 面 , 今 看 病 难 的 困境 ; 后 , 立 农 村 的最 低
3 2 t /2 4 0 10
画 经 营 管 理
程 序 、流 转 方 式 和 流 转监 督 等 方 面 进 争 议 的土 地 边 界 是 土 地 进 入 市 场 的 必 由考 察 权 利 人 是 否 具 备 集体 成 员 身 份
行 规 范 和管 理 ,促 进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制 备 条 件 , 民长 期 且 稳 定 的 土地 承 包 权 来 判 断权 状 况 的 困 难 系 数 及 风 险 系 数 农 度 的 日趋 完 善 。五 是 逐 步 制 定 和 完 善 是 土地 流转 的 基础 。 有把 承 包 关 系稳 大 大 增 加 , 只 无形 中提 高 了 交易 成 本 。 另 统 一 的城 乡 发展 规 划 , 保城 乡建 设 用 定 下 来 ,土 地 流 转 才 能有 更 多个 空 间 , 确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
原 则 , 列举 了 转 让 、 押 、 包 、 换 、 股 和 反 租 倒 包 等 五 种 常 见 的 流 转 方 式 。 并 抵 转 互 入 关键词 : 土地 承包 经 营 权 ; 转 制 度 ; 法 完 善 流 立 中图 分 类 号 :9 2 3 D 1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3 2 0 )2—0 1 10 8 9 (0 2 0 0 2—0 3
家 庭联 产 承包 责 任 制是 我 国农村 的基 本 经 济政 久 , 各地 就开始出现零 星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 , 随着 策, 对我 国农村经济发展起 了十分重要 的促进 作用 , 经济进一步发 展 ,土地流转 在沿海省份 和其它经济较 已
为宪法所 肯定 。 但必须看 到 , 家庭联产 承包 责任制 只是 发达的地 区迅 速增 多 , 据统计 , 目前 各种形式二 , 具有坚 实的政策基础 。1 8 94 是实 现农业现代化 、 产业化 的需要 。我 国农村 目前 规模的进一步 扩大 。
实行 的人人 有份式的土地 占有方式 ,阻 碍 了现代化生 年 中央 l 号文件就规定允许 社员 自己协 商转包 ,指出 产方式的利用 , 只能停 留在 过去古老 的耕 作方式上 , 这 “ 土地使用权 的转移和集 中 , 是不可避 免的 , 这种趋 势 , 19 批转农 与农业 现代 化 、 产业化的要求不相 适应 ; 其二 , 是提 高 有利于农业生 产的商品化 。”9 5年国务院在《 业部关 于稳定 和完善土地承包 关 系意见 的通 知》 , 中 再 农 业生产率 、 增加农 民收入 的需要 。 承包 责任制虽然保
收稿 日期 :02—0 20 2—1 8
作者 简介 : 黄江东 (9 9一) 男 , 17 , 安徽太湖人 , 东政 法学院 2 0 华 0 0级民商法 々业硕士研究生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立法完善
《 农村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流转 管 理 办 法 》 三章 以及 第 《 物权法 》 18条 均 规 定 了农 村 土 地 承包 经 营 权 第 2 流转方 式 。但 以上 这些 规定在 确定 前提 、 内涵 、 受让
主体 、 程序等 方面仍 存在 着不足 , 一定 程度 上制 约 了
第2 5卷
第 2期
开 封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K F NG UNI AI E VER I S TY
2 1 年 6月 01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营 权 流 转方 式 的 立 法 完善
史 小 艳
( 华北 水 利 水 电 学院 法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1 ) 河 50 1
转 包 是 指 在 原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关 系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承包 方将 其所 享有 的土 地 承包 经 营 权 全部 或 部 分 以一定 期 限转给 同一集 体经 济组织 的其 他农户 从
、
我国农 村土地 承 包经营 权流转 方式 立法 现 状分 析
事农 业 生产经 营 。其实 质是转 包 后原 土地 承 包关 系
承包经 营权流转方式 , 才能打破此瓶 颈 , 有效推 动农 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开展 。
一
的农 村土地 承包关 系产 生 。此种 流转方 式 主要 适合
于长期 在外务 工 、 在外有 固定住 所 , 或收 入稳定且 自 愿 放弃 农村 土地 承包经 营权 的承包 户 。
2 转包 .
摘
要 : 村土地 承 包经 营权 流转 方 式 的合理 规 定是 农 村 土地 承 包经 营权顺 利 流 转 的关键 , 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出现了流转土地的愿望,这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出现的趋势。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脱离出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
同时,允许土地进入市场进行流转,则会改变土地抛荒的现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会伴随着土地的流转而弃农务工或弃农经商,进入市场的土地就会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集约化经营。
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土地流转机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完善。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般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其他方式如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制、拍卖、代耕、托管、季节性承包、抵押等。
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际情况看,转包约占50%,出租占17.88%,互换占7.58%,入股占5.71%,转让占11%,其它形式约占10%。
[1]以下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流转方式。
1、转包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2]承包方将土地交付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转包的期限相对出租而言是比较短的。
转包主要适用于承包经营权人暂时脱离或无力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又不想放弃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双方可就转包的条件、期限进行协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这种做法已得到法律的认可,但仍应经发包人同意。
2、出租出租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3]也就是租赁经营,即农户将其承包地以收取土地租金的形式租给他人经营,也就是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第三方经营。
3、互换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要在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经济组织等可以向承包方建议或者与其协商,不得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
互换后,当事人可以就互换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对于在两个不同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4、转让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4]转让包括出售、赠予等。
转让是最彻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承包方完全失去了土地使用权。
5、反租倒包集体组织或企业以一定数量的租金从农户手中将土地使用权反租过来,通过土地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专业化农业设施,形成规模经营后,再倒包给原承包农户或其他农户和单位。
6、入股承包方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析股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土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
这种方式对于引进资金、技术入股,发展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和绿色家业具有可行性,广泛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第二、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这样农民就可有两份收入。
7、抵押抵押权是为发挥物的交换价值,得设定的担保物权。
[5]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问题,历来存在争议,有人主张不能抵押,有人认为应该允许抵押。
我国立法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
对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论使用人是依承包合同取得的,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能设定抵押权的农村土地,一是“四荒”土地使用权,二是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所占土地,而对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土地使用权禁止抵押。
[6]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转让、抵押,学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的学者主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允许转让、抵押。
不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抵押将严重限制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是对农民权利的剥夺。
[7]有的学者认为,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和抵押将使贫困的农民失去土地,产生类似明末李闯起义的流民问题,进而危害国家政权的基石。
[8]《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原因是因为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给银行后,如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依法行使抵押权,对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处置,承包方就要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从而失去生活保障,搞不好回影响农户家庭的生活,造成社会问题。
而一旦承包方到期不能如期还贷款,银行如何处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实际操作问题?笔者认为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转让,为什么就不能抵押呢?应该允许抵押。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
这是一种他物权,允许其抵押,是符合物权可分离的特征的,也是物权人行使其合法权利的体现。
赋予农民越多的权利,农民增收的机会就更多。
只不过要对抵押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抵押的目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应当出于农业生产的目的。
农业生产的成本是越来越高,因而要进行大规模的经营,在成本不足时,允许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有利于筹措资金,有利于耕地的产出。
(2)实现抵押权不得改变土地的性质因实现抵押权而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人不得改变土地的性质。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就意味着大部分的耕地会因此而流失,土地流转的目的没有达到。
对于因抵押取得的权利受让人的行使权利进行必要的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耕地面积不会因为抵押而减少。
(3)抵押登记抵押应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在抵押期间,不允许原承包人转让承包经营权,这是为了保证抵押权人的利益,除非其转让行为经抵押权人的书面同意或履行了其义务而使抵押权归于消灭。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多样化和法律的不完善,增加了土地流转的纠纷和风险。
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
农户间的自由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缺少书面合同,矛盾纠纷难以避免;私下流转大多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集体经济组织也少加干预,流转无序;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发包的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估测不当,造成对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害,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够健全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一些地方尽管建立了流转中介组织,但真正按市场经济法则对土地流转进行运作的并不多。
流转市场发育不良,中介组织匮乏,信息不灵,往往出现农户有转出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
(三)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不规范目前,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还没有建立,在完备流转手续、规范流转程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不少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进行自发性的流转,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纠纷隐患较多。
(四)土地流转中政府定位不当一些乡村组织直接充当土地流转的主体,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
有的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手段,或者作为突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损害农民利益。
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反租倒包”,由于流转的动机和做法各异,在操作中曲解甚至违背土地政策,如有的强行反租,有的租金补偿过低,有的明着“反租”,暗着“倒包”,土地租金的收益分配缺乏透明度。
三,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核心是“三权”(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自愿自主、市场契约和政府监督,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既有利于土地转让方,又有利于受让方。
[9] 2005年1月19日公布,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作了明确的规定。
包括流转的当事人、流转的方式、流转合同、流转管理等内容。
特别规定了:“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
”这对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完善。
1、明确的承包经营权对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都要作明确的界定,确保农民手中持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独一无二的,权属是明确的,没有争议的。
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地认为他是拥有了土地的,也只有这样,土地流转中才不会出现权属纠纷。
2、规范的流转形式对土地流转中的程序要作严格的规定,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流转,不但要形成书面的形式,而且应是明确具体的。
可以设立农民自发性的组织,如农业协会之类的组织,聘请法律顾问为农民的流转合同把关,维护农民的利益。
3、中介组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组织,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中介组织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在农地进入市场之前,农民就能对其所承包的土地的价值有个清楚的了解,能对是否转让承包权或转包有充分的认识。
增加土地流转的机会,减少土地流转的风险,形成规模效益。
4、对集体经济组织及地方政府作必要的约束以法律的形式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地方政府截留土地流转所得,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土地流转过程中,这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往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给农业开发者所得的承包金,并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这也是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村干部截留承包金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否则不能杜绝村干部违反土地承包法的民主议定原则,擅自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发包给他人的行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