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热分析(TGA-DSC)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同步热分析(T G A-D S C)实验讲义
一、实验目的:用热分析仪对进行TG和DSC分析,并对热分析谱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预习要求
1、了解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TG和DSC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热分析谱图的意义。

三、原理
1、热分析的定义: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以热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第七次会议上,给热分析下了如下定义:即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类技术。

通俗来说,热分析是通过测定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物理性质(目前主要是重量和能量)的变化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或者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别的一种技术。

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当然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

也就是把温度看作是时间的函数:T=φ(t); t:时间。

常见的物理变化:熔化、沸腾、升华、结晶转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脱水、降解、分解、氧化,还原、化合反应等。

这两类变化,常伴有焓变,质量、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变化。

2、热分析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
在目前热分析可以达到的温度范围内,从-150℃到1500℃(或2400℃),任何两种物质的所有物理、化学性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

因此,热分析的各种曲线具有物质“指纹图”的性质。

3、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
1899 年英国罗伯特-奥斯汀(Roberts-Austen)第一次使用了差示热电偶和参比物,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正式发明了差热分析(DTA)技术。

1915 年日本东北大学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研制了“热天平”即热重法(TG),后来法国人也研制了热天平技术。

1964 年美国瓦特逊(Watson)和奥尼尔(O’Neill)在DTA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美国P-E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为热分析热量的定量作出了贡献。

1965 年英国麦肯才(Mackinzie)和瑞德弗(Redfern)等人发起,在苏格兰亚伯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热分析大会,并成立了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

四、热分析特点
1、应用的广泛性
从热分析文摘(TAA)近年的索引可以看出,热分析广泛应用于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
物、冶金与地质、电器及电子用品、生物及医学、石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热分析与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及医学的迅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为一种在动态条件下快速研究物质热特性的有效手段。

3、方法和技术的多样性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热重(TG)、差热分析(DTA)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这三者构成了热分析的三大支柱,占到热分析总应用的75%以上。

4、与其它技术的联用性
就是把热分析与其它仪器串接或间歇联用,常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X光衍射仪等对逸出气体和固体残留物进行连续的或间断的,在线的或离线的分析,从而推断出反应机理。

热分析仪上做的TG 曲线
热分析仪上做的DSC 曲线
热分析仪上做的TG - DSC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